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 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经济学专业的先导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主要通过文字、图表和微积分等简单的数学手段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起描述市场运行和价格机制运行的框架,使得学生了解平等交易主体通过价格机制来分配资源,进行生产、销售和分配的活动是如何解决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的。本科阶段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和市场运行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以及与消费者决策和厂商决策有关的基本分析工具。
※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以下知识模块按照教学顺序排列: 导论,包括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体系,3学时; 消费者行为,包括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分析,3学时; 需求,包括需求法则,需求函数,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等,6学时; 成本理论,6学时;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供给,3学时; 完全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6学时; 完全垄断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包括对垄断的新认识,3学时; 垄断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3学时; 寡头垄断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包括博弈论的初级知识,3学时;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6学时; 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5学时; 市场不足及其补救,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6学时。
※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之一是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这一章分析方法非常抽象,而且是以静态分析为主的,与现实有较大差距,但同时它又是理解市场机制和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采用这种高度抽象的静态分析方法的理由、了解其基本假定,向学生演示主要的推理演绎过程,并介绍相应的结论。还要向学生说明,实际的市场运行中还包括哪些传统理论中没有包括的现象和过程,以便向学生展示一个真实完整的市场运行画面。 完全垄断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一章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频繁技术创新导致快速动态竞争态势下,当代经济学所面临的前沿课题。这一章不仅要教给学生关于垄断市场的已有的成熟理论,更要联系诸如微软抵制反托拉斯诉讼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新经济下,竞争形态的变化对经济学提出的挑战。 要素定价一章中的难点在于理解要素定价的原理。它之所以成为难点,一是变量多,推理过程复杂;二是高度抽象的要素价格弹性原理与现实中价格刚性现象之间有较大差异。我们在介绍完成熟的基本原理之后,联系实际,解释现实中价格变动的特征。总之,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许多难点主要是由这门学科本身不够成熟所致,所以我们在教会学生掌握已有理论的同时,也提出该学科有待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程。 对于一些在复杂的图形和具体分析细节上的难点,如无差异曲线中偏好等高的含义、包络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等,通过放慢动画演示节奏和重复播放动画图,可以让学生获得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