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级学科:  13 两课类
二级学科: 0101 哲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刘美珣 学校名称:  清华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166.111.92.13/apply/teacher/course_preview_index.jsp?from=manager&curid=384&coursename=邓小平理论与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9095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基础课,也是清华大学实现其“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卓越贡献”的办学宗旨、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本课程力图通过全面、系统地讲授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与时俱进,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本课程核心是如何使课程内容体系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体现基础性、前沿性、时代性和针对性。为此,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四个一”,即“贯穿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贯穿一条主线”: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围绕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将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正确处理了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将本门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列表如下:

排序
知识模块
学时
1
源头篇: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2
2
时代篇:时代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
6
3
国情篇: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
4
制度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10
5
运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10
6
开放篇: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4
7
发展篇:实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
8
保证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4
总学时
48

?
?
?
?
?
?
?
?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
?
1、了解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把握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等。
?
课程的难点:
?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如何使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真正入脑入心,使学生真正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深切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有说服力的解决如下难点问题。
?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2、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3、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
4、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允许私有制的存在与发展
5、实行市场经济能否实现共同富裕
6、如何看待对外开放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7、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
8、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9、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关系
10、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那样的多党制
?
为解决上述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对这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试验,取得了不少的阶段性成果,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1、确立了以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为特点的“研究型”教学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转变教学理念。为此,我们所做了大量的工作:[1]发放调查问卷和课程建议表,主动征询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意见及建议,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2] 召开各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专题研讨和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3]在上述调查、研讨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所教师撰写了主要包括对“两课”教育的认知规律、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支撑条件及学生学习方式和改革经验总结等的理论研究论文。
2、撰写了“鼓励学生与我们共同探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200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刘美珣教授主编,我所教师共同参与撰写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教材不仅在编写的体例、结构上,而且在教材编写的内容上,都对以往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了改造。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编写体例,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教材内容,以及正文中精选的340多个专栏、图形、表格(主要介绍正文的背景、相关的事件、相关的人物),2140多个补白,近70多道材料分析题,前所未有的释放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张力——个性化和创造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课程始终将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融为一体,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利用上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和训练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如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大学生运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和解决他们所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讨教学法;通过师生对话、辩论和研讨,运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解决大学生思想成长问题的针对性教学法;通过引导大学生对当前存在热点与难点问题自己进行文献研读、专题研究、撰写论文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专题研究教学法;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学堂,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网络学堂”开展师生对话交流,学生不仅查看教师上传的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案和各种参考资料,而且师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共同探讨热点、难点问题,使本门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提高。
4、形成了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两个课堂”教学。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学校“小课堂”的讲授,也注重社会这一大课堂的实践,如硬性的规定(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的寒(暑)假调查报告)和鼓励(免考、加分等)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黄金周”走向社会和基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自已的政策建议已成为我们这门课程教学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至今,我们每学期收到的学生调查报告至少在3000份以上,其中,一些较优秀的调查报告还被一些报刊杂志所转载。
5、打破了“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由于考核成绩是目前衡量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检测手段,因此,考核方式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实际上它还直接和间接地左右着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为此,我们从1999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开设以来,就进行了“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的新的考核方式,甚至在SARS期间也未中断。对于这一教改实验,教务长吴敏生在参加了学生的论文答辩后说:“这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是用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指导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和学习”。
6、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热爱本职工作、极富进取心和要求改革“两课”现状的中青年教师。教师通过参加教改实验活动,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并在制定教改方案和教改原则,贯彻、实施、修正、完善教改方案的一系列教改活动中,都会对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探索。因此,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师自身观念转变的过程,此外,教改实验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教学理论水平的转变和提高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到教学方法,从课堂讲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考核方式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探索和试验,使师生之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交流和了解,而这一切又深深的激活了深埋在教师心中已久的“职业道德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并使我所的教师在这一系列的教改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十年的探索中,我们逐渐形成了 “两个课堂”相结合的三段式模式。
第一阶段,在本课程开设前,任课教师就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从开学第一周交回的来自祖国大江南北近3000多份有血有肉的调研报告中,教师既可以看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相当程度的认同,同时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
第二阶段,在本课程开课中,任课教师会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并围绕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专题教学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因此对课堂教学有着极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大大提高。
第三阶段,在本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又要求学生再次回到社会大课堂,主动参与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让学生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思考,升华其理论认识。
早在1998年,《求是》杂志就对我们课程组的实践教学作了全面报道,并加了编者按:“实践证明,不仅要有小课堂的教学,而且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大课堂去感悟、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
2004年出版了“鼓励学生与我们共同探究”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刘美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005年制作完成了该教材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
本教材不仅在编写的体例、结构上,而且在教材编写的内容上,都对以往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了改造。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编写体例,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教材内容,以及正文中精选的340多个专栏、图形、表格(主要介绍正文的背景、相关的事件、相关的人物),2140多个补白,近70多道材料分析题,前所未有的释放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张力——个性化和创造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
本教材出版和使用后,受到学生与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被一些兄弟院校采用。2005年该教材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科书上推荐了143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参考文献目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已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方便地选择和查阅相关的资料。
2、印制了毛泽东、邓小平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文献》,并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必须研读这些经典文献,撰写读书报告或读书笔记。
3、采取“跟着镜头走”的办法拓展教学空间、增大教学信息量。目前,课程组不仅购买了一大批信息新、时代感强、具有说服力的电影和电视专题片,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还积累了超过2万多分钟教师自已转录和剪辑的与课程相关的影像和录像资料。
?
三、实践性教学环境
?
清华大学不仅在政策上鼓励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而且还提供了福建南平、天津塘沽、贵州毕节、山东夏津等十余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支持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
四、网络教学环境
?
清华大学拥有为全校教学服务且设施完善的网络教学系统——“网络学堂”。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十分方便、有效地使用“网络学堂”中所设的公告栏、电子教案、课程信息、问题集锦、教师答疑、师生对话、教学资源等栏目提供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和进行网上答疑、师生研讨等教学活动。此外经济所也为每位任课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因而使全体任课教师都能采用PPT文件编写教案,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