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批唯一的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点(也是第二批国家财政学重点学科点),厦门大学财政系有着悠久的《财政学》教学传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厦门大学建校之初就开设了《财政学》课程,此后《财政学》及其相关课程一直就是厦门大学经济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并延续至今。从70年代初开始直至90年代中期,该课程一直由我国著名的财政学家邓子基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随后我国著名的财政学家邱华炳、张馨等教授先后担任课题负责人。在80余年的财政学教学史中,积累和形成了丰厚的《财政学》教学底蕴。在90年代后期,厦门大学财政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教材建设方面,从70年代末开始,邓子基教授就作为总篡小组负责人,主持编写了财政部统编教材《社会主义财政学》。这是文革后我国第一本自己编写的财政学教材,它填补了当时财政学教材的空白,对其后20余年财政学教学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此后该系还出版了《现代西方财政学》(邓子基教授主编、张馨教授副主编)和《比较财政学教程》(张馨)等教材,在加大对西方现代财政学介绍和比较借鉴的基础上,该系不断更新、补充、完善了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体例,从而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财政学》课程教学与建设。? 近年来,本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又结合理论和实际的新发展编写了多个版本的《财政学》本科教科书,撰写了适用于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水平的《比较财政学教程》,翻译了英国著名财政学教科书《公共部门经济学》(2002)等。本小组成员正在撰写的教科书有《公共经济学》、《公共预算与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等。? 本课程从1987年起,依托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注重以科研带动教学。本小组成员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财政部等各种课题。通过承担课题,撰写论文和专著,小组成员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带动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改革开放开始,该课题组的教师们就一直活跃在我国财政研究的最前沿,尤其是在财政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对我国市场型财政理论的构建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些科研成果都及时地补充到财政学的教学中去。本课程已做到立足中国国情,注重吸收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学》教科书的合理内容与体系,综合运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现实案例,在课程内容更新和国际化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目前,厦门大学《财政学》教学组汇集了财政系最主要的教学骨干,这是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该教学队伍教授、博士生导师有6人,占50%;副教授4人,占33%;讲师2人,占17%,是一支高层次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除邓子基老先生外,其余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高学历的师资队伍。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4人,其余6人均在40岁以下,是一支年轻化的师资队伍。? 课程负责人张馨教授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我国的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独创性的成就,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教学能力。由他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的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和突出的成就。在财政理论与实践面临急剧变革的时期,该系的财政学课程改革一直走在我国的前列。无论是在吸收现代财政理论的最新成果,还是在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上,该系一直引领着我国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潮流。近年来,张馨教授带领《财政学》课程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了《财政学》课程建设。在教学管理上,财政系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领导定期听课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定期研讨制度。课程小组成员已经建立了定期研讨制度,共同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难题。课程教学思想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已逐渐现代化,讲授本课程的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和课堂的生动性,促进教学相长。本课程还试行了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经验。本课程的教学已从以往的教师“满堂灌”为主过渡到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课程小论文的写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财政学》课程还成为一门很受欢迎的全校性选修课,每年都有三四百非经济类本科生选修本课程。? 本课程内容: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紧紧围绕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线索,讲授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课程从市场失效引出公共部门(政府)的经济作用,在讲述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而论述公共支出、公共收入、财政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问题。课程各篇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即组成相互独立的“模块”,自成体系,形成“系统树”结构。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立足我国国情,组织《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 具体说来,教学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财政学基本理论。本部分主要论述市场失效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政府的经济作用(财政职能)、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我国财政运行机制、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 第二部分,公共支出。本部分内容包括公共支出分类、财政支出增长理论、财政支出管理理论和财政支出改革的实践等。? 第三部分,公共收入。本部分内容包括税收、收费、国有经济收入、公债等,涉及最优税收理论、逃避税理论、公共定价理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等内容。? 第四部分,财政管理。本部分以公共预算管理为核心,介绍预算管理理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先进预算管理方法等内容。? 第五部分,财政政策。本部分以财政政策理论为中心,介绍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本课程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整个课程内容主题突出,脉络清晰,逻辑性强,论述具体,指向性强,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