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植物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刘守斌 1964-07-14 教授 植物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王建荣 1956-07-06 副教授 生物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周 巍 1967-02-04 相当于副教授 生物学 实验与实习教学
何 晖 1970-12-12 讲师 植物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梁利香 1973-12-05 讲师 中药学 部分理论与实践教学
滕 云 1974-12-15 助教 植物学 辅导与实践教学
龚守富 1976-11-24 讲师 园艺学 辅导与实践教学
张鹏飞 1979-01-06 助教 果树学 辅导与实践教学
杨俊杰 1979-01-17 助教 中药学 辅导与实践教学
于 萍 1968-05-23 讲师 农学 实验与实习教学
杨海霞 1966-05-20 讲师 农学 实验与实习教学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1.学历结构
植物学课程组教师共1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在读硕士4人。
2.年龄结构
10名专兼职教师中40岁以上2人,最高年龄49岁,最小26岁,全部为中青年教师。
3.学缘结构
该课程组教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院校,教学队伍中的教师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分别进行了生物学、农学、林学、园艺学、中药学、植物保护学等专业的学习,具备植物学在服务专业课学习中的多方面知识结构,学缘广,结构科学合理,符合高职高专教学之需。
4.师资配置情况
该课程组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梯队结构合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组成员分别来自于生物学、植物学及园艺、林学、中药学等专业,有利于结合各专业特点组织教学,保证了基础知识与专业内容紧密结合,有的放矢。课程组刘守斌教授、王建荣副教授先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植物资源考察,对大别-桐柏山区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考察;参加了鸡公山植物资源的全面考察,参编出版了《河南植物志》、《北方习见植物》等。本课程组教师均具有“双师素质”资格。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实际能力,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周巍高级实验师参加了河南省可食植物资源的考察,参编出版了《野生蔬菜的采集与加工》等;参加了鸡公山植物资源的全面考察,参编出版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在植物的分类鉴定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师生比配置一般在1:20,结构合理。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近五年来,植物学课题组在多年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立足高职高专职业岗位群技能培养的需要和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坚持不懈地对植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和改善,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效果好,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1.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
(1) 优化植物学理论教学体系
《植物学》课程是农学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对学生教育的要求,保证课程间的联系,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了实践教学,我们对各层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安排。根据不同的专业调整了教学内容,如园林专业对观赏和园林绿化植物的知识要求较多,减少植物解剖部分的内容,增加分类学部分的份量,增列许多观赏植物科,如睡莲科、壳斗科、山茶科、杜鹃花科、报春花科、木犀科、忍冬科、玄参科、茜草科、天南星科、棕榈科等;如中药类专业减少了总论学部分的内容,拓展了分类学部分的内容,补充了三白草科、金粟兰科、杜仲科、远志科、堇菜科、五加科、龙胆科、败酱草科、桔梗科、薯蓣科、姜科等药用植物内容;如植保专业增加了与农田杂草相关的内容。并把我们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也补充到教材中,在保证总体教学体系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体现出针对专业特点有所选择的灵活性。
(2)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课程以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并与理论教材互补、对应或整合,选择与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有关的、学生毕业后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特别是与当前生态建设和绿色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实验必备知识和技能、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性训练三个层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室内与室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反复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3)修订了《植物学》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
???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植物学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我们修订了《植物学》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在大纲中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了内容的相应调整,并制定了完备的考核方案。
(4)教学方式及手段改革
运用启发式教学,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编制了课程复习思考题,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协会的活动。教学突出实用性,变传统注入式教学为研究探索型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从常规教学到创新培养。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逐渐完成了《大别山常见植物图库》、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并已应用于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室建设中引进了电视显微镜系统,提高了直观教学水平。
(5)考试考核改革?
