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级学科:  03 法学
二级学科: 0302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苏小明 学校名称:  浙江林学院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申报中
申报级别: 校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5
主页地址: http://classroom.zjfc.edu.cn/C131/Root/Index.asp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2850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按照教育部社科与思政司下发的《普通高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内容体系为:①两个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四大部分,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③十个基本观点,即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发展观、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认识论、真理观、历史观、群众观、人的本质及价值论。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 由于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环节:①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经典原著选读,领会原汁原味;②在教学手段上,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影视资料、CDA多媒体光盘、以及制作课件等,增大教学的信息量,使教学呈现立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③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开辩论会、疑难解答等形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答疑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④在提高能力方面,撰写小论文,以增强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 根据教育部1998年制定的高校“两课”建设新方案,提出要加强“两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我校为深化“两课”的教学改革,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制定了“两课”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指导书。每年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以思想教育为主。围绕“两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精神文明示范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参观和调研;对老少边穷地区寻访,进行民情乡情调查。另一类是以服务社会为主。主要有志愿者服务;法律咨询;参加扫盲与文明教育、义务劳动等形式。暑期由教师带领实践小分队按照计划赴实践点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个人总结,撰写调查报告、日记等,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交教务处纳入学籍管理档案;并及时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评出和表彰奖励。通过几年的“两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经受了锻炼;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这一做法深受师生的好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