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农业生态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农业生态学 一级学科:  09 农学
二级学科: 0904 环境生态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骆世明 学校名称:  华南农业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jpkc.scau.edu.cn/nystx/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11454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热带亚热带区域特色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在9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己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多学科全面发展,具有鲜明的热带、亚热带区域特点,具备研究生、本专科、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性农业大学。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适应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立足广东、依托华南、面向全国、开放办学,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l ???????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着“宽口径、深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具备农业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校定位:作为农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生物类专业(如生物科学,园艺、植保、林学等)、资源环境类专业、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等的选修课,同时,该课程向全校各专业开设,作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之一。
?
l???????? 人才培养目标:
1.??????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建立起生态系统的观点,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观念。
2.?????? 让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要揭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系统调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
3.?????? 通过对农业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国际和国内的农业生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食品生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今后能自觉尊重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注意资源的保护,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
l???????? 生源情况:
平均每年6~8个专业或班级必修或选修这门课程,总人数在200~300人之间。
?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充分体现经典与现代的设计思想,从内容体系上看主要分为几个主要模块:(1)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体系(第一章);(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章、第三章,分别讲授生物结构和综合结构);(3)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讲授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4)农业资源及其效益(第六章);(5)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第七章);(6)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道路(包括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讲授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的生态农业)。
1.本课程各部分的课堂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生物结构:5学时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综合结构:4学时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4学时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流动:3学时
第六章 农业的资源与效益:2学时
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3学时
第八章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学时
第九章 中国的生态农业:3学时
观看农业生态学教学录像:2学时
?
整个课程为4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同时,还有2-3天的农业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
?
2.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及对应的学时数:
l?????? 实验内容(共10学时):
实验1:农田太阳辐射测定(2学时)
实验2:光合作用的测定(2学时)
实验3:物质热能的测定(2学时)
实验4:生产力的测定(2学时)
实验5:有机物分解的网袋测定法(2学时)
?
l?????? 课程实习内容(2-3天):
实习1:农田生态环境因子测定与调查(0.5天)
实习2:区域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调查(1天)
实习3:社会经济与农业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评价(1天)
实习4:结合某些生态学热点领域进行专题调查(0.5天)
?
l?????? 毕业论文研究实践内容(供学生任选,不记于课程成绩。需1-2年时间完成):
方向1:生态农业模式中的生态效应与生态学过程研究
方向2: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利用研究
方向3:农业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机理与分子机理研究
方向4:逆境条件下作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方向5: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学研究
方向6: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与模式研究
方向7:3S技术、生态模拟与模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
方向8:农业生态规划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l???????? 教学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调控和演变规律。具体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生物间相互作用关系、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群落结构、种群增长动态、群落演替、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及其运转规律、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动及经济效益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中国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l???????? 教学难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调节控制。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措施等。
?
l???解决办法:通过系统教学、课堂讨论、学生自学自讲、多媒体教学、课程实验、野外实习等多种方式,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途径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l???????? 实践课的设计思想:是为理论教学起辅助作用,结合课程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通过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研究技能,促进教学相长。
l???????? 实践课目标:给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实践平台和机会,通过实验、实习,加深学生对农业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学会农业生态学实验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学会用农业生态学的观点分析问题,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手段、生态农业技术、农业资源利用规律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l???????? 教学效果:通过实验与实习课程的开展,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课程要求的实习技能,其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能够结合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进行农业生态规划和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体现出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还有些同学可以对某些农业生态学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开展深入和创新性的研究,在一些竞赛中获得一些奖励。
l???????? 实践教学特色与效果:
(1)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和后盾,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吸收本科生进入教师的课题开展研究,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例如,2004年暑假,利用教师的科研经费,结合《农业生态学》教学,组织了70多位大学生开展“华南地区生态农业模式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些课题研究,先后有4人次参与广东省和全国的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其中,“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有机稻米开发”2003年获第七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水土保持植物分类检索”2004年获第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鸭稻有机米的产业化研究”2004年获第四届“挑战杯”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广东省银奖;“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库及电子检索”2005年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 (2)实践教学形式多元化,将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无限的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农业生态学实验仪器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会;以及让本科生直接参与研究生的读书报告、开题报告和论文研究工作中;或让学生直接参与组织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活动。例如,2003年,组织了300多人参与的“做文明生态人”系列活动,包括生态学名师讲座、生态学知识大赛、生态农业模式展览等,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1、教材使用与建设情况