??? 编制了《植物学》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常见植物识别能力。
(6)优化课内,强化课外,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 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目的,加强素质教育,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998-1999年成立了学生社团“中药协会”、“花卉协会”、“植保协会”、“果树协会”等,这些协会经常开展上山采集、鉴别常见植物,压制标本,常见植物种植及生长习性观察,知识竞赛等活动;并组织了以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和技术咨询为主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的建设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习兴趣。
(7)教材建设
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根据农业部和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对多个版本教材进行的比较、分析,慎重选择,主编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的《植物学》教材,根据当地特色参编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药用植物学》教材,编写了1990年7月出版的《植物学实验》、2002年8月出版的《植物学实验与实习指导》讲义,结合实物教学,制作了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8) 完善植物标本室
标本室是植物学课程在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课程组老师充分利用信阳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在野外实习和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收集制作标本,制成腊叶标本和液浸标本共计100多个科,10000多份,建成了目前河南省最大的植物标本室,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植物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地,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极好场所。
(9)充分利用野外实习教学基地资源优势,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植物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信阳所处的大别山山系,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东南季风半湿润气候区。植物茂盛,以亚热带成份为主,兼有暖温带的成份,素有河南天然植物园之称,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仅鸡公山就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而我校距全国著名自然保护区——鸡公山只有30公里路程,距湖北应山也仅有40公里,给我校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认真开展植物学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和大自然和谐融入一起,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合作,亲身体验,使其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嗅觉、触觉、视觉,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在实习中取得实效。
(10)精品课程建设
建立了植物学网络课程,并已上网,获得了一致好评,2004年7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8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 获得的教学 研究表彰/奖励

奖 项 名 称
授予单位
时 间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届优秀教学质量奖
信阳农专
2004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第一届优秀教学质量奖
信阳农专
2002
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优秀奖
河南省教育厅
1998
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信阳农专
1998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促进植物分类学教学”全国教师论文一等奖
中外教育学刊组办
2004
?????

?
3-4师资培养
???
1.高度重视,精选严师
根据《信阳农专关于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的有关规定》,植物学教研室结合本学科特点精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2名为每位新进教师的导师,以促进新进教师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适应新岗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
2. 深入基层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植物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种植类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对中青年教师培养即从熟悉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接触农业生产实际入手,利用教研活动和教育培训统一办学思想,掌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听课、生产活动和自然科学研究等途径了解相关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3. 引进硕士研究生,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持或参加各种科学研究项目,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执教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高职高专《植物学》课程教师队伍已经建成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师德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专业实践能力过硬、学术水平高,事业心强、在本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相关专业知识完全能够满足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需要。专兼职结合、专业实践经历丰富,为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刘守斌 职称:  教授
职务:  系主任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刘守斌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7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013838396697?
学位: 博 士? 职务: 系主任? 传真: 0376-6695220?
所在院系: 园艺林学系? E-Mail: xyfhw@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河南省信阳市农专路1号,信阳农专园林系(464000)?
研究方向: 植 物 分 类?
1-2教学情况
1.讲授主的要课程
植物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平均)? 每年一次? 5届 300余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植物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2学时/周(平均)每年一次? 5届 300余人
植物野外实习? 7天? 5届  每年一次
3.主要教学研究课题
(1)《植物学》,编委,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69-2367-8/S·262, 1995年6月出版
(2)《北方习见植物》,编委,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49-1895-2/S·460, 1996年5月出版
(3)《植物学》(第二版),副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69-2367-8/S·262, 2000年6月出版
(4)植物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主持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2-2003年
(5)植物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 主持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3-2004年
(6)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主持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4-2005年
4.教学研究论文
?(1)加强和改进农业专科植物学实践教学的尝试,《洛阳师院学报》2002,21(2),ISSN1009-4970CN41-1302/Z
?? (2)加强农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18 ,ISSN1008-8504CN41-1298/C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2004年7月获校级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
(2)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2005年8月获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
(3)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河南省教育厅 2003.5
(4)优秀教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1、2003、2004年
?
?
