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有机化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一级学科:  07 理学
二级学科: 0703 化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夏道宏 学校名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4
主页地址: http://221.2.225.134/jpkc/C98/zcr-1.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5083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 中国石油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石油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担负着培养石油和石化行业各类基础研究性和复合应用性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面向全国招生。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是化学、应化、化工、材料、环境、资源勘查、石油工程等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反应基本理论和有机合成方法,为进一步获得更深的有机化学知识及后续多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有机化学的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有机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有机化学不但与反映时代特征的生命、材料、环境和能源等领域交叉发展及应用渗透,而且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作为化学化工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及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化学化工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自1998年即启动了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几年来,经过对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更新,形成了完善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能力的上升、水平的提高。有机化学课程已成为中国石油大学的优秀课程。2004年6月被确定为中国石油大学及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对象。
????我们坚持有机化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的原则,加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把二十一世纪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有机化学学科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最优化知识作为精品课程的内容依据,着重处理好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有机化学前沿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绿色化学、微波化学等)的关系,吸收有机化学发展的新知识,强化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能够使学生高效率的掌握有机化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创新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中国石油大学根据21世纪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修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4)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典型变化规律;(5)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反应以及制备和用途。(6) 有机结构现代分析方法;(7) 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化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有机化学实验,此实验与有机化学配套开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考核、单独记分。

??? 我校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石油工程和资源勘查等专业开设有机化学课程。根据各专业的特殊要求及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实施分层次教学。
????①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
????按“少而精”的指导原则下,将一般分别开设的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和有机波谱分析等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引进和更新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成一门系统有机化学,注重当代有机化学整体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引进专题教学内容,对分散在以前各章中的相关内容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这样避免了将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人为割裂及低水平重复和教学课时数过长等不足,计划学时96学时;按以下章次顺序组织教学:第一章、有机化合物概论(2学时);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4学时);第三章、烯,二烯和炔烃(4学时);第四章、芳烃(6学时);第五章、卤代烃(6学时);第六章、醇酚醚(8学时);第七章、醛酮醌(10学时);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8学时);第九章、含氮化合物(6学时);第十章、杂环化合物(4学时);第十一章、糖类化合物(4学时);第十二章、氨基酸核酸蛋白质(2学时)。专题一、周环反应(2学时);专题二、立体化学(4学时);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8学时);专题四、亲电加成反应(2学时);专题五、亲核加成反应(4学时);专题六、氧化还原反应(2学时);专题七、分子重排反应(4学时);专题八、有机合成方法(6学时)

