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中国当代文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中国当代文学 一级学科:  05 文学
二级学科: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洪子诚 学校名称:  北京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www.jpk.pku.edu.cn/pkujpk/course/zgddwx/index.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4241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专业水准一直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居领先地位,每年吸引大量最优秀的学生报考,学校以培养专门研究型人才和高水准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课程是本科生开始的核心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增强学生的文学史知识,并引导他们深入地理解重要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培养基础的研究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本科2或3年级,授课时间51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5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其它形式8学时;基本上是“50-70年代”课程占总课时的1/2,“80-90年代”课程占1/2。一般分专题展开教学,依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中的重要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划分专题,并依据十七年、文革、新时期、90年代这样四个时段依次安排专题教学。以作家作品为经,以文学史脉络、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为纬,重点讲授代表性的作品。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50—70年代”文学史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相对自我封闭的文学史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复杂的时代背景、多重的切入视角和宽广的阐释空间。由于相隔时间较远,学生对当时特殊的文学环境往往存在隔膜,对于那些意义重大但艺术含量不高作品也缺乏足够的阅读兴趣。解决方法是,教员在讲述这段历史的过程中,多引用原始材料,营造历史的“现场感”,帮助学生进入。同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帮助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点,透视其复杂内涵。同时引导学生研讨,交流感受和思考。还可以通过放映《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影片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引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无.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本课程教学内容先进,使用教材和各主讲教师的研究成果始终处于本学科领域的尖端位置,构成了本课程最具优势的教学条件。为基础课和大量专题课所编写的教材,不但保证了本校的教学,也为大量兄弟院校提供了材料缜密、观点新颖而稳妥的高水准教材,从而推动了整个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教材主要有:
《当代文学概观》:该书由当代文学教研室的主讲老师撰写,于1980年出版,是“文革”后完成的第一本当代文学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成为80年代前期学术质量很高且被多所高校使用的当代文学史教材。1986年经修订、再版为《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也成为多所高校迄今仍在使用的核心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该书由本课程负责人洪子诚在积累多年研究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于1999年出版,被公认为是代表了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最高成就的代表论著,被纳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系列”,同时也是被全国多所高校采用的当代文学史核心教材。
其次,为配合当代文学的教学,本课程教员还相应编纂了一些重要的资料书籍。这主要包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949-1989)》(谢冕、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谢冕、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上下)、(洪子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四卷)(曹文轩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北大年选》(本课程主讲教师分头主编,分诗歌、散文、小说、理论、批评五卷,自2006年起每年连续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些基础教材和辅助性资料是围绕当文学基础课设计的,分不同层次,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和不同专业发展欲求的同学的需要,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完善的教研体系。
这几年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北大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当代文学藏书,每次开课前半年,图书馆就征求任课教师意见,完善充实相关的教学用书。这些年来,中文系资料室也从面向老师科研,转向同时面向本科生基础课教学。凡是当代文学课程要求学生阅读的参考书,一般每种都配备了五、六册以上。此外,还配备了相关的教学影片、光盘和可以供同学充分使用的计算机(有专门供学生使用的计算中心和中文系计算机室)。当代文学课程已经制作了部分课件(现代文学作品赏析和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等等),有的已经在中央电大和北大远程教学使用。
?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一直在尝试更活泼和有效的方式。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老师课堂讲授还是主要的方式(一般占70%的课时),但更注重一种启发式的讲授方式,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框架大致由教材设定,但老师讲课基本上不再重复教材内容,而是补充教材中不足部分(包括新的学科进展),特别是重点分析作品。同时鼓励主讲教员发挥各自的研究特色,相对地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
三,开展课堂讨论。一般是提前布置看作品或相关文献,提示讨论的问题,有时还有必要预先指定某些同学重点发言。课堂上讨论大约占15%的课时,主要选择那些较易为学生接受的作品和文学现象展开讨论。由于学生较多,一般分组展开,并由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员(或研究生)来主持讨论。
四,采取闭卷开始和写小论文相结合的考察方式,要求每位学生完成2-3篇小论文。具体篇目由学生在主讲教师指定的篇目范围内自由选择,强调学生结合所学习的文学史知识、文学批评技巧和理论来完成论文,但特别强调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立和创造性的观点与感受。并要求主讲教员针对每位学生的论文特点,提供具体有效的指导。学生讨论发言情况与小论文的成绩,按30%计入期末成绩。
五、对于一些被拍摄成影视或话剧形式的经典作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摩,并展开讨论。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由中国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老舍话剧《茶馆》是当代文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保留节目”。
六、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讲授内容,除要求教师利用黑板规范板书之外,也鼓励采取现代教育技术比如放投影、录音等形式,以求达到生动活泼的效果。
七、注重与当代作家的交流。本专业曾多次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的形式,邀请王蒙、莫言、余华、史铁生、残雪、刘震云等数10位著名作家研讨交流,并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以加强教学研究与作家创作实践的联系。其课堂对话也已经出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