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是我院本科生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中的重点主干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建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概念、原理及方法,结合典型系统Oracle进行分析,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结合实践运用数据库技术开发出满足一定规范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库技术起源于实际应用,它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应用,因此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教学目的是在广泛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技术的同时,使学生具有设计和开发数据库系统的实际经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数据模型的特点,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SQL语言,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的设计理论;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内容;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以指导今后的应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库的原理知识和实用工具动手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
本课程的中文教材选用施伯乐、丁宝康编写的新世纪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数据库技术》。全书分为十二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以及当前的热点技术。本课程的实验教材可以由学生根据上机实验所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SQL Server还是Oracle进行自选。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章数据库技术概论,概述了数据管理的进展、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构成的一般概念; 第二章关系运算理论,包括关系模型、关系演算、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和关系逻辑; 第三章详细介绍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其间穿插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QL*Plus的功能介绍,以便上机实习; 第四章详细介绍模式设计理论,由关系模式的冗余和异常问题引出函数依赖、模式分解特性、范式和规范化方法等重点内容; 前五章介绍了数据库设计与ER模型,分析了几个ER模型的实例; 第六章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数据库的恢复、并发控制、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介绍对象数据库、分布式计算、ODBC和JDBC、数据库与WWW、Oracle Web数据库开发以及多媒体数据库。
具体安排如下: ⑴ 重点讲授第一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其中对于第二章中关系演算和第四章、第五章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课外课时数,力求让学生良好掌握。 ⑵ 对于第七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作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学,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拓宽知识面。 ⑶对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的使用,课堂作适当引导,主要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习。 以上内容含盖了CCC2002中信息管理知识领域(原数据库知识领域)的全部核心知识单元和部分选修知识单元。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1.数据库常用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运行的过程,实体-联系模型(E-R图)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2.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用关系代数和元组关系演算表达查询要求,用域关系演算式表达查询要求。 3.用SQL语句定义基本表、建立索引,表达单表查询、连接查询,表达涉及查询结果排序、分组处理的查询,用SQL语句表达数据的更新,用SQL语句表达嵌套查询,定义视图、查询视图。 4.用关系代数等价变换规则对查询表达式进行优化。 5.1NF范式的概念;函数依赖、码和外码的概念;主属性、非主属性的概念;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的概念。多值函数依赖的概念。用规范化方法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把一个关系模式分解成属于2NF、3NF、BCNF范式的几个模式的方法。属性集闭包的求解算法、关系码、最小函数依赖的求解方法。 6.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方法和基本步骤,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用户需求,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的方法,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7.事务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库系统故障的种类,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技术和数据库的恢复策略。 8.并发操作可能带来的数据不一致现象,用三级封锁协议解决并发操作中的数据不一致问题,用两段锁协议保证并发操作的可串行化。 9.计算机安全性的基本概念,几种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技术。 10.数据库的完整性的基本概念,数据库完整性控制机制的三方面功能。 11.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数据库与对象关系数据库的联系与区别。 12.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并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网络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
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内容细致讲解,并将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和疑难点整理出来,设计多媒体课件,学生掌握了课件中的内容,即可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结合SQL语句介绍关系运算,结合实例介绍模式设计理论和数据库设计理论。 2.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单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的改革,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针对不同学习环境,灵活应用这几种方法,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从典型数据库实例分析入手,提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开展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思考。 3.利用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材、教案、示例、课件下载及网上答疑,课后对学生加以辅导。通过网站预习,课堂讲解、示教,课堂讨论、讲评等几个环节密切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阐述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应用。引导学生投入时间与精力,查资料、选方案,将设计文档交实验指导教师审阅。实验时,动手又动脑,不断完善方案,使问题得以解决。课堂上检查、督促,实验后总结、讲评,下次实验前抽查、学生讲评,使学生尽快掌握。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从计算机学科的三个学科形态——抽象、理论、设计——来看,更需要将实践教学明确地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将实践教学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学科特征。
??强化实验教学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应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分为三大部分: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实验,以及一个数据库项目的完成。也就是说,首先在课堂上讲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然后通过大量的上机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最后用一个相对独立的数据库项目(大作业)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作业的完成需要3-4人一组,通过成立3-4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变适应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 为了使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充分重视了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实验类型和内容的启发性、丰富性和实验环节的系统性。根据《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计了观察性与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3类实验。实验指导教师及时回答、解决实验中的一些问题,保证实验高质量完成。
??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除提高在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外,还积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解数据库系统设计实例,介绍ORACLE 数据库管理、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改革实验教学形式 实验实行开放教学,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实验内容采取规定实验和自拟实验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展宽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权重,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 除了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验教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院里的一些科研工作,以获得直接的科研锻炼。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