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课程建设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奠基阶段。在哲学系创办的早期,曾经有数位中国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来校任教,例如汤用彤、朱谦之都在本校留下了音容笑貌。汤用彤先生以讲授佛教哲学见长,而朱谦之先生则以讲授道家与儒家哲学见长。据校史资料可知,朱谦之教授任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期间,即相当重视“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工作,并且以身作则,积极开展中国哲学史的文献整理与专题研究。他先后撰写了《老子校释》《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日本的朱子学》、《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中国禅学思想史》以及《朱舜水集》等专著,为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草创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厦门大学哲学系曾经有一段时间停办。1976年,结束了十年“文革”的动乱历程之后,厦门大学复办哲学系,《中国哲学史》重新成为本科教学的基础主干课程。刚刚复办之际,厦门大学哲学系主要采用任继愈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作为教材,后来又采用肖萐父、李锦全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二卷本为教科书。与此同时,本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开展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进行专题研究,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些特色与研究优势。邹永贤教授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他主持的《闽学研究》课题在全国有比较大的影响,他的《<资治通鉴>治国思想研究》开辟了儒家政治哲学与历史文化相关研究的新路子,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他的《国家学说史》的中国部分,对儒家、道家思想中的政治哲学蕴涵作了深入的发掘。此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高令印教授在朱子学研究方面也取得可观成就,他撰写的《福建朱子学》、《朱熹事迹考》、《李退溪与东方文化》等书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赏,朱子学研究专家陈荣捷教授认为,高令印教授的《朱熹事迹考》在朱子学研究问题上走的是一条新路,其所获得事迹之众多和考证之翔实“为中外学者所莫可伦比”。《李退溪与东方文化》一书被译成韩文出版,获得“第4届退溪学国际学术奖”。另外,汪澍白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受到全国学术界瞩目,他所著《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等著作获得国家图书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这些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高令印教授编著了《简明中国哲学通史》,服务本科教学1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