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4学时) ????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了解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管理的意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自学内容: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管理的意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6学时) ????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梅约的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及其贡献和不足。 ????理解亚当斯密和巴贝奇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人际关系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了解中国管理思想及其贡献和不足,西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管理思想,早期行为科学理论,当代西方管理思想。 自学内容及作业: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第三章 计划与战略(8学时) ???理解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类型,计划工作的过程、影响计划的因素、计划工作的原理,企业战略的本质与特征,企业战略的结构与任务,企业使命,战略目标,总体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掌握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及其优缺点。 ?? 了解计划的作用、计划的内容,企业战略的发展与演进,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战略控制,甘特图,计划评审技术。 自学内容:了解计划的作用、计划的内容,企业战略的发展与演进,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战略控制,甘特图,计划评审技术;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第四章 组织(6学时) ????理解组织的概念、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问题,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直线制与职能制的优缺点,组织中各种关系的处理(直线与参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 ????掌握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扁平结构和锥式结构的优缺点),集权与分权的优缺点,分权的途径(制度分权与授权的区别),组织变革的过程、阻力及降低阻力的策略。 ????了解集团控股型、网络型、流程再造、团队式等新型组织结构形式,后期行为科学,组织文化。 ????自学内容:集团控股型、网络型、流程再造、团队式等新型组织结构形式,后期行为科学,组织文化;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第五章 领导(6学时) ????掌握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1)行为理论: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支持关系理论,四分图理论和管理方格理论;(2)权变理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式、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 理解领导的概念及含义、作用,领导权力的来源及构成,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领导的特质理论及其不足,领导者的三种技能。 ????了解领导的内容与作用,途径—目标理论以及领导者参与模型。 ????自学内容:领导的内容与作用,途径—目标理论以及领导者参与模型;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第六章 控制(2学时) ??? 掌握控制的过程,控制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理解管理控制的含义、控制原理。 ????了解常用的控制方法。 ????自学内容:常用的控制方法;网络课件。 第七章 决策(4学时) ????掌握决策的过程及决策影响因素,有代表性的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有限理性模型、成功管理模型、社会模型),群体决策或个人决策的优缺点,追踪决策的含义及特征。 ????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分类。 ????了解决策的重要性和作用,现代决策方法。 ????自学内容:决策的重要性和作用,现代决策方法;网络课件。 第八章 沟通(2学时) ????理解沟通的含义,五种基本沟通网络形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掌握沟通的过程、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自学内容及作业:了解沟通的分类及其特点和优缺点;沟通原则:完全性原则、对称性原则、对事不对人的定位原则、责任导向的定位原则、事实导向的定位原则;沟通技巧:倾听技巧,演讲技巧,谈判技巧,谈判技巧;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第九章 激励(6学时) ????理解激励的概念、激励的过程。 ????掌握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社会需要(成就需要)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模式; ????(3)四种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式、指导作用。 ????了解常用的激励方法。 ????自学内容:常用的激励方法;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第十章 团队(2学时) ????理解群体的概念、形成的原因、群体发展阶段;团队的含义与特征、团队与群体的区别;影响团队工作的因素。 ????了解群体的类型、团队的类型团队建设 ????自学内容:群体的类型、团队的类型团队建设;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第十一章 企业创新管理(2学时) ????理解企业创新的含义、企业创新的环节、企业创新动力,企业创新环境,系统创新战略。 ????了解企业创新的作用,创新制胜的原则,技术跨越式战略。 ????自学内容:企业创新的作用,创新制胜的原则,技术跨越式战略;网络课件;习题集及案例分析讨论。
三、教学安排 ????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而言,管理学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围绕管理的基本职能,讲授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原理方法,涉及的内容较多,其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本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改革、教学队伍、教学效果上的重大变革,以及新版《管理学》教材,针对多元化学生需求的辅助性教材、《管理学》网站、网络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等、企业实践的光盘、录像等资料,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教学网络。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学和学习都通过网上进行,如上交和批改作业,阶段性机考测试,案例教学网络化等,从而延伸了课堂空间,加大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教授讲座、观看录像、网上自学、阶段性机考测试等方式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类型、过程、原则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解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与学的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案例讨论课的次数应不少于3次,主要安排在计划与战略、组织、领导激励与沟通等章进行;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应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有关案例;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通过安排学生观看录像、教授讲座等方式,使学生能聆听到名师名家的精彩讲座,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管理学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生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3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用课堂授课学时,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提出具体的自学内容和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50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案例分析讨论题,阅读管理学名著、学术期刊,撰写读书报告,网上学习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程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应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的深入领会,以较灵活的题目和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为主,促使学生在课后能够主动思考问题、自主寻求答案。 ????为了督促学生平时多学习、多练习、课下多巩固,本课程在平时推出阶段性机考测试,可在组织、决策、团队这三章内容讲解完毕后,学生根据所学的章节自行选择测试内容,测试成绩将进入到平时成绩中,作为考试依据之一。
四、课程的考核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 ????课程将学生总评成绩分成两部分。期末测试50%,平时成绩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在出勤、作业及案例分析报告、课堂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具体考核方式如下图所示。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所有管理类课程的前导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管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是其后续课程,本课程主要注重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运用,而后续课程则在具体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运用。
?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管理学》,张明玉,科学出版社,2005.5 [2] 《管理学》,李培煊,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10 [3] 《企业管理案例集》,李培煊,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6 [4] 《管理学习题与案例集》,张明玉,科学出版社,2005.9 [5] 《企业战略理论与实践》,张明玉、张文松,科学出版社,2005.6 [6] 《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理论、模式与实践》,邬文兵,科学出版社,2005.6 [7] 《企业战略能力研究》,张文松,科学出版社,2005.6 [8] 《管理沟通——理念与技能》,叶龙、吕海军,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6 [9]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 [10] 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 [11]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2]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3] 托马斯·S·贝特曼,《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14] 加雷思·琼斯,《当代管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 [15] 詹姆斯·斯通纳,《管理学教程》,华夏出版社,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