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级学科:  11 管理学
二级学科: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蔡淑琴 学校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202.114.4.28/2006/C117/zcr-1.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22069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多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从产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其他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视角”思维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与建模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等,同时使学生把前导课程的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思维能力。根据信息技术(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学科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从最初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到培养系统设计员,转变为培养系统分析员。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是在全国最早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校之一,其历史经历了26年之久。《管理系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在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其主要历史沿革发展如下:
1979-1985: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原工程经济系管理学科专业的本科生和管理工程、物资管理的本科生,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基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准备。主要的授课教师:邓汉源、刘仲英、戴祖慧等教师。教材:王勇领主编《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6-1995: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管理学科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管理学科的本科生具备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使其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创造企业的竞争力、合理利用和规划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各种应用系统的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系统开发的基本知识、信息管理在实践中的问题。主要的授课教师:李天民、刘仲英、杨家新、张金隆、蔡淑琴、万希宁等。教材::我校教师黎志成等编写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我校教师蔡淑琴参加编写的《会计电算化实用指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我校教师刘仲英等主编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物资出版社)、王勇领主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黄梯云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薛华成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1996-1999: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授课内容主要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以及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教材:我校教师刘仲英等编写《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物资出版社)、我校教师张金隆编写的《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黄梯云编著《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
2000-2005: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视角”思维方法、系统建模方法等。授课内容主要以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为核心解决问题,讲解企业信息资源、企业信息系统体系、企业信息模型、企业数据建模、企业流程识别、系统开发方法,注重辅以实例支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三大部分内容,主要的授课教师:蔡淑琴、张金隆、韦司滢、张千帆、方凌云等。教材:蔡淑琴、韦司滢、俞碚蓓自编讲义《管理信息系统》(连续使用了4届学生);课题组编著了《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4)。为满足新兴物流行业的需要,课题组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第1版,2005年第2版)、《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编著了《JSP动态网页制作基础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即将出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多本辅助教材。
本课程遴选为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课程。
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中一类重要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和基础,也是其难点。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从数据管理向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掌握企业经济和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系统开发知识、具有信息素养和信息思维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本科毕业生去向有攻读研究生和到企业、政府、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等,继续深造或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信息管理、咨询等工作。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高质量的本科生源。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改善现代管理、企业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等。授课对象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
??? 因此,本课程组在对相关人才培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蔡淑琴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http://www.ebie.org/mis/open_news.aspx?news_id=936),将本课程定位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以及其他管理类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既重视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又密切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它以系统论和信息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对象,其教学目标为:
