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大学英语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 一级学科:  05 文学
二级学科: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罗 亦 君 学校名称:  成都理工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202.115.138.30/ec3.0/c24/kcms-2.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3930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文化经济的持续发展,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升迁,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渐完善,教学条件和环境更加优化的过程。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各个环节做出及时、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这样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所认可和接受,并逐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从1985年建立外语教学部到1993年成立外语系期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对英语作为一个交际工具的需求有限,大学英语教学更多强调书面交流。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因受当时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上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差,起点都很低,基本上不得不以零起点的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阅读和翻译教学为主线,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以纸质教材和黑板为主要媒介,构成了当时教学的主要特征。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级各类学校都执行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来自外部(尤其是地质院校和四川省高校的四、六级通过率排名)和内部的压力(每次考试结束后,各教学班级四、六级通过率的排名),考试通过率与教师的业绩评定全面挂钩,考试结果与学生学位挂钩。这些压力和措施促使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形成了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敬业爱岗,务实求真,你追我赶的风气。在此过程中,我校大学英语教师积极主动地引进和探索科学的教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将优秀的人力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相结合,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尽管我校的生源质量一直较差,但我校的四级通过率多年来一直名列地质类和四川同类高校的前列。
上世纪末全国高校开始实行扩招,学校的生源质量出现滑坡,就业市场更加看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使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复杂形势下,我们根据我校大学英语师资、生源状况和国家、就业市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重新审视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分级、选教和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前移的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调
?研论证,充分征求和收集各方面意见,证明这些模式的科学性得到了教师、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这些模式的实施给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前景。??????
2004年,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四、六级考试严重滑坡等问题,教育部推出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取代过去的《教学大纲》,对教学的手段、方法、模式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之配套,2005年又推出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针对教育部的这一改革措施,我校从上到下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试点,推出了外教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和“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分级分课型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全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起了优化整合学校各种软、硬件资源,适应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跨时空的立体教学体系,将英语教学延伸扩展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正朝着个性化、自主式方向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集成各种有利资源和要素,同时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已成为我们现阶段工作的重点。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课程定位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素养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初步具有跨文化语言交流的能力,以增强其专业发展的潜力。本课程以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为他们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课程目标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教学科研型大学,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和较强专业能力,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又在本专业和相邻专业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人才。但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我校生源水平有所下降,许多学生来自西南、西北基础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故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比较低,听说能力普遍低下。入学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同时也缺乏练习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
基于上述实际情况和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相关精神,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相关专业的英语技能,使学生具有运用英语进行基本日常交流和一定学术交流的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进行较深入的跨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和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基础阶段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四个级别。除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外,大学英语的教学还包括以下三个内容:学习方法与语言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技能、语言文化知识与技能。在课程安排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一、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目的:是:打好英语语言基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能力。目的是:在第一个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异国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技能。
三、语言文化知识+应用技能。目的是: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英语语言的综合知识与文化知识,并能结合各自的相关专业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成为应用复合型人才,达到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较高要求。
根据现行情况,其中,第一、第二模块为必修课程,共320个学时,共20个学分,分四个学期完成,每学期完成80学时,5个学分。第三模块为任意选修课程,32个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难点在于利用有限的学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为此,我们采用了3+26+4 的教学模式,辅以加大听说课学时、分层次教学,以及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因此,这些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讲与练、课时少、内容多和任务重等几个方面的矛盾。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大学英语课程既是理论课,更是一门实践课,但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实践课。因此,在实践教学中:
首先,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语法分析”向“听说为主”转变,明确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提出了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多媒体教室上大班,进行读写译的教学,普通教室进行小班辅导、答疑和操练,语音教室上听说课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再次,我们采用了3+2和6+4 的授课模式,并辅以加大听说课学时、分层次教学等措施。   
?
