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态心理学课程从1978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正式成立以来就已经开设,是心理学系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北京大学心理学主干基础课。
这一课程名称最初为“病理心理学”,后改为“变态心理学”。在2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几代授课教师:陈仲庚教授、张伯源教授、钱铭怡教授、王登峰教授等。
陈仲庚教授、张伯源教授在心理学系建系之初即为此课程的建设花费了大量心血。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心理学被批判多年,当时并无任何现成的教材可以参考。他们克服了大量困难,搜集资料,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编撰了最初的变态心理学教材(油印本)。除此之外,他们到各精神病医院搜集病人的录音、录像资料,以便教学之用。这些珍贵的资料一直保存至今。他们还编撰了最初的变态心理学实习指导手册,将他们对于精神病人的实验的经验总结于其中,整理和搜集了最初的用于实习的心理测验资料和实验用品。
陈仲庚教授、张伯源教授于80年代中期主编出版了两本变态心理学教材。这两本教材的出版,方便了学生对变态心理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张伯源教授于80年代末期调离了北京大学,钱铭怡和王登峰老师开始在陈仲庚教授的带领下进行变态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此后至80年代末,钱铭怡和王登峰老师交替主讲这一课程。
90年代初,王登峰教授也编著了变态心理学教材。自9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钱铭怡老师担任此课程的主讲教师,并于1998年开始担任此课程的主持人至今。
在钱铭怡老师的组织下,于1999年修订了变态心理学实习指导手册,2005年和2006年又两次对于实习指导手册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为解决以往教材内容需要改进的问题,钱铭怡老师于2002年主编了变态心理学教材(内部教材)。2005年对于这一内部教材再次进行了修改,并申请到教材立项。该教材于2006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多年来先后有多位老师为这一课程奉献了力量,除了上述教师之外,李靖老师也曾教授过此课程。自本世纪以来,注意吸纳青年教师参加此课程的教学及研讨工作,甘怡群、易春丽、钟杰、姚萍老师也投入到这一课程的建设之中。教学方面大家共同探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分工合作,取长补短,是本课程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的基础。可以说这一课程是经历几代教师的努力而建设的,没有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就没有变态心理学课程今天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