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使用
??????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选用不同教材,选用教材时我们主要从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应用性等几方面考虑。目前我们积极选用北京大学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以及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高等学校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 教学中还采用中文教材和原版英文教材有机结合,原版英文教材采取免费租借的方式,让学生使用。
?????? 1.《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王镜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 2.《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 郑集、陈钧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 3.《生物化学习题解析》第二版,陈钧辉等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 4.《生物化学实验》第三版? 陈钧辉等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 5.《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翻译本,南大、清华合译,2003年。
二、教材建设
?????? 本课题组继承了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郑集教授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材,及时跟上学科发展。近年来出版了生物化学教科书、实验书、习题书等一整套互相配套并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生物化学教材,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生物化学》,自1982年出版至今,发行量已超过17万册,其中第二版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普通生物化学》是全国最为畅销的生化教材之一,有80多所高校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2006年12月将出第四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将于2006年7月正式出版杨荣武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和配套的《生物化学学习指南和习题解析》。该教材申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教材,已通过初评.
本课程组近年来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教材共九部
???????? (1)《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 郑集、陈钧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生物化学习题解析》第二版? 陈钧辉等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杨荣武等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01年。
(4)《生物化学实验》第三版? 陈钧辉等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5)《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翻译本,南大、清华合译,本课程组教师陈钧辉、郑伟娟等参加,2003年。
?(6)《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钧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2006年。
(7)《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2006年。
(8)《生物化学学习指南及习题解析》杨荣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2006年。
(9)《分子生物学》杨荣武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版,2006年。
本课程组近年来出版的光盘
《生物化学习题解析》第二版CAI课件,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使用情况
?????? 本课程要求学生阅读英文参考书和参考文献,并从相应的网站上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及时将一些好的网站推荐给学生,并不时地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上网去查询,这些都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一)参考书籍(仅列出部分)
?????? 1.J.M.Berg等编 《Biochemistry》,5e,? 2002年。
?????? 2.A.L.Lehninger等编《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3e,2000年。4e, 2005年。
?????? 3.D.Voet等编《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1999年。
?????? 4.D.Voet等编《Biochemistry》,2e,1995年。
?????? (二)参考文献(仅列出部分)
1. Jorg Tost,Jenny Dunker, Ivo Glynne Gut,Analysis and quantitation of multiple methylation variable positions in CpG islands by Pyrosequencing?? BioTechniques 35(1), 2003.
2. Hao, B. et al.A new UAG-encoded residue in the structure of a methanogen methyltransferase. Science 296,1462-1466, 2002.
3. Shi Z., Krantz B.A., Kallenbach N. and Sosnick T.R., Contribution of hydrogen bonding to protein stability estimated from isotope effects. Biochemistry 41(7):2120-9, 2002.
4. Pace C. N., Polar group burial contributes more to protein stability than nonpolar group burial.? Biochemistry 40(2):310-3, 2001.
5. Lo Conte L, Chothia C, Janin J.,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protein-protein recognition sites.? J. Mol. Biol. 285(5):2177-98, 1999.
6. T. Hankeln et al, Neuroglobin and cytoglobin in search of their role in the vertebrate globin
7.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y Gregory A. Petsko and Dagmar Ringe, Sinauer Associates, Inc. ISBN 0878936637, 2003.
8. Boyer P.D.,The ATP synthase-a splendid molecular machine. Annu Rev Biochem. 66:717-49,1997.
9. Noji, H., Yasuda, R., and et al,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rotation of F1-ATPase. Nature 386:299-302,1997.
10. Mueller KL, Hoon MA, Erlenbach I, Chandrashekar J, Zuker CS, Ryba NJ. The receptors and coding logic for bitter taste. Nature 434:225-9, 2005.?
11. Hong Luo and Charles R. Dearolf, The JAK/STAT pathway and Drosophila development. BioEssays 23:1138-1147, 2001.
12. Buck LB, The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odor and pheromone sensing in mammals. Cell 100(6):611-8, 2000.
13. Malnic B, Hirono J, Sato T, Buck LB, Combinatorial receptor codes for odors. Cell 96(5):713-23, 1999.
(三)相关网站(仅列出部分)
?????? 1.http://medweb.bham.ac.uk/bmedsci/bms2/chime/structure/structure.html
?????? 2.http://www.tusculum. edu/faculty/home/ivanlare/htm1/101/outlines/12-DNA.html
?????? 3.http://www.chem..qmul.ac.uk/iubmb/kinetics/ek7.html
?????? 4.http://www.indstate.edu/thcme/mwking/oidative-phosphorylation.html
?????? 5.http://www.indstate.edu/thcme/mwking/glycogen.html
?????? 6.http://www.bmb.leeds.ac.uk/teaching/icu3/metabol/lipids.htm?????
??? ?? 7.http://www.med.unibs.it/~marchesi/aametab.html????
??? ?? 8.http://users.rcn.com/jkimball.ma.ultranet/BiologyPages/D/DNAReplication.html
?????? 9.http://users.rcn.com/jkimball.ma.ultranet/BiologyPages/T/Transcription.html
?????? 10.http://tidepool.st.usm.edu/crswr/protsynthmov.html
?
四、配套的实验教材效果
??? 我们使用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生物化学实验》教材,该实验教材经不断实践,不断修订,特别是近年来补充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目前使用的是《生物化学实验》第三版(陈钧辉等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98个实验,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还有一些综合性和较大型的实验,不同专业可根据不同条件选做其中的部分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五、实践性教学环境
?? 通过基地建设、南京大学985经费等的资助,生物化学实验室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实验室于2004年改建并全部重新装修过,面貌已焕然一新。改建和扩建后的实验室在水、电、通风、安全、舒适性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设有学生实验室和公用仪器实验室、教师预备实验室和教师办公室。并新添及更新了很多生化仪器设备。
生物化学实验室隶属南京大学生物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2000年该中心已被评为江苏省级教学实验中心。
?
六、网络教学环境
2001年起,生物化学网络课程作为全校公共素质课,面向所有在校学生选修,每年修读人数达100多人,同时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的辅助教学手段。这门网络课程涵盖了生物化学的所有基本内容,包括构成生命体的糖、脂、蛋白质、核酸等基本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和调节方式,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机制等。知识面广、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介绍新进展,新技术,新应用。课程学习方式要求灵活多变,包括文字、图片、相关网页以及教师授课影视频录像。讨论区的设置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灵活实用的作业布置系统也为教师及时考察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授课进度与难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课程的内容、界面和功能均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学生使用反应很好,对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支持和辅助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