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
|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申报评审系统 - 公示课程 |
推荐单位: |
福建省 |
所属学校: |
厦门大学?部属) |
课程编号: |
FJ-06104? |
课程名称: |
综合化学实验? |
课程层次: |
本科专业分类体系? |
课程类型: |
专业(技术)基础课?-实践课? |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
理学? |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
化学类? |
课程负责人: |
阮源萍? |
申报日期: |
2006-6-14? |
课程网络资源: |
课程网络资源 | |
1.课程负责人信息 |
1-1基本信息 |
姓名: |
阮源萍?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6年12月?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教授? |
电话: |
0592-2182444? |
学位: |
理学硕士? |
职务: |
综合化学实验室主任? |
传真: |
0592-2182444? |
所在院系: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
E-Mail: |
ypruan@xm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361005)? |
研究方向: |
分析化学(色谱分析)? | |
1-2教学情况 |
讲授主要课程:
1.分析化学,专业基础课(主干课), 3学时/周,54课时,5届,共353人
2.色谱与分离科学,硕士学位课,3学时/周,54课时,5届,共201人
3.仪器分析,专业基础课(主干课), 4学时/周,36课时,1届,58人
4. 提取与分离,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18课时,2届,共43人
实践性教学:
1.综合化学实验,本科实验课,14学时/周,160课时,5届,共325人
2. 仪器分析实验,本科实验课,7学时/周,120课时,5届,共600人
3. 化学研究生综合实验,研究生实验课,4学时/周,106课时,3届,共120人
4. 指导论文:本科生6人,1-2人/年;研究生4人,1人/年
主持或参加教学研究项目:
1.???? 陈安齐,阮源萍(主要参加者),综合化学实验,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教育部,2002
2.???? 郭祥群,阮源萍等,分析化学,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教育部,2002
3.??? 陈安齐,阮源萍(主要参加者),综合化学实验,厦门大学精品课程项目,2003
4.???? 胡荣宗,阮源萍(主要参加者),化学研究生综合实验,首批校级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立项建设课程,厦门大学,2004
5.???? 阮源萍,色谱与分离科学,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立项建设课程,福建省,2005
主持或参加教学研究项目:
1.???? 陈安齐,阮源萍(主要参加者),综合化学实验,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教育部,2002
2.???? 郭祥群,阮源萍等,分析化学,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教育部,2002
3.???? 陈安齐,阮源萍(主要参加者),综合化学实验,厦门大学精品课程项目,2003
4.???? 胡荣宗,阮源萍(主要参加者),化学研究生综合实验,首批校级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立项建设课程,厦门大学,2004
5.???? 阮源萍,色谱与分离科学,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立项建设课程,福建省,2005
?
发表教学研究和实验论文:
1.?阮源萍,陈安齐,胡荣宗,着眼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厦门大学《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实践和体会,首届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南京,2006.4,论文摘要集,p145
2.?郭祥群,阮源萍,杨利民,黎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优化的探索,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增刊,p1-4
3.?阮源萍,苯基琥珀酸的拆分与光活性表征,发明与创新,2004年增刊:20-22
4.?阮源萍, 朱庆枝,一种简便的天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纯化方法,分析试验室,2001,20(增刊),p151-152
5.?阮源萍,胡荣宗,离子色谱间接光度法测定可乐中的磷酸含量,化学教育与研究,2001,p22-24
?
参加编写教材:
1.王尊本主编, 《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阮源萍 等编写73-83页,232-234页,272-289页
2.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高教出版社,2001,阮源萍等编写146-151页
?教学表彰/奖励:
1.??王尊本,胡荣宗,程大典,阮源萍,陈安齐,“《综合化学实验》改革实践”, 获2001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000年厦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郭祥群,阮源萍,杨利民,黎朝等,分析化学, 2003年福建省精品课程,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
3.?? 陈安齐等,综合化学实验,2003年厦门大学精品课程,该项目在2005年的检查中被评为优秀,主要参加者 ? |
1-3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课题:
1.???? 黄培强、阮源萍等,特特拉姆酸类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2006.1-2008.12;国家基金(20572088);40.0万元
2.???? 阮源萍,黄培强,助抗癌活性天然物Hapalosin及其类似物库的组合构建及分析,2005.5-2007.4,省基金(C0510001),4.0万元
3.???? 黄培强,阮源萍等,氮杂糖及天然产物不对称合成研究,2003.1-2005.12,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20020384004),6.5万元
4.???? 黄培强,阮源萍等,不对称合成反应及其在手性药物中的应用,国家基金“十·五”重大项目(手性与手性药物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研究)子课题(203900505);2003.4-2007.3;40.0万元
5.???? 黄培强,阮源萍等,生理活性哌啶生物碱的不对称合成研究,2003.1-2005.12,国家基金(20272048 B020104),30.0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
2.?????? Ruan YP, Wei BG, Xu XQ,Liu G,Yu DS, Liu LX, Huang PQ. Detailed Studies on the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and HPLC Enantioseparation of N-Protected 3-Hydroxy- glutarimides.Chirality, 2005, 17:595-599
3.?????? Tang T, Ruan YP, Ye JL, Huang PQ. A flexible carbanionic approach to protected trans-(2R,3S)-2-substituted 3-aminopyrrolidines: application to the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bsouline . Synlett.,2005, (2): 231-234
4.?????? Liu LX, Ruan YP, Guo ZQ, Huang PQ. A General Approach to (5S,6R)-6- Alkyl-5-benzyloxy-2-piperidinones: Application to the Asymmetric Syntheses of Neurokinin Substance P Receptor Antagonist (-)-L-733,061 and (-)-Deoxocassine. J. Org. Chem., 2004, 69(18), 6001-6009
