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山东大学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其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一流的本科生。文学院目前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两个本科专业,中文专业有国家人才基地班,此外还有文史哲基地班。本课程在这几个专业都属专业基础课(必修),它通过“五四”后中华民族新文学历史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文学史观和当代文学批评观,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人生的感受和语言的感觉的结合中增强文学的审美能力。这些在学生的为人品格和专业素质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本课程也为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批评人才打好基础。
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本课程在中文专业、新闻传播专业、文史哲班讲授学时有所不同。这里以中文专业学时为准,共216学时。①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学史观和文学批评观,6学时。②“五四”时期新文学,18学时。③鲁迅,12学时④左翼文学,12学时。⑤京派文化影响下的文学,14学时⑥海派影响下的文学创作,10学时⑦巴金、曹禺等独立作家的创作,10学时⑧战争制约下的文学思潮运动和延安文学,10学时⑨国统区文学和早期香港新文学,18学时⑽日占区文学,16学时⑾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文学,10学时⑿战后20年台湾文学,20学时⒀战后20年香港文学,10学时⒁ “文革”后大陆文学30年,24学时⒂20世纪后30年的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18学时⒃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10学时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20世纪世界文学,6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① 目前高校教学一般都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作“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程,本课程则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血脉相通的整体性,着重从文学史观和文学批评观的调整、深化来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 ② 台湾、香港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如何完成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文学的历史整合一直是本课程的难点,我们已从文学史分期、典律构建、文学思潮的内在相通性、文学精神等方面突破了这一难点,新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体现了这一点。③海外华文文学有的可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延伸,有的则已成为其他国别文学,但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密切关系,我们恰当的处理了这一点,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源空间,也避免了目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台港、海外华文文学或缺席或分割的情况。④强调文学史教学回到语言、文学本身,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感受、艺术感受去传承文学作品,教学中始终突出作品的历史性和个人化解读。
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本课程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历史梳理和艺术审美能力,其实践环节是不可忽略的。①在组织、引导学生课后广泛阅读好作品,写好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开展“我心中的文学经典”活动,每个学生都为此撰文,并组织课堂讨论,切实提高了学生作品阅读的能力。“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网站”还在论坛中专门组织这方面的讨论②在学生中开展“学术旅行”活动,结合课堂专题,每个学生自行选择阅读境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论著,撰文分析其学术资源、思考等,对照课堂讲授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学术思考。这一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术资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③ 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程教师开设了16门选修课程,每门课程都有课程论文的写作,初步培养了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能力。④经常邀请作家、学者来作讲座,这些活动都增强了学生的课程实际能力。⑤重视毕业论文中本课程论文的指导,力求每届本科生中都有本课程论文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