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工艺美术史为设计艺术学类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外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发展沿革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地区的工艺美术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工艺美术发展规律与特征探讨。
工艺美术的历史,不仅是人类掌握材料技能的进步和征服自然环境能力增强的历史,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方式的佐证。在漫长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人类不仅形成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而且也提高了对各种材料(包括自然材料和人们创造出的材料)的把握能力和加工技术。周而复始地创造和长期的积淀,导致了风格独特的工艺文化的形成和工艺美学的诞生。它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高度统一的崭新的境界。工艺美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诸多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联,特别是环境、民族、宗教、时代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工艺美术风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工艺美术是人类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人类发展史上各阶段的美学思想、社会生产及科学文化的成就,同时,也忠实地反映出人类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过程。工艺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面镜子。
外国工艺美术史研究是人文学科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国人的文化素质,提高我国综合素质教育质量,完善人文学科,树立学术形象,提升综合学术地位,皆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工艺美术领域的研究实力已经在国内学术界占有绝对优势,这个雄厚的基础是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与教学的优势,发展形成体系完整的专业,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完善。将外国工艺美术史设立为精品课程,对于我国工艺美术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世界文明史为依托,以最新研究方法为导向,具有丰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二十几年的教研积累与科研论著,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举办的世界文明展览及相关讲座;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理论研讨会;出版著述及发表论文。
现有的研究型师资力量:任课教师均在外国工艺美术史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专长,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编写并采用荣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的课程教材《外国工艺美术史》。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计算机投影,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将主要作品实例的图像搬上讲台,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
从传授型教学方式向研究型教学方式转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学能力。
在长期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取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注重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和门类工艺美术实践的结合,中西工艺美术的比较研究,传统工艺美术研究与当代工艺美术研究的沟通等领域的新课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参考近年发掘的考古史料的基础上,注重工艺美术与人类文化、观念的探讨。通过影响工艺美术发展的诸多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自然环境、民族特性、宗教信仰、时代变革及科学技术等)来阐释工艺美术风格、样式的演变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将个人奋斗模式转为团队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不同专长,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综合型人才。
将传统单一授课方式向多元现代化授课方式转化;扩大信息量和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综合性艺术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