5.?????? 阮源萍,徐秀青, 贺明珠,周香,黄培强,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拆分3-取代异吲哚-1-酮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6),1031-1033 ? | |
|
2.主讲教师情况(1) |
2(1)-1基本信息 |
姓名: |
翁维正?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1年8月?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 |
电话: |
0592-2183517? |
学位: |
博 士? |
职务: |
国重实验室副主任? |
传真: |
0592-2183047? |
所在院系: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
E-Mail: |
wzweng@xm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化学系(361005)? |
研究方向: |
物理化学,催化化学? | |
2(1)-2教学情况 |
???? 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 催化专题,博士生学位课,30课时,2届,15~20生/年(与其他3位教授共同承担)
近5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综合化学实验,本科实验课,60课时,5届,45-50生/年
2. 化学研究生综合实验,研究生实验课,60课时,2届,70人
3. 指导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5届5人,研究生8人(其中博士生3人)
参加编写教材:
1.???? 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翁维正等编写 345-357页
2.????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高教出版社,2001,翁维正等编写165-176页
教学表彰/奖励
1.???? 王尊本,胡荣宗,程大典,阮源萍,陈安齐,“《综合化学实验》改革实践”,2001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参加者
2.?????? 陈安齐等,综合化学实验, 2003年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主要参加者 ? |
2(1)-3学术研究 |
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天然气及合成气高效催化转化的基础研究”子项目“天然气制合成气,及大规模制氢和CO2处理的关键问题”(2005.10-2010.10,子项目负责人之一)
2.???? 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低碳烷烃临氧催化活化和定向转化”(2005.1-2008.12,主要合作者)
3.????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纳米催化功能材料”(2006-2008,主要合作者)
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子项目“催化反应的中间体鉴定和微观机理”(1999.10-2004.10,第一合作者)
5.????? “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甲烷、低碳烷烃及合成气转化的催化基础”子课题“甲烷和低碳烷烃活化催化剂的表面吸附态和表面动态结构”(1997-2000,子课题负责人)
近5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Weng, W. Z.; Wan, H. L.; Li, J. M.; Cao, Z. X., Laser-induced formation of metal-peroxide linkages on the surface of lanthanum sesquioxide under oxygen,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4, 43, (8), 975-977.
2.????? Weng, W. Z.; Luo, C. R.; Huang, J. J.; Liao, Y. Y.; Wan, H. 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of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over rhodium supported on SiO2 and |?-Al2O3, Topics in Catalysis 2003, 22, (1-2), 87-93.
3.????? Weng, W. Z.; Chen, M. S.; Wan, H. L., Mechanistic study of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using in situ time-resolved FTIR and microprobe Raman spectroscopies, The Chemical Record 2002, 2, (2), 102-113.
4.???? Weng, W. Z.; Yan, Q. G.; Luo, C. R.; Liao, Y. Y.; Wan, H. L.,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species over SiO2-supported Rh and Ru catalys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chanism of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thesis gas, Catalysis Letters 2001, 74, (1-2), 37-43.
5.???Weng, W. Z.; Chen, M. S.; Yan, Q. G.; Wu, T. H.; Chao, Z. S.; Liao, Y. Y.; Wan, H. L., Mechanistic study of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thesis gas over supported rhodium and ruthenium catalysts using in situ time-resolved FTIR spectroscopy, Catalysis Today 2000, 63, (2-4), 317-326. ? | |
2.主讲教师情况(2) |
2(2)-1基本信息 |
姓名: |
韩国彬?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5年10月?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 |
电话: |
0592-2181215? |
学位: |
博 士? |
职务: |
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 |
传真: |
? |
所在院系: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
E-Mail: |
hangb@xm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361005)? |
研究方向: |
物理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 | |
2(2)-2教学情况 |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物理化学(上、下)(化工系),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每周2-3学时,4届,共222人;
2.???? 胶体科学导论,研究生学位课,每周3学时,2届,共107人;
3.???? 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学位课,每周3学时,1届,共15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物理化学实验(主持人),本科实验课,每周12-18学时,5届,共1100人;
2. 综合化学实验,本科实验课,每周14学时,5届,共160人;
3. 化学研究生综合实验,研究生实验课,每周7学时,2届,共 64 人;
4. 2000-2005年共指导本科毕业论文5人(1人/年);
5. 2000-2005年共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5人(1人/年)。
教学研究论文:
1.???? “改革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75-76,第二作者。