??? ②适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等专业:
????重点突出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学工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有重点的介绍当代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特别是化工、材料、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发展及应用渗透,计划学时72学时;按以下顺序组织教学: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烷烃(4学时);第三章、脂环烷(2学时);第四章、烯烃,二烯烃和炔烃(6学时);第五章、芳烃(6学时);第六章、含卤有机化合物(6学时)第七章、醇酚醚(6学时);第八章、醛酮醌(8学时);第九章、羧酸及其衍生物(6学时);第十章、含氮化合物(6学时);第十一章、杂环化合物(2学时);第十二章、糖类化合物(2学时);第十三章、氨基酸核酸蛋白质(2学时)。专题一、周环反应(2学时);专题二、立体化学(4学时);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4学时);专题四、有机合成(4学时)。
????③适用于石油工程、资源勘查:
????重点介绍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计划学时36学时。按以下顺序组织教学: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烷烃(2学时);第三章、脂环烷(1学时);第四章、烯烃,二烯烃和炔烃(4学时);第五章、芳烃(4学时);第六章、含卤有机化合物(3学时)第七章、立体化学(2学时);第八章、醇酚醚(4学时);第九章、醛酮(3学时);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4学时);第十一章、含氮化合物(3学时);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2学时);第十三章、甾族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1学时);第十四章、氨基酸核酸蛋白质(1学时)。
????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以结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反应机理—→反应规律—→主要用途为主线,介绍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制备方法、有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机化学理论。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创新、学会发展,注意科学发展史的介绍,让学生学习前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注意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能够及时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自学时间应为授课学时的两倍以上。教师课后安排一定数量和难度的课外习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辅导或上一次习题课。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制定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课程的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的结构特点与反应性质。课程的难点有几个方面:(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尤其是立体化学内容。采用实物立体模型、多媒体演示及注意配合化学绘图软件的分子三维图进行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该部分给学生的印象是反应多,有机化学缺乏规律,难记。教学上注意重点讲解功能基团的结构的电子特征,通过仔细分析反应机理导出化合物具有的性质。(3)有机化合物反应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在学习每一类别有机物性质时是相对孤立的内容,最先接触的有机物的反应很难联系后来学习的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强调与学过内容的联系,适当的时间安排有有机化学专题性的内容,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整合与提高,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4)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合成路线的设计要求同学们能够进行逆向思维,能够从产物的结构特征出发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此,我们在讲述每个反应时,都会对它的反应物和产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讲解该反应的合成应用。使学生能够看出目标分子中的链节点。帮助学生掌握逆合成分析的一般方法。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怎样增强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点。为了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构建了“主、辅线” 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主线为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在课内完成。辅线为开放实验室、第二课堂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优异生的培养等,主要在课外完成。
1、充分发挥基础化学实验课的作用
???化学实验课是化工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实践意识、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作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我院的科研的情况,我们对现有的实验内容进行改进、充实和更新。调整后的内容,以典型的有机反应为主线,将反应、合成、分离、提纯、物性测试及波谱分析等环节串成一体,并引入了通法学习,同时配以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另外,结合能源科学特别是石油化学的发展,将科研中研究的油品中有机硫化物的分析方法作为有机分析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石油化学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设了多个与有机化学有关的综合实验,例如乙酸乙酯合成?乙酸乙酯仪器分析测试(GC分析等)?乙酸乙酯水解常数测定等。
?? 调整实验体系——阶梯式教学: 由于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时开课,长期以来理论与实验课内容存在脱节,为了能使理论很好的指导实践,新构建的实验体系分三个层次:基本技能训练、应用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层次的实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元技能训练到组合技能训练,最后进入综合性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可以使理论很好的指导实验,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 改进教学方法:以往的实验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同学们被动接受,一个实验作完学生收效很小。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改进,采用互动式: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的互动方式,第一步:教师针对实验的关键及注意事项提出问题,让同学自己找出答案,使同学们逐渐适应以自己为中心,第二步: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互相回答,教师只给一定的补充说明。这对同学们预习实验的主动性、能动性、有效性的要求大大提高。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同学们在做实验前,可以反复模拟实验操作,通过计算机上的“实地”训练,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减少了仪器药品的损失,改进了实验教学效果。
?? 改革实验考试方法:我们将实验课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为每一次实验的平均值,而每一次实验的成绩又通过纪律、预习、实验装置、台面整洁、技能操作、实验记录、产品质和量、超用药品、仪器损失、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考查。而实验课的考试又分上下两学期进行,我们针对有机实验的特点,期末考试的重点是考查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闭卷考试;另一部分为学生应该了解的知识点,采取限时开卷的方式。下学期考试也分为两部分:其一是选择一个合成实验,让学生从合成开始到产品纯化,最后进行产品鉴定,全面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其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查阅文献,设计出自己感兴趣的综合合成实验,要求设计步骤完整、清晰,还要附上装置图并提出一些思考题,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评定考试成绩。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他们处理实验的综合能力,对后续的毕业论文和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实践效果:1)优化实验内容后,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全面熟练的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利用所学基本操作,较好的进行多步骤综合实验,动手能力和综合技能有了大大的提高。2)改进了教学方法,开展实验CAI课件的研制与应用后,同学们“预习实验”的质量有了明显的好转,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仪器的破损量有明显减少。3)通过创新与实践活动,培养了同学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优异生的培养,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课程组的教师除担负正常的本科生课堂教学工作外,还积极进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 结合学校优异生的培养方案,承担多名学校优异生的培养任务,优异生的科研成果多次在校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
?? 为大学生开设学科前沿专题讲座;课程组教师深入班级,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专业信念和优良的学风等。 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查阅文献开始,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实验方法,最后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使学生从成功和失败中掌握化学规律,培养起科学的方法论 。近五年来,有机化学课程组共指导50多人次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3、科研工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优良的软、硬件条件
????本科生通过第二课堂,毕业论文等形式,参入到各课题组中,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综合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硕士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受到了更高层次的训练,确保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五年来,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90多人、研究生23人。

4、实践效果
?? 五年来,共培养学校优异生和学院优秀生20余人,其中10人的科研成果在校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有18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获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课程组教师指导的学生在2002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团体总排名全国第四。由于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大力促进实验改革工作,我校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化学实验技能。由于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较好的实验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