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 教师队伍 |
课程名称: | 工程材料 | 一级学科: | 08 工学 |
二级学科: | 0802 材料类 | 教学层次: | 本科 |
负责教师: | 王引真 | 学校名称: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院系名称: | 申报状态: | 已获奖 | |
申报级别: | 省级 | 申报文件下载: | 无下载文件 |
获奖名称: | 获奖年度: | 2005 | |
主页地址: | http://221.2.225.134/jpkc/C62/zcr-1.htm | 是否交换: | 否 |
浏览次数: | 18133 | 网上评论: | 没有相关评论 |
课程介绍: |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课程的重点是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
??? 第1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教学重点:三种典型晶格类型( BCC 、 FCC 、 HCP )特点及立方晶系晶面、晶向的表示方法,晶体缺陷的分类、主要形式及对性能的影响,合金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分类、性能特点及在合金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难点:立方晶系中晶面、晶向指数的求法。
??? 第2章 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控制教学重点:铁碳合金相图的有关知识。熟悉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及其微观机制,加工硬化,再结晶的有关概念;钢铁热处理原理,特别是共析碳钢 TTT 、 CCT 曲线的物理意义、不同冷却速度下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性能特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组织与性能、淬透性的概念等。教学难点:相(相组分)与组织(组织组分)的概念,杠杆定律中二次杠杆的应用;有关再结晶的机理;正确分析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
??? 第3章 金属材料教学重点:常用工业用钢,其中又以结构钢、工具钢(对热能、热动专业应为耐热钢,对化机专业则为不锈钢)为重点。教学难点:按用途区分各类钢,每类钢应以典型牌号为例来识记。
??? 第5章 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选材教学重点:选材的基本原则,典型零件的选材分析(包括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主要失效形式的分析、各热处理工艺的作用及相应组织)。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典型零件。
???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独立分析与思考问题能力的一种绝好方式、亦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视教学情况在重点章节安排二至三次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形式应灵活多样,以尽可能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
??? 习题:习题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课堂与课后练习题,内容包括基本训练题与思考题,采取课堂与课后练习相结合,为满足自学又对典型题型进行例解,以启发帮助学生独立思考;第二类为各章的自测题,用于学生自我检测掌握本章知识的程度;第三类为阶段与综合复习测试试题,用于阶段与本课程复习时学生自我检测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学生作业应及时批改,表扬独立完成作业并对某题有独立见解者。
??? 解决办法:本课程为技术基础课程,其概念术语多、定性描述经验性总结多、需记忆性东西多,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法,既要讲清概念又要倡导自学,使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到阅读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含义(特别是图、表)。同时课堂教学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启发式、问答式、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师要定期进行章小结,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CAI 教学法。?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 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材料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生产中,从材料的机械、物理、化学、工艺性能的测定,机械零件生产过程中内部质量的评定,一项先进生产工艺的确定,直到零件失效原因的分析、强化措施的制定,几乎都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因此,金属材料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是一个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 工程材料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安排,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一是课堂演示实验。讲课教师结合讲授内容,在课堂上做些简单的演示实验。二是基础实验。根据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中对本课程的实验要求,我们安排了“金相试样的制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等实验。这些基本实验对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规定每个学生必做,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三是失效分析综合实验。这部分实验是选做实验,为了使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由少数同学结合教师科研工作进行。比如“内燃机连杆失效分析实验”、“抽油杆失效分析实验”等。由于失效分析综合实验是科研工作中的实际样品,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