1-3学术研究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小麦品质改良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9930110。
(2)簇毛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多态性及其编码基因的克隆, 2003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 项目主持人。
(3)北京地区专用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技术体系的研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99001。
(4)鸡公山美味牛肝菌野生资源及林地栽培的研究,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93224508,项目主持人。
(5)豫南地区银杏品种资源的研究,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94326018,项目主持人。
(6)息半夏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河南省科委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951150408。
2.发表的学术论文
(1)?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性RAPD标记的筛选、定位和应用,《遗传学报》2002,29(5)ISSN 0379-4172CN11-1914/R,第1名,8000字,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2)?簇毛麦基因组特异性PCR标记的建立和应用,《遗传学报》2003,30(4),ISSN 0379-4172CN11-1914/R,第1名,10000字,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3)?簇毛麦1V染色体SSR标记的筛选,《作物学报》2003,29(6),ISSN0496-3490CN11-1089/S??? 第1名,9000字,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4)?河南大别山蕨类植物区系的过渡性特点,中国植物学会六十五周年年会学术论文(1998.10)ISBN7-5038-2110-X/Q·0004,第1名,1500字;
(5)?杂交稻秧苗素质的目测判断与模糊聚类分析,《河南农业科学》2003,(10)ISSN1004-3268CN41-1092/S,第1名,4000字,全国农业核心期刊;
(6)?Lecular Cloning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 Genes from Thinopyrum Coded by E and St genome,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Wheat Genetics Symposium,1-6September 2003, Paestum, Italy,第2名,4000字,国际小麦遗传育种学术刊物;
(7)?普通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表达、染色体定位与分子标记,《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11(1),ISSN1006-1304CN11-3342/S,第2名,8000字,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8)?鸡公山的野生牛肝菌资源,《食用菌》1999,(1),ISSN 1000-8357CN31-1257/S,第2名,1000字,全国园艺类核心期刊;
(9)?保温开始期对草莓半促成栽培生育的影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11),ISSN 1003-0972CN41-1107/N,第1名,3000字;
(10)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烘烤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麦类作物学报》2003,23,ISSN1009-1041CN61-1308/S,第2名,5000字;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河南大别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获河南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负责人?1999.6)
(2)?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性RQPO标记的筛选定位和应用、获信阳市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负责人?2000.10)
(3)?《河南植物志》(第三册)编委?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49-2101-5/S·497? 1997年12月出版
(4)?《河南植物志》(第四册)编委?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49-2127-9/S·508? 1998年12月出版
?
?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王建荣?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7月?
最终学历: 本 科? 职称: ? 电话: 0376-6791635?
学位: 学 士? 职务: 教研室主任? 传真: ?
所在院系: 园艺林学系? E-Mail: ?
通信地址(邮编): 河南省信阳市农专路1号,信阳农专园林系(464000)?
研究方向: 植 物 分 类?
2(1)-2教学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植物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学期课? 5届400余人
杂草学?????? 专业课?????? 2学时/周 ??学期课? 5届300余人
生物进化论?? 选修课?????? 农业教育专业
2.实践性教学
植物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2学时/周?? 学期课?? 5届400余人
植物野外实习?? 7天???????? 每年一次??????????? 5届300余人
3.主要教学研究课题
(1)《植物学》,副主编,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69-S369-2367-8/S·262, 2000年6月出版
(2)《植物学实验》,编者,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84-1639-C/G-710, 2005年4月出版
(3)《植物学实验》,主编, 1990年7月出版
(4)《植物学实验、实习》,主编, 1989年7月出版
(5) 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主持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1-2002年
(6) 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主讲教师,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4-2005年
(7)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
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植物质体的观察?? 生物学通讯???? 1985年10月
(2)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促进植物分类学教学? 中外教育学刊 2004年11月
5.获得教学表彰、奖励
(1)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促进植物分类学教学? 全国教师论文一等奖? 中外教育学刊组办,2004年11月
(2) 信阳农专课堂教学效果评选活动? 教学效果优秀教师 2004年
(3) 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2004年7月获校级精品课程课程主讲人
(4) 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2005年8月获省级精品课程课程主讲人
(5) 优秀教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9、2000、2001、2004年
?
?
2(1)-3学术研究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水稻病虫害防治,田间杂草综合防除。信阳农专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罗山县政府,县团委。1991年,主持人之一。
(2) 工厂化农业栽培生理研究。主持人之一,第二名。
(3) 青霉素对农作物小麦的生理作用及增产效应的研究。河南省教委,主持人之一,第三名。
2.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植物质体的观察?? 生物学通讯???? 1985年10月?????? 第一名
(2) 攀援植物凌霄花及其利用?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1年6月??? 第一名
(3) 仙人掌类植物? 河南省植物学会论文汇编? 1989年9月?? 第一名
(4) 银杏的繁殖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1996年8月
(5) 佛手瓜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6月 第一名
(6) 多效唑对杂交水稻温室秧苗的生理效应?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5月 第二名
(7) GA3打破红蓼种子深休眠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6年6月 第二名
(8) 丰产果园的技术管理?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2月?? 第一名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青霉素对农作物小麦的生理作用及增产效应的研究,信阳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负责人,1992年
?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周 巍?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7年2月?