目前使用的是面向21世纪教材——骆世明 主编的《农业生态学》(2001)。在双语教学方面,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同时参考沈亨理主编,骆世明副主编的《农业生态学》(农业出版社,1996),G.W.柯克斯编写的《农业生态学》(农业出版社,1987),李博主编的《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以及陈阜主编的《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在教材建设方面,本课程组的主讲教师(骆世明、章家恩、曾任森、蔡昆争等)都主编和参加编写了一些教材,如《普通生态学》、《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导论》、《旅游生态学》、《生态学专业概论》等相关教材,为农业生态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材参考。最近,又在组织编写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指导》以及《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丛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本课程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扩充性文献阅读领域根据教学内容重点指定或自选,宏观引领学生主动阅读。
(2)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本课程主讲教师向学生介绍和指导如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录像等扩充学习相关知识和新进展,效果明显。
(3)本专业建设有农业生态学图书资料室,收集了生态学方面的图书、期刊、科研报告以及会议论文集、历届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等。这些图书资料向本科生免费开放。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需要,我们自己编写了《农业生态学实验指导》,开设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包括:(1)农业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测定与评价:(2)农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群落结构分析;(3)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物流与能流分析;(4)农业社会经济调查与生态规划。通过这些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加深了对农业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增强了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实践性教学环境
在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本专业建立了5个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300多平方米,包括农业生态实验室、土壤生态实验室、环境生态实验室、分子生态实验室、3S技术实验室等以及配套的光照培养室和精密仪器室,仪器设备配置较为齐全,为农业生态学实验课的开设提供必要的支撑。这些实验室全部向本专业学生开放。
同时,可利用校内农场、树木园,在校内开展生态学的观测调查研究十分便利,同时,本专业在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也建设了3个校外实习基地(高明、新会、阳东等地),为农业生态学的课程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4、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已建设《农业生态学》网站、《生态学》网站、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电子资料库,已挂靠在华南农业大学网页上http://jpkc.scau.edu.cn/nystx/,学生可以在宿舍、计算机房(本科生机房40台微机及配套软件,可提供学生网上学习和作业环境)、实验室等浏览网页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在我校所有教学楼课室内都安装了网络和多媒体投影系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教学,十分方便。
?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本课程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以大力提倡“学生参与”、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为鲜明特色,在教学手段上以高度重视网络教学、全面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特点。同时,本课程还进行了考试方面的改革。
l????? 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实施效果
1.变“填鸭式”教学为“参与性教学”
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讲授、提问、讨论、辩论、座谈、观看录像、布置作业等活动,让学生系统、深入地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教,而不重视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不理想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课程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以下方法:(1)在讲授每一章内容之前或之后,本课程任课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查找、搜集相关资料的作业题,要求他们借助学院资料室、校内外图书馆、书店、因特网及其他渠道完成;(2)在课堂上采用“问答法”,可以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3)经常开展课堂辩论或讨论。每次辩论或讨论都确定一个主题,而且尽量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发言稿。学生辩论或讨论结束后,老师对辩论或讨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做出评价;(4)选择某些学生当“先生”,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写好讲稿备好课,由他们在课堂上讲授教材中的某些章节。(5)在课堂教学过程上,根据课程的进度和需要,穿插安排一些农业生态学专题录像片,如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农业建设等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一些农业生态问题与生态农业建设情况。
上述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培养和增强了学生从多种渠道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高度重视课程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
实验和实践教学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补充。在农业生态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这些实验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题设计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规定的主题进行开题报告,提出研究目的和假设,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制定研究方法,然后再开展实验研究获得研究结论。同时,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每届学生都有1~2次机会到野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3.注重网络教学环境与内容的建设与更新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充分利用我校完善的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全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1)实现了电子化教学:本课程授课老师于2005年建立开通了本课程的教学网站,2006年又进行了完善。目前,教材内容、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学录像(部分)、阅读文选、声像资料、作业习题、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均已上网,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学以及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给学生做笔记带来一定困难等问题,并有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康发展的机制。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该网站快速便捷地提交作业、查询成绩、向授课老师提问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及时互动,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将课堂由教室延伸到了网络。(2)课程教学信息网上发布。一些重要的教学信息、通知、辅导资料、作业、考试成绩等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发布,学生可以登陆自己的网络空间进行阅读和查询。
4.鼓励大学生进行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研究活动,重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
为了建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良好氛围,我校和学院设立了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基金,如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农学院金穗计划等,鼓励大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选题申请,开展课外科研活动。许多学生都喜欢选择与农业生态学相关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空间。先后有5人获得国家、广东省和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科技竞赛奖。
5.将本科生毕业论文与农业生态学教学与科研链接起来
毕业论文研究是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知识的系统运用过程。因此,本课程教学充分利用教师充足的科研课题和经费,比较注重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后续指导,使书本学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 加大作业、考试等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专业必修课)不是“一考定成绩”,而是根据多方面的情况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式:考勤、课外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考查、期末考试、实习等形式。
(1)作业评定:每份作业有定量成绩,同时反馈定性的评语(书面或口头)。
(2)期末综合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实习成绩单列。
期末总成绩=平时考勤(10%)+课堂表现(提问与发言)(10%)+ 平时作业与考查(10%)+期末考试(70%)
(3)课程综合成绩在网上直接发布,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陆查看。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