2.???? “论卢嘉锡的化学辨证思维观”,科学学研究,2002,20(2):163,第二作者。
3.???? “一种实用的氧弹式热量计测量控制仪的研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 19(2):85,第二作者。
4.???? “论物理化学的帅位与化学热力学教学模式网络设计”,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7月,增刊,(教学论文专辑),第28-33页,第三作者。
参加编写教材:
1.???? 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韩国彬,徐晓明编写237-244页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2002年获得厦门大学“清源奖”(教学类),个人。
2.???? “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建设”,2004年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1作者。
3.???? “《综合化学实验》改革实践”, 2001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王尊本、胡荣宗、程大典、阮源萍、陈安齐,主要参加者
4.?综合化学实验,2003年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陈安齐等,主要参加者 ? |
2(2)-3学术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9973033,起止年月:2000.1-2002.12):“泡沫流变学与胶束化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主持人)
2.?????? 厦门市科技项目(批准号:3502Z20055021,起止年月:2005.7-2007.7)用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主持人)
3.?????? 厦门大学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批准号:XMKJCX20052001起止年月:2004.9-2007.9)。(主持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张春艳,徐晓明,吴章锋,韩国彬,“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卵磷脂囊泡相互作用的研究”,化学学报,2005,6:450—454
2.?????? 徐晓明,吴章锋,张春艳,韩国彬,“动态光散射法研究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行为”,化学学报,2004,62(19):1889-1893
3.?????? 徐晓明,林永生,吴章锋,韩国彬,,“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流变性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7):1334-1337
4.?????? 韩国彬, 吴金添,徐晓明,“二维泡沫稳定性与拓扑学性质的关系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7).1177—1180
5.?????? G.B.Han, A. Dussaud, B. Prunet-Foch, A.V. Neimark, M. Vignes-Adler,“Foam microgeometry”, J. Non-Equilib. Thermodyn.,2000, 25: 325-335 ? | |
2.主讲教师情况(3) |
2(3)-1基本信息 |
姓名: |
章慧?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56年1月?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 |
电话: |
0592-2183910? |
学位: |
理学硕士? |
职务: |
? |
传真: |
? |
所在院系: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
E-Mail: |
huizhang@xm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361005)? |
研究方向: |
无机化学,配位化学? | |
2(3)-2教学情况 |
???讲授主要课程
1.???? 中级无机化学,本科必修课(基础课),28学时,1届,21生/年
2.???? 基础配位化学,本科选修课(基础课),16学时,1届,105生/年
3.???? 简明配位化学,本科选修课(专业基础课),20学时,1届,30生/年
4.???? 近代无机化学,本科选修课(基础课),14学时,1届,104生/年
5.???? 配位化学选读,硕士学位课(专业学位课),60学时,5届,12-18生/年
实践性教学
1.???? 综合化学实验,本科实验课(基础课),总学时224,5届,2大组,64-80生/年
2.???? 无机分析实验,本科实验课(基础课),总学时60,1届,19生/年
3.???? 化学研究生综合实验,研究生实验课,总学时112,3届,2组,16生/年
4.???? 指导毕业论文:本科生2-3人/年,硕士生1-2人/年
发表实验论文
1.???? 方雪明,章慧,陈雷,王宪营,吴振奕,董振荣,综合化学新实验—手性Co(III)络合物的不对称自催化合成和表征,大学化学,2006,21(2),48-53
2.??? 章慧,李丽,陈贵,王芳,方雪明,陈坚固,综合化学新实验—手性席夫碱Ni(II)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大学化学,2005,20(2),39-43
3.??? 章慧,程大典,董振荣,吴振奕,亚氨基二乙酸根合钴(Ш)酸钾几何异构体的合成、表征与异构化研究,全国高校化学新实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4月:213-218
参加编写教材:
1.???? 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章慧为第一作者编写其中8个实验
2.???? [美] E L 伊莱尔,S H威伦, M P 多伊尔著,邓并主译.基础有机立体化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章慧审校第12章 “手性光学性质”
3.?????? 章慧,吴谊群,薛金萍,配位化学—原理及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待出版
教学表彰/奖励
1.???? 厦门大学“中国建设银行奖教金(教学类)”,2006
2.???? 厦门大学“三九奖教金(教学类)”,2001
3.???? “《综合化学实验》改革实践”, 2001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王尊本,胡荣宗,程大典,阮源萍,陈安齐,主要参加者
4.???? 综合化学实验,2003年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陈安齐等,主要参加者 ? |
2(3)-3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课题
1.?????? 2005.7-2007.6,1,1'-联-2-萘酚(BINOL)的拆分,15.0万元,广西化工研究院技术开发(委托)合同项目,课题主持人
2.?????? 2004.1-2004.12,CD光谱仪新功能开发—固体CD及动力学CD光谱研究,2.0万元,厦门大学科技创新项目(B类),课题主持人
3.?????? 2004.4-2006.1,CD光谱法关联手性席夫碱配合物构型,1.2万元,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主持人
4.?????? 2002.1-2004.12,手性金属中心在不对称催化中的作用研究,16.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1037,课题主持人
5.?????? 2000.5-2003.10,新型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15.0万元,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C0020001,课题主持人
发表学术论文
1.?????? 章慧, 陈渊川, 王芳, 邱晓明, 李丽, 陈坚固, 固体CD光谱研究及其应用于手性席夫碱M(II)配合物, 物理化学学报, 2006, 22(6), 666-671
2.?????? 章慧, 王宪营, 陈雷奇, 方雪明, 高景星, 徐志固, 溴化顺式-溴·氨·二(乙二胺)合钴(Ⅲ)绝对不对称合成与拆分机理, 物理化学学报, 2006, 22(5), 609-616