???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思维能力,用信息方法分析企业管理系统的能力;
??? 2)?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政府运作与管理中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 3)?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模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发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的知识有10个基本模块组成(如下),其中特色的模块是第3、4模块,是同类课程所没有的内容,从信息载体、流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实现企业运作和管理,它们的设置是为了解决“两层皮”问题,也是满足实际中管理信息系统从过去简单的数据处理向用信息整合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商流的深度应用发展的需要。与同类课程相比,知识模块5更注重管理信息系统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块7重点介绍如何实现企业运作和管理建模,即逻辑模型设计的方法,知识模块8注重系统物理模型的设计方法,知识模块9则是计算机模型的设计。
??? 1)概述(3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信息技术、企业运作与管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信息系统的发展;企业决策以及对IT的基本需求分析;企业信息系统组成及体系、资源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与影响。
????2)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8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数据、信息与知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系统的组成要素与结构、不同视角的功能、系统的计算模式与比较
??? 3)企业信息载体与数据建模(7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企业信息、企业信息载体、企业数据模型的基本结构、编码模型、特殊数据与设置(注:除编码模型外,为新增的内容)
??? 4)企业流程及分析(5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流程与活动、企业流程分类与活动、企业信息流及其作用、企业流程的识别与表达方法、企业流程重组的技术方法(注:为新增的内容)
???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5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系统开发的认知模型与生命周期、软件流程模型、系统开发人员结构、系统开发方式及比较、系统的规划。注重系统建模过程与方法。
??? 6)系统开发方法(5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以及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衔接
??? 7)系统逻辑模型设计(10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详细调查方法与实施、用户需求与识别、数据模型和编码模型、功能模型、系统验收测试设计
??? 8)系统物理模型设计(5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系统运行平台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系统应用软件设计、用户接口设计、系统安全设计
??? 9)系统实施(3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计算机模型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与数据装载、系统转换
???10)系统维护与评价(3学时)
??? 主要知识模块:系统维护的对象与维护方法、系统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 总总学时数为56,课堂内讲授为56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0学时),以一个大型、完整的实例贯穿第5、7、8、9、10知识的讲授,每个知识有合适实例配合。本课程的设计型实验教学,该为课程设计,该实验从第2知识开始,在最后另加2周时间。课堂外学习的组织分为团队学习和第二课堂学习。团队学习以教学内容为主线,根据布置的作业,分团队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形成纸介质的作业,递交老师或课堂内报告。第二课堂学习以深层次学习、训练为目的,强调动手能力的深度培养,学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教师的研究项目,或参加某学习小组(如华中车网,或同学组成课外学习小组),由教师布置有深度的问题,学生完成。
??? 本课程组在实施上述知识模块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都显著反映对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课程的重点与解决办法
?? ?1)本课程的重点: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一般需求模型、企业信息系统体系、企业无形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企业信息模型、企业信息载体与企业数据建模、企业流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开发的认知过程和关键、企业需求、系统分析方法与系统设计方法、系统开发过程,系统逻辑模型与建立、系统物理模型与建立、系统计算机模型与建立、系统转换、系统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等方面。
?? ?2)解决办法:以“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从企业运作与管理理论、方法等需求出发,讲授原理、原则等;在加强讲授的基础上,辅以随堂测验、课堂/堂外讨论和课内交流,布置相关内容的作业,阅读、交流相关的案例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撰写报告,解决学生所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脱节的、管理知识与技术知识脱节的“两层皮”的问题。
?? 2.本课程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 ?1)本课程的难点:企业详细调查分析、企业流程的识别与重组、企业信息需求与识别、企业运作与决策需求、系统需求识别、企业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应用软件等方面。造成本课程讲解的难点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中:(1)信息系统没有清晰界定,有时甚至名称是混乱的;(2)缺乏相适应的实验教学。
????2)解决办法:针对原因(1),增加了企业信息系统体系、企业无形资源的讲课内容;针对原因(2),通过演示型、案例型、模拟型的实验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对实际系统、实际企业的问题进行详细剖析,讲解知识的应用,解决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的“听天书”。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实践只是反映在课程设计中。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类大型、复杂的“软件产品”而呈现出来,系统的认知过程和进化成为理论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听天书”,因此需要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才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针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组借鉴工科学科实验教学的方法,研究本课程的特点,研究、设计了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实验环节和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的不同问题(图1)(蔡淑琴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http://www.ebie.org/mis/open_news.aspx?news_id=935)。

