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数学分析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数学分析 一级学科:  07 理学
二级学科: 0701 数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张国铭 学校名称:  牡丹江师范学院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www.mdjnu.cn/msy/jpkt/06sx/jpkt.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5035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方法、技巧可延伸到现代分析学当中,即使在当前大量压缩课时的状况下,它仍然讲授336学时,其课时量之多,是数学系的诸门课程当中首屈一指的。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数学分析中一些古老的知识唤发了青春。比如Bernstern多项式与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当前一些非常活跃的数学分支,也是与数学分析是分不开的,比如在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基础上,引出了混沌的概念,由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的病态函数出发,产生了分形几何等
数学分析不仅在内容上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它体现的分析数学思想、推理方法、处理问题的技巧,在整个数学学习和研究中,起着奠基作用。正因为如此,数学分析已成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碩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之一。
一.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综合实力强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梯队是本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目前我系承担数学分析教学任务教师队伍由9位老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助教1人,9个人中有2位博士、2位硕士。今后我们将采取如下方式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1. 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学位、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扩大师资队伍,增强师资力量,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2. 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 , 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3. 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骨干,通过派出访问学者, 引进专家交流, 争取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 , 中老年教师“传”、“帮”、“带”,发展方向、研究任务及目标落实到人, 制定政策鼓励冒尖人才,营造一个和睦的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数学系的升级发展。
二. 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要求,积极改革本课程的教学,包括内容的取舍、加深、拓宽,因而修订教学大纲势在必行。2004级培养方案将课时从前几年的360学时减到336学时。
三.加强教材建设
我系选用的《数学分析》(第三版)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著的,它的第一版早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得全国优秀奖。一部好的数学分析教材,不仅在于对数学分析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准确、全面、系统的论述及精练、严谨的逻辑性;而且在于配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并科学编排的习题。我们在教材建设方面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1. 继续鼓励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国内高水平教材
2. 适度地引进国外先进原版教材,使用外语进行教学
3. 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四.加强题库建设
结合学院、数学系的题库建设,搞好数学分析课程的题库建设,购买或制作软件,使题库建设更具科学化、实用化。
五. 改善教学条件,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绘制二维及三维精美图形,制作极限、导数、微元法、傅氏逼近的概念的动画演示,使数学分析课新颖互动、直观、形象。
教育部4号文件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学校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近两年投入大量经费,将大教室改装为多媒体教室,为广大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创造了条件。我们也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之一,着重要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进一步改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
购置先进配套教具,提供能满足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需要的条件良好的场所。
2. 研制与开发《数学分析》课程多媒体课件
我们将成立课件开发小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数学分析自身的特点,完成课件的开发,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3. 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近几年扩招,大班上课较多,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更能显示其优越性,我们要鼓励教师编制电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4. 交流多媒体教学的经验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交流,努力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现代教学模式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精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念,提升教学水平的新路。实践证明:两者结合的好坏是新型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好的教师往往使用现代教学模式也更加成功,原因在于保持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新型教学模式确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取代的优势,例如图文并茂、充分展示数学的直观意义;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大班上课更能显示其优越性,充分展示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减轻教师的劳动量等。实践证明,只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前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虽然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毕竟是局部的,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制约,而且在客观上由于高校扩招、大班上课也给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了难度。但是,如果教学方法改革不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难以真正落实。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造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应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等等,这些能力、意识、兴趣、习惯靠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具体将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讲授
我们认为,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擅长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去探索,善于挖掘隐藏在书本背后的问题的实质和方法,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数学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给学生以数学的美学享受,从而使学生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
2. 开设习题课或讨论课
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事先做好准备,习题课或讨论课上让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充分展示学生的潜能,最后不仅有任课教师的总结发言,而且还有听课专家或者教师的点评,专题讨论课是开放的,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
要求学生在专题讨论课的基础上写出一篇数学小论文,撰写数学小论文是对学生归纳、总结与创新的训练,也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
七.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总体水平。研究并落实数学分析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科学研究的规划与任务。
2.教师听课制度化、交流经常化、公开化。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听课评议会:一次示范课、一次特色课、一次为入门课。以这些公开课进行集体评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提高活动,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只要条件允许,教师应到兄弟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请重点院校相关课程的专家来我校讲座。购买一些刚出版的优秀的《数学分析》教材以及优秀的教学参考书,如《数学分析中典型例题和解题方法》等。
4.逐步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大力鼓励学生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从师素质,学生要净化听课心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效益地听好每节课,尝试论文写作,一篇论文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一种探索求新的过程。
5.教师要尽心尽力,增大工作的投入力度,要增加课后的辅导次数和时间。
6. 教师必须参加教学和科学研究,参加编写学术专著或统编教材。三年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人均2篇以上。
八.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测评方法
在实行完全学分制时,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测评办法,成绩测评办法作为学生智育测评的依据,必须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