3.?????? Hui Zhang, Cai Fei Zhu, Li Li, Wei Zou, Yong Qing Huag, Jing Xing Gao, Synthesis and CD Spectra of Chiral Molybdenum-fullerenyl Complexes with Pineno-bipyridine Ligands, Chinese Chem. Lett., 2004, 15(12), 1411-1414
4.?????? Zhang H, Yang C B, Li Y Y, Dong Z R, Gao J X, Nakamura H, Murata K, Ikariya T, Highly efficient chiral metal cluster system derived from Ru3(CO)12 and chiral diiminodiphosphines for the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ketones, Chem. Commun., 2003, 142-143
5.?????? Hui Zhang, Hong Zhao, Ya-Qi Jiang, Shu-Ya Hou, Zhao-Hui Zhou, Hui-Lin Wan, New Tungsten(VI)- Citrate Complexe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Synthesis, Spectroscopic, pH- and Mol-ratio Dependent Studies in Relevance to Tungsten(VI)-Citrate Speciation, Inorg. Chim. Acta, 2003, 351, 311-318
发表学术专著
1.?????万惠霖等著,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的若干研究前沿,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周朝晖,章慧,曹泽星,侯书雅,方智敏,蒋亚琪,万惠霖,蔡启瑞编写第十七章:固氮酶与多相不对称催化的手性金属中心,p568-590
2.?????万惠霖等著,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的若干研究前沿,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高景星,李岩云,章慧编写第十六章: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p550-567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作为第三发明者获国家发明专利“手性铱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合成工业手性醇中的应用”一项(公开号: CN 1513958A,公开日: 2004年7月21日,授权公告日: 2005年11月9日),该专利于2003年10月在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银奖
2.? “新手性配体、新手性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和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获教育部颁发的“科技成果完成证书”(第四完成人),并获2001年度高校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 ? | |
2.主讲教师情况(4) |
2(4)-1基本信息 |
姓名: |
陈声培?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4年9月? |
最终学历: |
大学? |
职称: |
? |
电话: |
0592-2180181? |
学位: |
? |
职务: |
电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
传真: |
? |
所在院系: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
E-Mail: |
shpchen@xm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361005)? |
研究方向: |
物理化学(电化学)? | |
2(4)-2教学情况 |
??? 实践性教学
1.???? 综合化学实验(一),本科实验课,40课时,3届,160生/年
2.???? 综合化学实验(二),本科实验课,60课时,5届,40生/年
3.???? 化学研究生综合实验,研究生实验课,60课时,3届,40生/年
4.???? 指导论文:本科生1-2人/年,1硕士生/年
参加编写教材
1.????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陈声培,孙世刚编写273-277页
2.???? 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陈声培等编写14-28 ,92-98 & 307-324页
3.???? 吴辉煌主编,《电化学》,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陈声培,孙世刚编写131-141 页
教学表彰/奖励
1.???? 王尊本,胡荣宗,程大典,阮源萍,陈安齐,“《综合化学实验》改革实践”, 2001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参加者
2. 陈安齐等,综合化学实验,2003年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主要参加者 ? |
2(4)-3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课题
1.?????? 陈声培,孙世刚等,“高性能纳米材料电催化剂制备及其在有机电合成中应用”,2001.1-2003.12,厦门市科技攻关项目基金(3502Z2001257),20.0万元
2.?????? 陈声培,孙世刚等,“高性能表面合金电催化材料研究及其在有机电合成中应用”,1999.5-2002.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E9910003),3.9万元
3.?????? 孙世刚, 陈声培等,“电池反应中两极间相互影响的规律”,2003.1-2007.12,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基金“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础研究”子课题(2002CB211804),360.0万元
4.?????? 孙世刚, 陈声培等,“低维纳米材料表面体系的增强和异常光学效应及基础研究”, 2003.1-200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课题 (90206039); 80.0万元
5.?????? 孙世刚, 陈声培等,“金属单晶电极上碳一分子反应的表面过程研究”,2000.1-200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973035),20.0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
1.????? Sheng-Pei Chen, Tao Huang and Shi-Gang Sun “A new method of ion chromatography technology for speedy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in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of glyoxylic acid”,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5, 1089 (1-2):142 – 147
2.?????? 陈声培,黄桃,张麒,黄维雄,孙世刚 “基于离子色谱的有机电合成快速检测分析新方法”,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 25(1):151-153
4.?????? 陈声培,黄桃,甄春花,张麒,贡辉,孙世刚 “表面合金电催化剂上甲酸氧化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23(2):273-275
5.?????? 陈声培,张麒,黄桃,孙世刚 “Surface alloy/GC电催化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精细化工,2003,20(1):44-46
专利成果
1.?????? 陈声培,孙世刚,黄? 桃等“乙醛酸、乙醇酸、乙二醛及草酸的检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3 1 09958.0,专利证书号:第194848号
2.?????? 陈声培,孙世刚 “嵌入式电化学研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3 1 27933.3,专利证书号:第212338号
3.?????? 董全峰,陈声培,孙世刚等“镍氢电池粘合剂”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3 1 59012.8,专利证书号:第222766号
