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作物栽培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 一级学科:  09 农学
二级学科: 0901 植物生产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官春云 学校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www.hunau.net/ec/C41/Index.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5552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农学类专业是本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也是特色和品牌专业。农学专业每年招收60-90人,农艺教育招收30人,合计每年90-120人,学校或学院相近专业如植物科学与技术每年60人左右。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行政管理、农业企业等领域的实用专业技术人才。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作物品种选育、农业技术推广,还是作物生产区域化、产业化等都离不开作物栽培,可以说,掌握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是成为农学专业合格毕业生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作物栽培学的课程目标就是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主要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栽培技术,了解作物栽培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将相关学科的最新优秀成果引入该课程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作物形态辨识 ?????????????????? ?2? 周
作物栽培实践??????????????????? ?8? 周
作物栽培学总论(含栽培制度)???? 60 学时
作物栽培学各论?????????????????? 40 学时
“六边”综合实习?????????????? ?????16 周
作物品质分析(实验)?????????????? 45 学时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作物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等)、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变革、作物栽培制度、栽培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
?
课程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①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比较微观和抽象,光靠语言文字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解决办法是借助彩色挂图、幻灯片、录像等辅助手段以及通过创造不同栽培环境、多次田间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对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②作物栽培学涉及的作物种类多,而各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的关系各不相同,栽培技术的发展也不一样,一位教师很难对各种作物都有很好的把握,因此,若由一位教师完成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难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解决办法是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原理及作物生长发育共性的规律在总论部分讲授,而各种作物的生产概况、生长发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发展变革作为各论由不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进行讲授。
③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科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是该课程的难点之一。解决办法是通过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设计栽培方案、进行栽培管理和产量与品质分析,一些主要作物经过几个循环的种植,使学生牢固掌握栽培理论与实践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背景知识差异大,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如来自某些地区的部分学生从未见过水稻,而来自另一些地区的学生可能从未见过棉花,他们难于理解这些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解决办法是实行分段式实践教学,从最基本的作物形态辨识开始,通过几个循环的作物种植,学生在对作物生长发育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带着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学习作物栽培理论,更加主动和积极。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性教学是作物栽培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学实践和农学实验两大部分。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设计思想是分段进行、增加感性认识、强化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第一段为生产实习,包括作物形态辨识,种植主要作物(稻,棉,油)高产田;第二阶段为“六边”综合实习(边上课、边实习、边科研、边推广技术、边调查、边做群众工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作物栽培技术方案和研究方案;第三阶段为室内大实验,包括作物品质分析,抗性鉴定等。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和牢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六边”综合实习为主要内容的教改项目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1.使用的教材:目前本课程理论教学所用教材为国家优秀教材,各论的部分内容选用了国外高水平的原版教材,实验教材配套齐全。主要有:《作物栽培学总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面向21世纪教材,董钻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我校官春云院士参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面向21世纪教材,杨文钰,屠乃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农学实践》,新世纪大农学系列教程,王国槐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此外,还有由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获第二届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由我校老一辈作物栽培专家刁操铨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由全国高等农业技术师范教育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由我校官春云院士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技术师范教育类专业教材——《作物栽培技术》等历届全国统编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2. 学校图书馆和农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与作物栽培学相关的各种书籍和杂志2万多册,随时对学生开放。???
3.配套实验教材《农学实践》由湖南农业大学主编,已使用3届,效果良好,已被安徽农业大学等作为实验课教材。
4.实践性教学环境优越,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作支撑,各主要作物在校内都有一流的实践性教学现场,另外还有2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常德教学实习基地2005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
5. 实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可用于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有:作物学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与品质改良校级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南方分中心、水稻研究所、棉花研究所、苎麻研究所、旱粮研究所等长期对学生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6.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本课程可依托的网站有作物栽培学课程网站、农学院网站、校园网等,这些网站运行良好,并能根据需要经常更新。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1)教学方法
①突出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录像片等。
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式教学,在一、二年级时,结合生产实习,指导学生进行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的栽培技术实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在三年级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综合实习,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毕业论文的研究与撰写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技能得到同步升华提高。
③重点突出“三基”教学:在吸收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同时,重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在本科阶段打下扎实的作物栽培基础。
④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走出去,通过社会实践、“六边”实习、参观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基地等方式,学生对三农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农业特别是作物栽培学展现出的广阔前景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行客座教授制,将校外与作物栽培有关的农业教育家、农业企业家、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劳模请进来,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与学生讨论作物栽培学科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⑤结合作物生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研究:根据学生的来源、特点和兴趣爱好,实行个性化教学,毕业论文研究采取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方式,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作物栽培学密切相关。
⑥导师制与指导小组相结合:学生的研究活动采取导师制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导师的专长,又有利于学生博采众长。
⑦科学研究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学生从第四学期起就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进行长达2年半的科研活动,有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掌握先进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
⑧教师言传身教与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作物栽培实践、作物品质分析等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包括田间试验设计、准备、具体操作、试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室整理、实习(实验)报告的写作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
①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其效果直观,达到感知与认知的统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熟悉了现代信息技术进步对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②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手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突出现场教学手段的运用。凡是能够结合现场进行的教学内容,如作物的形态特征、苗情诊断、生长发育特性等,上课前由教师和辅助人员或学生自主准备各种现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之后,结合田间现场进行教学,学生自主诊断、互相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又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协作式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③吸收传统教学手段的精华,并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将实验室的大量典型标本和挂图等制作成幻灯片,将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栽培措施制作成录像片,用于课堂教学并上网,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查阅。
④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