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外国文学史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外国文学史 一级学科:  05 文学
二级学科: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聂珍钊 学校名称:  华中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jpkc.ccnu.edu.cn/jpkcnew/pages/ViewApplication.aspx?id=54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4840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一、华中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是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近五年来我校生源情况良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平均每年招生规模为200人,本科重点分数线以上录取100%,第一志愿录取100% 。此外,近三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招收高职升本学生平均每年150人,学制两年。
二、本课程的定位与目标都紧密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定位:外国文学史》课程历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三大文学主干课程之一,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同等重要;本课程是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本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文学院学生必修本课程,而且每学期都有超过百位外系学生选修或辅修本课程。
  2、课程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外国文化历史知识;力求客观公正地描述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及规律,评析重大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主要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研究外国文学的能力;加强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流派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的文化学的文学观。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弘扬世界文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或进一步求学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外国文学(1) [古代文学——十七世纪文学]???????????????????? 36课时
外国文学(2) [十八世纪文学——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文学]???? 36课时
外国文学(3)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文学]???????????????? 36课时
外国文学(4) [二十世纪文学]???????????????????????????????? 36课时
东方文学专题??????????????????????????????????????????? ?????36课时
比较文学专题???????????????????????????????????????????????? 36课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
  使学生以比较的观念观照世界文学,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概况,建立清晰的外国文学史框架,了解其中出现的主要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掌握重要作家的生平背景、创作个性、思想特征、创作意图,以及重要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课程的难点:
  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历时长久,内容丰富,上下数千年,横跨五大洲;各种文艺思潮更迭迅速,变化无穷,纷纭复杂,但课时非常有限,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实现教学目标,成为我们教学的首要难题。
解决办法:?
  我们试图突破旧的文学史观和固定的模式。目前,不少高校仍然采用两大板块模式,将外国文学史分为欧美文学与东方文学两大部分讲授,两者之间缺乏联系。我们则试图构建新的外国文学史体系,即以西方文学为经线主体,以东方文学为纬线参照系,进行经纬交织、历时共时结合式的东西文学的呼应与比较。在进行“外国文学(1-4)”的教学时,首先,各章均介绍世界文学背景,各章第一节的“概述”运用比较文学理论进行东西中外文学比较,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世界文学”;其次,各章设置专节的作家评论,尽可能论述他们在中国的影响及其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再次,脉络清晰地讲述文学创作发展和文学思潮嬗变的过程。同时,我们以“东方文学专题”和“比较文学专题”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的文化学的文学观,建立世界文学的整体观念。
我们还通过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讨论、加强课后辅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等方式,缓解课堂讲授内容过多的压力,使本课程的课堂讲授不再面面俱到,而是去粗取精,学生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目前这些改革已收到良好效果。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组设计了多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
  1、注重研究式教学,通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提问和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对作家作品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鼓励学生以全新的思维对传统观点、专家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特别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观点交锋和对话。
  2、组织“外国文学兴趣小组”,如“英语诗歌研究”(聂珍钊教授指导)、“圣经研究”(杨建副教授指导)、“海明威研究”(苏晖副教授指导)等,从有兴趣的学生中进行选拔。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结合个人兴趣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事学术研究的规则与途径,接触和了解学术前沿状况。
  3、鼓励优秀的学生参加本学科组织的学术会议,2002年在我校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外国文学年会”,2005年“湖北省外国文学年会”、“易卜生国际学术会议”都有我院本科生参加。
  4、要求学生撰写学年论文,使学生能巩固课堂知识,初步进入学术研究,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年本课程组指导的论文发表数为48篇,并有7篇获奖。
  5、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立项,本课程组指导的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逐年上升,2001-2005年共指导校级科研立项33项,呈逐年递增趋势,结项成果形式均以论文形式正式发表;
  6、对本科毕业论文悉心指导、严格把关,由于外国文学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取得成功,激发了本科生学习和研究外国文学的极大热情,导致有较多的人选择外国文学做毕业论文,近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选外国文学做毕业论文选题数占全院总数的20%以上,优秀论文占总数的9%—1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