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
课程介绍 一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87年~1998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阶段。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转化而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是从原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转变而来的。从1987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开课以来,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改革理论的发展需要,其内容不断进行调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增加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三个有利于”的论述、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课程名称相应地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以后,1998年才定名为邓小平理论课程。并着手开出邓小平理论课程。 第二阶段:1998年~今,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阶段。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两课”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整合。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正式调整为邓小平理论概论。98方案公布后,1998年我校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将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理论课改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其内容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全面系统地讲授邓小平理论。经过这一调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要侧重于讲授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阶段,2001年以来,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讲授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过程中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我们在邓小平理论课程中加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2003年中央决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单独设课。这样,邓小平理论概论这门课程就侧重于讲授邓小平理论本身的内容。 二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我们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大纲是遵循教育部颁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和我校学生思想实际而制定出来的。 本课程一共11章: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总论部分。 第二章 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部分。 第三章 是回答社会主义的质的问题。 第四章 是回答社会主义的量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问题。 第五章 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的问题。 第六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问题。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 第九章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 第十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一章 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归结起来,第一章,是总论;第二章是精髓;第三章是社会主义质;第四章是社会主义的量;以后各章是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的展开。第五章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第六章是经济;第七章是政治;第八章是文化;第九章祖国统一;第十章是国际外交;第 十一章是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 2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1)按照“一课为主,多课渗透”的原则来处理该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彼此之间的关系的。多课渗透主要是指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如何体现邓小平理论。因此,这必然要求这几门马列课要协调一致。第一,所讲内容不能与邓小平理论冲突,例如,资本主义概论课程的侧重点不是讲它的腐朽性,而是讲它的先进性,可借鉴性的内容。第二,所讲内容体现邓小平理论的精神;第三,邓小平理论课程不能含盖的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因此,在马列课程中,应该把邓小平理论课程所不能讲授的内容加进去,例如,毛泽东思想概论可以讲邓小平理论中的军事思想。 (2)在讲授邓小平理论时不仅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相结合,还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具体地:我们在讲授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时,注意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相结合,注意引用典型事例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教学的时代感,使学生从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事实中,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性的理解,离开正在发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学习邓小平理论,这实际上就已经背离了邓小平理论。我们不仅要使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相结合,还要使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邓小平理论中的许多内容是普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但是,由于广大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对于邓小平理论的某些内容的接受情况却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对于先富和共富的论断,来自富裕地区的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就不太容易接受,甚至在一些学生中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坚持并完善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师任各系兼职学生辅导员、社团辅导教师和社会实践辅导教师制度,掌握学生第一手思想材料,使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工作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与效果 该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习基地,在学生处和校团委的积极配合下,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并结合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有关内容,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另外,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各自的家乡进行社会调查,回到学校后,写出社会调查报告。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了解,增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