4.?????? 陈声培,孙世刚,黄? 桃“碳载铂基表面合金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3 1 0116760.0,专利证书号:第249031号
5.? 陈声培,孙世刚,黄? 桃“碳载聚合物表面纳米合金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310116758.3,公开号:CN 1544702A ? | |
3.教学队伍情况 |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阮源萍 |
男 |
1956-12-05 |
教授 |
分析化学 |
主持课程和网站建设,主讲和指导综合(二) |
翁维正 |
男 |
1961-08-03 |
博导 |
物理化学 |
主讲和指导综合(二) |
韩国彬 |
男 |
1955-10-18 |
教授 |
物理化学 |
主讲和指导综合(二) |
章慧 |
女 |
1956-01-18 |
副教授 |
无机化学 |
主讲和指导综合(二) |
陈声培 |
男 |
1954-09-06 |
副教授 |
物理化学 |
主讲和指导综合(二) |
张洪奎 |
男 |
1954-03-01 |
副教授 |
有机化学 |
指导综合(一)、(二) |
毛少瑜 |
女 |
1963-03-01 |
教授 |
结构化学 |
指导综合(二) |
杨防祖 |
男 |
1962-05-01 |
副教授 |
物理化学 |
指导综合(二) |
林海强 |
男 |
1972-04-01 |
讲师 |
物理化学 |
指导综合(一) |
林竹光 |
男 |
1949-08-01 |
副教授 |
分析化学 |
指导综合(一) |
任 斌 |
男 |
1970-03-01 |
博导 |
物理化学 |
指导综合(一) |
李耀群 |
女 |
1964-05-01 |
博导 |
分析化学 |
指导综合(二) |
吴振奕 |
男 |
1968-05-01 |
副教授 |
无机化学 |
指导综合(二) |
叶剑良 |
男 |
1971-10-01 |
讲师 |
有机化学 |
指导综合(二) |
董振荣 |
男 |
1973-06-01 |
相当于讲师 |
化学 |
教辅 |
彭淑女 |
女 |
1981-08-05 |
相当于助教 |
化学 |
教辅,兼网站维护 |
胡荣宗 |
男 |
1945-10-01 |
博导 |
分析化学 |
课程指导 |
王尊本 |
男 |
1940-12-01 |
教授 |
化学 |
课程顾问 | ?
|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
? 学历结构: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4人,学士2人。这是一支由不同二级化学学科背景的教学科研复合型、稳定的、高层次的教师队伍,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 年龄结构:55岁以上1人,45岁以上5人,35岁以上8人,平均年龄约44岁,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队伍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 学缘结构:本科或硕士、博士毕业于外校占35%,留学国(境)外人员占85%。
? 另有教辅人员2人,其中实验师1人(硕士,在职博士生),助理实验师1人(本科,外校)。
???? 师资配置:目前参加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有14名,大多为教学科研双肩挑,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名,副教授含以上职称12名。他们不仅主讲过化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过基础实验课,具有较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同时又为研究生开课,指导研究生论文,工作在化学各学科研究的前沿,在化学的各领域发表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科学研究论文。特别是,他们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又具有多年的科研经验,对所传授的知识有感性认识,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上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授课,实验教学内容丰富,能言传身教、以生动活泼的科学思维方法启迪学生,为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型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
???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综合大实验均有专人负责,一般配有两位教师可以同时或轮流指导实验。按实验模块和项目内容复杂程度、仪器配置情况安排学生实验,师生比为1:(6-10)。
??? 胡荣宗教授长期参与和主讲本课程,2005年退休,现为课程指导。
??? 王尊本教授,校教学督导组成员,现为课程顾问,负责教学效果评估和改革建议。 | ?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
1.???? “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建设”,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厦门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郭祥群,胡荣宗*,朱亚先,潘宝柱,袁友珠(*化学实验中心原主任,2005年退休,长期兼《综合化学实验》主讲教师,现为课程指导。该奖项集中体现我校化学实验改革成果,“基地”创名牌优秀项目《综合化学实验》是其中优质课程群的代表)
2.????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获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万惠霖,王尊本*,孙世刚,郭祥群,朱亚先(* 时兼任《综合化学实验》负责人,《综合化学实验》是该奖项中专门化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标志)
3.???? “《综合化学实验》改革实践”,获2001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尊本,胡荣宗,程大典,阮源萍,陈安齐
4.???? 《综合化学实验》,2003年3月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陈安齐。
5.???? 《综合化学实验》,2003年厦门大学精品课程,2005年中期检查被评为优秀,陈安齐等。
6.???? 王尊本主编, 《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2005年6月第二次印刷。总印数4500册。
7.????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 高教出版社,2001。 全书49个实验,其中收录本课程组开发的8个新实验:
(1)???????? 实验十四 金属酞菁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光电导性能测试,第73-82页
(2)???????? 实验二十1-氯-3-溴-5-碘苯的合成,第112-116页
(3)???????? 实验二十六 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第146-151页
(4)???????? 实验二十八 KDP(磷酸二氢钾)晶体的合成和表征,第158-164页
(5)???????? 实验二十九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Si0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评价,第165-176页
(6)???????? 实验三十 不锈钢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第177-182页
(7)???????? 实验三十四 2-甲基-2-硝基丙烷的制备、表征及动力学特性的测定,第204-209页
(8)???????? 实验四十六 载体电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反应性能,第273-277页
近年来教学改革内容和主要措施有:
1.???? 2005年,以建设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要求,优化、调整课程组人员,更新部分仪器设备,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组织教学录像,全面建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网站。2001年,浙江大学等四校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收录了我校开发的8个新综合化学实验。