效果:
我们初步实现了课堂授课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听说实践,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了学生的听说实践,确保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例如:2003年至2006年我校学生共8人次获得“CCTV”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四川赛区三等奖;2003级的韩冰同学在2004年的四川省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并在全国英语写作比赛中荣获三等奖;我校1999年至2006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共有26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53人,二等奖68人,三等奖144人)。

?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 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
 ?? 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外语教学的特点出发,在实践课的设计中我们突出强调和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1)系统原则。外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表明,学习者所掌握的外语知识形成一种连续体(continuum),从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新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必须再加上适当的交际实践,才能促进这一连续体向高级阶段发展。所以我们主张加强实践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衔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能力,以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 2)交际原则。教师和学生必须时刻记住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外语进行交际。因此我们尝试创建第二课堂,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交际需要;改以前的4+1授课模式为3+2和6+4的授课模式,以突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
? 3)文化原则。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语的准确理解和应用,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口语课中,外教不但与我们合作、互补教学,令我们取长补短,而且还起到了传播文化知识,培养我校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作用。
?? 4)情感原则。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勇于探索,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和态度加以引导。第二外语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对校园网络利用,听力口语课上学生自主性的增强,力求上述措施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的情感因素向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方向发展。
?效果:强化了听说能力的培养,逐渐在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的转变,基本实现第一、第二课堂和网络教学的结合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
? 2.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对校园资源的优化组合,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在口语表达上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并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
???? 3.课程内容
?????1)口语课?? 总学时64,周学时为1,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
???? 2)听力课? 总学时64,周学时为1 。
?????? 这两门课覆盖大学一至二学年,共有四个学期。
???? 3)第二课堂活动:校园英语角和英语讲座每周一次,口语演讲比赛每年一次,全国大学英语竞赛每? 年一次,定时播放英语广播,其它活动不定期开展。
?
???? 4.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 1)口语课:采用我校教师和外教合作的互补式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文化意识与提高学生口语运用能力,外教参与到口语课中指导学生练习口语。我校教师随堂听课,辅助外教实施其教学目的,同时向外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
?? 2)听力课:以学生听教材为主,提出难点疑点,老师指导听力技巧,解答疑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理论知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复习深化已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复述听力材料,练习运用常用词和惯用句法进行造句对话,达到以听促说,以说助听的效果。
?? 3)第二课堂教学  
?英语广播:通过外国语学院广播站,分时段播放教材配套听力练习,英语新闻,英文歌曲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英文材料。
?网上辅导和答疑:外语教师在外国语学院网上进行辅导,并建立起了英语习题题库供学生使用,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老师还采取了网上答题的形式。
大学英语强化辅导: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各个教学层面的不同要求编写了适应各种需求的培训和学习资料,进行听说读写基础辅导和综合强化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校园英语角:由学生英语协会组织,学生自愿参加,邀请教师和外教参与。
?英语讲座:不定期的邀请组织资深教师及外教就学生感兴趣的西方热点话题和外语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开展专题讲座。
?口语演讲比赛和全国大学英语竞赛: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
?每学期举办各种英语征文和作文比赛。
?
?????? 5. 考核内容与方法
???1)听力考试:在每期期末考试中进行。
?? 2)短文背诵。大学外语教学部每年给授课班级的学生推荐20-30篇短小精悍的英语精品背诵文。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定期或口语考试中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 3)小组讨论。授课教师在自己所教授的班级组织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其话题一般选自教材或生活中与学生和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情况评分,并将评分结果记入平时成绩。
?
??????? 6. 创新与特点
??? 1)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跨时空的立体教学体系。根据我校英语教学、学生学习英语和学校各种软、硬件资源情况,我们对第一、第二课堂、各种图情信息资源、校园广播和网络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将英语教学延伸扩展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初步构建起了适应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需要的立体教学体系。
?
????2)“3 +?2” 授课模式的成功探索。过去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采用“4 + 1”的授课模式,即每个班每周上4节精读课加1节听力课。由于听说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以听说领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的流行,现在我校采用了“3 + 2”授课模式,即每个班每周上3节精读课加2节听说课。听说教学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
??? 3)中、外教师互补式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创新或特点是大面积使用外教来发挥其在听说、口语教学中的作用。这种中教参与外教的听说课的合作互补式教学模式(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平时所学得到了实际运用,同时还加强了中外教师的相互沟通与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大外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4)紧密结合教学开展团队性科研。结合目前大班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中外任课教师开展科研,探索大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
??? 5)基础英语学习为主,相关专业英语学习为辅的学习模式。
授课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提供相应的词汇、句型和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地质类、商务类、文学类),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英语知识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