?? 1. 演示型实验教学
??? 演示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感性认识问题,即让学生知道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一般采取演示方式,通过演示已经开发了的系统(http://www.ebie.org/mis/open_news.aspx?news_id=927)、Demo系统(http://www.ebie.org/mis/open_news.aspx?news_id=929)或实际录像,讲解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然后让若干个学生组成实验小组,组中的每个成员模拟该系统的一类终端用户,按照系统设定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应的业务,了解企业的运作、企业管理是如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的,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课程中的基本内容(例如信息和数据的关系、系统的计算模式以及操作界面等),分析与评价演示系统,使演示型实验教学不仅停留在对系统的表象认识,还要强调学生建立企业运作与管理的“信息模型”。
??? 该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其报告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学生必须阐述所演示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所覆盖的业务及其流程;其二学生必须从管理、技术两个方面给出对系统的初步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系统中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该实验教学采取教师先讲解,学生后动手的方式。
???2. 案例型实验教学
??? 案例型实验是本课程组提出的一种新型实验,它让学生通过运行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同映像,剖析系统是如何从初始态进化到实用态,从而了解系统的进化过程。开设该类实验的主要原因:本课程以培养系统分析员为任务,而不是培养程序员;现行的模拟型实验教学基本上给出最终的一个系统,但不能反映系统的进化;学生虽然学了程序设计,做了演示型实验教学,但是真要动手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却还是不知如何下手,或者只是编写了简单程序,根本算不上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如何让学生了解一个系统的开发与程序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是学生向系统分析员快速过渡的一个重要实验环节。
??? 该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从企业运作与管理视角,分析引起进化的原因,提交比较分析系统不同映像之间差异的实验报告。
??? 该实验需要有一个已开发完成了的不同映像的支持,因此该实验的开设有一定的难度。系统映像可以选择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时间点或事件来收集(图2),例如系统逻辑模型被认可时的映像,物理逻辑模型被认可时的映像,系统的原型系统提交时的映像等。本课程组通过科研工作、往界学生的课程设计等不同渠道,获得了该实验系统的映像。


?? 3. 模拟型实验教学的设计
??? 模拟型实验也是一种新实验,围绕着系统开发中的难点/关键点(例如系统分析阶段中的“详细调查”、“需求分析”、系统硬件平台设计、安全设计等),设计一个模拟场景,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专家/企业用户和学生共同参与,现场演示,将老师获得的信息与学生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领悟所学的相关知识。这类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类实验根据模拟场景的不同,所需的实验条件有所不同。提供一个覆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模拟实验( http://www.ebie.org/mis/open_news.aspx?news_id=1006)。
?? 4. 设计型实验教学的设计
??? 案例型和模拟型实验教学为设计型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计型实验教学即为课程设计,通过选择某一个企业为背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自己动手,经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 该实验教学的难点在于:
??? (1)?选择规模适宜的背景企业
??? 企业可能是小型或大中型,其中小型企业往往存在管理不规范、业务流程不健全、信息载体不完整等问题,而大中型企业的系统需要筛选。过去在以学生自行选择企业的模式下,由于小型企业的管理不规范、业务流程不健全、信息载体不完整等现实原因,学生难以有个合适的背景。因此教师在学生选择背景企业时加强介入的深度,设计了该实验的申请表(主要包括:背景简述、问题描述、可行的方案集、对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结论等内容),保证学生所选的企业规模适宜。选择背景企业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常用的有学生自行选择或从案例库中选择。每个团队在正式开始时,必须提交实验申请表,须经任课教师认同。
??? (2)?实验内容的强度
???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面广、内容多,若按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则时间不够,因此必须对任务的深度、宽度、分工有合适的计划。实验内容强度是不相同的,而呈“橄榄”型(图3),即系统分析是重点,系统设计次之,系统实施中的程序设计作为验证性工作,不必要求学生完成全部的程序设计,可行性研究阶段任务的强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 (3)?任务的分配
??? 在该实验中,任务的分配采取纵向和横向方法(图3),其中纵向方法是沿时间轴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子系统的开发,横向方法是垂直时间轴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完成开发过程中的局部工作。第一种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较完整的实验一个系统的开发,但是缺乏不同角色之间的协作,第二种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习不同角色之间的协作,但是缺乏完整实验一个系统的开发。因此在任务的分配上可以按照任务组中学生各自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完成设计型实验教学。
????(4) 考核方法
在该实验中,每组按照系统文档的格式与要求,提交一份完整的系统开发报告,以及可运行。由教师、研究生、学生(每个团队派出一名学生)组成考核组,分为方案设计、系统演示两个考核小组。每个团队分别派出各一名同学,汇报方案设计和演示系统,并回答考核组的提问。任课教师根据考核小组的考核评分,最终给出每个团队的成绩,计入该课程个人成绩。
??? 课程组已经实施了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同学们不仅较好掌握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动手知识,还将多学科的知识较好地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

下图为2002级信管本科的课程设计汇报(2005年6月)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