2.???? 2004年春季起,进一步调整、扩大《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课时。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增设以基础性综合实验为主的综合化学实验(一)课程。而原来的综合化学实验仍然保留,更名为综合化学实验(二)课程。这样就使《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设置更加充实完善。
3.???? 2003年,组织编写《综合化学实验》教材,交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是在四轮学生实验的成功基础上,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和补充的基础上完成的。
4.???? 2003年,启动《综合化学实验》厦门大学精品课程项目。
5.???? 2003年为化学系硕士生开设《研究生化学综合实验》。
6.???? 2002年,启动《综合化学实验》"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
7.???? 2001年,参加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主编的《综合化学实验》教材编写,高教出版社出版。
8.???? 1999年起,取消专门化实验,编写《综合化学实验》讲义,开设《综合化学实验》。
9.???? 1997年秋季,启动了理科化学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开始《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通过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化学专门化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局限在传统的小而全的二级学科甚至是三级学科范围内,不合理地割断了化学学科内在的联系,难以适应当今学科综合发展和学科交叉渗透对人才思维方式综合化、多样化培养的要求。本课程改革适合新世纪宽口径培养人才的需要,理顺了化学高年级化学实验与基础实验的关系。
2.???? 构建了较高水平、有明显特色、可实际操作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为厦门大学化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研究式实验三层次实验模式)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实验教学内容接近科研和生产实际,学生受到全面的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化学基地评估、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评审和相关高校化学教学改革会议上,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效果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好评。在国内高校同类课程改革中处于先进行列,产生良好的教学辐射作用。
4.?????? 依托重点学科,发挥学科群体优势,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大多数的综合实验内容来自教师的科研成果,一些高职称、有专长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较好地把师资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促进科研和教学发展。
与本课程建设有关的其他教学研究论文:(不含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
1.????? 王尊本,陈安齐,胡荣宗,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7月:4-7
2.????? 郭祥群,胡荣宗,穆纪千,着眼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83-188
3.????? 朱亚先,胡荣宗,夏海平,郭祥群,化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化学会第24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选集,2004年4月:22-016
4.????? 毛少瑜,XRD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中国教育理论,2004/01B
5.????? 胡荣宗,郭祥群,朱亚先,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教材建,中国化学会第24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选集,2004年4月:22-099
6.????? 王尊本,陈安齐,胡荣宗,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全国高校化学新实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4月:14-17
7.????? 郭祥群,胡荣宗,朱亚先,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创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21:17-18
8.????? 王尊本,综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化学专刊),2001:278-279
9.????? 郭祥群,王尊本,朱亚先,发挥学科优势,建设好理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厦门大学化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大学化学, 2000, 15(2), 22-25
10.?? 王尊本,综合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高校化学教学成果撷英,2000:290-291
11.?? 陈安齐,叶剑良,许炳雄,张洪奎,有机化学综合实验在培养学生有机化学综合能力中的作用,高校化学教学成果撷英,2000:461-462
12.?? 叶剑良,陈安齐,许炳雄,张洪奎,专门化学实验向综合实验的转变—浅论有机专门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高校化学教学成果撷英,2000:288-289
13.?? 郭祥群,胡荣宗,穆纪千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化学教学成果撷英,2000:281-282
14. 朱亚先,郭祥群,王尊本,发挥优势,形成特色,高校化学教学成果撷英,2000:105-106 | ? |
3-4师资培养 |
???
???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和学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优惠的政策措施。如规定教授要上三门课(包括本科实验课),聘任升职时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制等。
1.?? 吸引有才华的青年教师加盟并稳定在课程组教学,如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翁维正(国家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成员)和任斌(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两位教授;吸收叶剑良、林海强二位年轻博士进入课程组。
2.?? 学校提供学术假,允许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如陈安齐教授、毛少瑜教授等在2004、2005年先后到新加坡、加拿大合作研究。
3.??? 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目前吴振奕副教授、董振荣实验师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4.??? 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发表教学论文和开发新实验;鼓励实验教辅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5.???坚持传、帮、带的传统作风和严格管理。新教师(包括研究生助教)在指导实验前,组织听课、试讲,安排新老教师同组教学等。 | ? | |
4.课程描述 |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
???
