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
除了使用教育部指定的教材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外,本教研室还自编了以下教材进行补充:
1.徐作英.生物学校本课程论与教学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杨能生,徐作英.生物课程教育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全国高师教材).
?
二、扩充性资料:
?
1. 徐作英.生物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三、配套实验教材和教学效果:
?
1.??? 刘小阳,徐作英.生物学基础实验.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2.《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验》课程共开设了七个普通实验,六个设计性实验,三十个同学为一个实验小组,教学方法采用巡视、指导、思考、讨论、个别辅导和交流,从而促使本科学生实验技能短期内提高很快,效果不错。
?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
?
学生们除了学习《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还有“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实验室供学生们做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微格教室安排学生试讲、试教,还安排学生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去师大附近中学观摩,各种实录课堂教学视频和教学片断赏析、评价,组织试讲,进行试讲比赛等,另外还专门安排了十周时间去全省中学教育实习,届时,对实习学生按15人配备一位教师具体指导,有相对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和学校,每年能容纳200人次进行教育实习。
?
五、网络教学环境:
?
1.已通过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络平台:http://bio.sicnu.edu.cn把本课程相关内容放到了网上。
2.??? 还通过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BBS电子布告板系统、教师个人主页形式、QQ群等方式和学生进行开放、交互、快速、动态地交流,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