??? 厦门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22年,是学校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化学系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师资力量雄厚。在化学系成立之初,就开始组织并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但至20世纪70年代,化学系高年级学生实验采用全国普遍采用的专业理论课附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专门化实验分属各专业教研室管理。从1987年高校专业招生改革之后的十几年间,专门化实验课与专业理论课逐步分开设立,专业理论课改为选修课,专门化实验课改为指定选修课。在这一期间,各专门化实验也先后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内容,进一步强化实验能力训练。在综合化学实验改革前,化学系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催化、电化和物构)等6门专门化实验课程,大部分学时数在90-120之间。
1997年秋季厦门大学化学系启动了理科化学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着眼于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面窄、内容单一、设备落后的专门化实验。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次论证,大家一致认为:专门化实验教学将高年级化学实验局限在传统的小而全的二级学科范围内,不合理地割断了化学学科内在的联系,难以适应当今学科综合发展和学科交叉渗透对人才思维方式综合化、多样化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专门化实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1998年底,院、系领导做出决定:于1999年秋季取消化学专业四年级学生的所有指定选修的专门化实验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门覆盖一级化学学科的《综合化学实验》新课程。时任化学系教学主任的王尊本教授兼任《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组长,带领一批不同二级化学学科背景的骨干教师(胡荣宗、程大典、阮源萍、陈安齐、翁维正、陈声培等)组成教学组,开始创建《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化学化工学院原院长万惠霖院士、副校长孙世刚教授(化学系原主任)、院长黄培强教授和系主任袁友珠教授等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孙世刚、林昌健、黄培强和江云宝等教授先后参加部分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教材编写和指导学生实验。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全新的高年级实验课,在整合化学系原来六门专门化实验的教学资源基础上,为充分反映厦门大学化学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课程组按照“合成制备——分析表征——实际应用”的“一条龙”实验设计思路,提出十几个涵盖多个二级学科知识点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设计方案。这些实验方案大多来自教师的科研成果,既接近科研实际,又有一定的实验基础。每个实验的筹备由课程组骨干教师专人负责,包括实验内容设计、实验平台建设、编写实验讲义和指导实验等。经过比较、整合和验证,将其中的10个新实验列入1999年首次开设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从2004年春季开始,我们进一步调整、扩大《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课时。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增设以基础性综合实验为主的综合化学实验(一)课程。而原来的综合化学实验仍然保留,更名为综合化学实验(二)课程。这样就使《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设置更加充实完善。至此,厦门大学化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化学实验形成由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研究式实验所组成的实验教学新体系。15?个新综合化学实验,基本覆盖了目前综合化学实验(二)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综合化学实验》。
经过近八年的教学实践,《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获得2000年厦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3月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优秀项目。在武汉大学召开的“2002年度理科基地名牌课程评审会”上,评审专家们认为本课程的改革走在全国各高校同课程的前列,对各校有参考价值。
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它是本科生不可或缺的一门实验课程,是基础实验和毕业论文所不能替代的。
? | ? |
4-2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
???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专门化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局限在传统的小而全的二级学科甚至是三级学科范围内,不合理地割断了化学学科内在的联系,难以适应当今学科综合发展和学科交叉渗透对人才思维方式综合化、多样化培养的要求。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全新的、覆盖一级化学学科的本科高年级实验课。我们按照“合成、制备–分析、表征–实际应用”这样“一条龙”式的实验设计思路,反映化学学科优势和特色的课程设计理念,组织《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
效果: 本课程于1999年秋开始在化学系四年级本科生中实施,课程建设起点高,实验内容接近科研和生产实际,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八年来的课程实践表明:《综合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是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不可或缺的一门实验课程,是基础实验、中级实验和毕业论文所不可替代的。 ??? 课程目标: 更新教学理念,反映学科前沿,激发学生潜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以满足现代化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总课时为136学时,分别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开设综合化学实验(一) 课程和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综合化学实验(二) 课程。它正好是一门衔接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和毕业论文的实践课程。综合化学实验(一) 课程40学时,为学生必做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二) 课程96学时,根据均衡学科知识点和全面综合训练要求采用灵活的实验模块教学,即组成4-5个实验模块,每个模块包含3-4个实验,由学生自由选择。
2005-2006学年《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学时
? |
序号 |
实验题目 |
学时 |
?
综合
化学
实验
(一) |
1 |
四甲基乙二胺碱式氯化铜配合物的制备及在酚催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
8 |
2 |
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技术研究金属电结晶 |
8 |
3 |
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 |
8 |
4 |
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 |
8 |
5 |
GC-ECD法测定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
8 |
?
?
?
综合
化学
实验
(二) |
6 |
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 |
42 |
7 |
海水综合分析 |
28 |
8 |
表面活性剂综合实验 |
28 |
9 |
不锈钢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
14 |
10 |
镍电沉积及镀层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
21 |
11 |
1-氯-3-溴-5-碘苯的合成及有关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
35 |
12 |
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 |
35 |
13 |
KDP(磷酸二氢钾)晶体的合成和表征 |
28 |
14 |
载体电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反应性能 |
28 |
15 |
轴向配位对四方型金属络合物电子结构的影响 |
35 |
16 |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Ni/SiO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评价 |
28 |
?
2005—2006学年《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块和总学时
模块 |
学时 |
实验项目 |
学生数 |
综合化学实验(一) |
40 |
实验1-5 |
2003级化学126人、化学教育50人 |
?
综合
化学
实验
(二) |
模块一 |
98 |
实验6、7和10 |
2002级化学32人 |
模块二 |
91 |
实验10、11和12 |
2002级化学32人 |
模块三 |
98 |
实验9、13、14、和16 |
2002级化学32人 |
模块四 |
91 |
实验9、11和16 |
2002级化学16人 |
模块五 |
63 |
实验14和15 |
2002级化学教育24人 |
模块六 |
63 |
实验8和15 |
2002级化学教育24人 | |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
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教学目标,课程组根据不同实验类型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方法:
1. 综合化学实验(一)采用大循环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二)采用实验模块,由学生自由选择。大多数综合实验按小组(一般2-4人)进行的,但样品合成、表征均要求个人独立完成。
2. 实行教师实验负责制。根据实验类型、内容和仪器设备,每次指导6—10名学生实验。这样的小组教学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师生之间互动,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3. 强调教师在指导实验时,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善动脑子、大胆质疑,不仅要关心实验操作和结果,更要注重思维方法和提出问题,与教师大胆交流。 5. 本课程多数实验内容可以延伸或仪器功能可以扩展。允许部分有想法、感兴趣的学生适当调整或延伸实验内容。
? |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
每个实验根据学生的预习、实验过程动手能力、质疑和提出问题等表现、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特别鼓励以实验论文(包括查阅文献)提交报告。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总成绩按各个实验成绩统计平均,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次。 ?? 课程组拟增加笔试、报告和讨论会等其他考核方式。 |
4-2-5创新与特点 |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全新的化学高年级实验课,其创新点和特点在于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新颖性、 实用性、普遍性和开放性。
综合性 :实验内容既体现各二级或三级学科专业方向的特色和优势,又涵盖多个二级或三级学科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站在一级化学学科的层面上去理解化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
新颖性: 大多数实验是从科研成果或学科发展设计的新实验和新 方法,技术手段比较先进,使学生能了解化学不同领域最新或较新的内容,感受学科发展的“脉搏”。
实用性 :采用模拟科研过程和实际样品,例如海水、果蔬、表面活性剂(洗衣粉)或自行制备的工业用催化剂或载体电催化剂(电极)等,这样的实验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普遍性: 在内容设计中融入多种实验技术,实验模块搭配兼顾学科平衡。通过综合实验既可深入学习实验方法原理,又可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 训练,并可推广应用。 ??开放性 :更新 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潜能,强化科学素养。学生可选择实验模块,允许有潜力的学生调整或扩展实验内容。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因材施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特别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
本课程采用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教材(厦门大学新世纪教材大系,科学出版社,2003)。课程组十分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力求构建比较完整的高水平综合化学实验教材体系:
1.?为适应新课程教学需要,1999年秋组织课程组老师编写《化学综合实验》讲义,共有11个综合化学新实验,16开161页。
2.?2001年,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综合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收录了我们开发的8个综合化学实验,该教材已在全国各大学“综合化学实验”课程中使用多年。
3.??2003年8月,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9万字,包含40个基础性实验和14个综合性实验。
4.???编写教学指导书(正进行)。
5.??编录教学辅助资料(正进行)。
6.??对于新实验、新仪器和更新实验内容,采用自编补充讲义,及时在网上发布或电子邮件发送。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
1.?指定相关实验教学参考书,如
1)王伯康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主编,《综合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杜志强主编,《综合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5年。
2.?在每个实验内容后附上相关参考文献,以便学生系统、深入了解课题背景和实验技术。学生也可以从课程网站获取部分重要文献。更多更新的文献直接从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和电子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IDEAL、Kluwer online等查索。
实验教学环境:
本课程实验集中在化学楼南楼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属的综合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环境整洁优美、仪器设备先进。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近五年来共投入2073万元经费,实验用房约7000 M2,设备总值约2400万元,实验教学条件大为改善。 除了一些公共平台建设和实验运行经费外,从1999年初组建《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组,学校先后投入294余万元购置仪器设备,组建综合化学实验室。
依托学校理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学科群体优势,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已配置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网建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师资队伍、电子教案、电子版实验教材、参考文献、教学效果评价等课程网站栏目已挂在厦门大学教务处和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网页,并根据实验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详情登录:
| ?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
本课程采用较为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形式,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领略开展化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为此,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
1. 问答式教学:通常让学生先问,了解学生准备实验情况和关注点。然后是教师提问,或结合讲解提问。本课程实行分小组实验,规模较小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
2. 讲解演示-开放实验-讨论点评教学:集中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除了简介实验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外,侧重于介绍实验项目的背景(研究思路)、相关技术(包括仪器主要功能)和实际应用。大型仪器使用、关键实验技术和操作步骤现场演示。实验过程做到尽量放手,适时指导,让学生在实践和交流过程中学习掌握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实验结束前,尽量组织学生自我小结或讲评。
3.强调实验过程“手脑并用”: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思路模拟科研实际,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技能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强化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为此,本课程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延伸实验内容、提交实验论文。
近三年综合化学实验每年上课学生规模约165人,年生实验时数约21000学时。学生可以选择实验小组、实验模块,实验内容充实,教学改革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同行专家的好评。2005年,综合化学实验室新增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戴安离子色谱仪各一套,用于化学系02级学生综合实验课程中叶绿素实验升级和更新部分海水实验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
信息技术手段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1.???? 大部分实验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电子教案上网让学生查阅。
2.???? 课程网站及时提供部分重要文献。学生也可以从校园网文献库深入了解实验课题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
1.???? 利用 “化学学科立体网络教学平台”、化学人才基地网站和化学实验中心网站提供一些相关课程、大型仪器设备课件。
2.???? 建立较为通畅有效的网上交流信息平台。《综合化学实验》(二)实验模块采用学生网上选课。仪器和教学资料管理采用电脑化。
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
根据《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实验论文(包括查阅文献)提交报告。
实验成绩采用考核形式,根据学生预习、实验过程收获(包括实验设计、动手能力、现象观察、提出问题和交流互动等表现)、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实施七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1.???????? 综合化学实验内容新颖,样品各异且大多来自真实体系,学生比较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多次与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交流、讨论,对实验技术、方法有更深入了解。
2.???????? 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对教师要求提高了。教师不仅要在实验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传授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过后还要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实验,让后面的学生更有收获。有的教师还将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研究。
???????? 教学观念更新了,不再单纯以动手能力、完成实验、实验结果好坏评判学生实验成绩,更多地以对实验方法、技术的理解、过程观察、提出问题等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收获检查教学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