最终学历: 本 科? 职称: ? 电话: 13193876669?
学位: 学 士? 职务: 系副主任? 传真: 0376-66697162?
所在院系: 农业科学系? E-Mail: xynzzhouwei@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信阳市农专路1号(464000)?
研究方向: 植物资源及应用?
2(2)-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植物学》实验教学???????? 学生总人数426人
(2)植物学鸡公山野外实习?????? 学生总人数528人
(3)植物学贤山野外实习???????? 学生总人数528人
(4)植物学湖北应山野外实习???? 学生总人数528人
2. 主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信阳农专, 1998-2001, 主持人之一
(2)GIS实验室的系统组成和管理模式初探,河南省 教育厅 , 2001-2003,主持
(3)启发式教学模式与生物思维能力培养,河南省教育厅, 2001-2003, 主持
(4)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信阳农专, 2003-2005, 参加
(5)《药用植物学》, 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5, 副主编
(6)《植物学实验指导》,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03, 副主编
(7)《植物学实验》,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参编
3. 教学研究论文
(1)植物学MCAI课件的制作??????????????? 信阳农专学报?????????? 2003.1
(2)高校实验室设置及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信阳农专学报?????????? 2003.3
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优秀教师?? 信阳农专? ?2001、2002
(2)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2004年7月获校级精品课程? 课程主讲人
(3)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2005年8月获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主讲人?
(4)启发式教学模式与生物思维能力培养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河南省教育厅 2003年1月
?
?
2(2)-3学术研究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豫南地区杀虫性植物资源开发应用研究 (编号: 1999210037),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 1999-2002
(2)药用植物应用研究(编号: 991020207),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科技厅 1999-2002
(3)颠茄规范化栽培技术(编号: 2005817171),省科技攻关项目 ,河南省科技厅, 2005-2006
2. 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小毛茛居群分化研究(1)——居群内和居群间形态变异,广西植物,2001.2,名次2
(2)野生紫孢侧耳生物学特性及驯化研究,中国食用菌,2003.4, 名次1
(3)GIS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名次1
(4)豫南地区野生大型毒菌资源与利用,中国食用菌,2004.1,2
(5)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时珍国医国药,2004.1,2
(6)《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编委
(7)《野菜采集与加工》,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参编
(8)《吴其睿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参编
(9)《鸡公山大型真菌图谱》,河南科技出版社,1996,主编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GIS实验室的系统组成和管理模式初探,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2003,署名次序1
(2)鸡公山大型真菌图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信阳市人民政府, 1998 ,署名次序3
(3)热泵干燥香菇技术及工艺研究,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信阳市人民政府,1998,署名次序3
?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何 晖?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0年12月?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6695201-3719?
学位: 硕 士? 职务: ? 传真: ?
所在院系: 园艺林学系? E-Mail: ?
通信地址(邮编): 河南省信阳市农专路1号,信阳农专园林系(464000)?
研究方向: 植物分子生理?
2(3)-2教学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1)《植物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2届???? 233人
(2)《植物生理生化》?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4届???? 426人
(3)《植物生理学》???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2届???? 103人
(4)《植物生理生化》? 专业基础课???? 5学时/周??? 2届???? 102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植物学实验》??????????????????? 233人
(2)《植物生理学实验》??????????????? 103人
(3)《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528人
(4) 植物分类野外实习?????????????? ??233人
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高职高专教学中《植物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信阳农专, 主持人
(2)? 《植物学》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论证,信阳农专, 主持人
(3) 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2004年7月获校级精品课程,课程主讲人
(4) 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2005年8月获省级精品课程,课程主讲人
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优秀奖?????? 1999年4月
(2) 校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1998年12月
(3) 校“先进班主任”???????????????????? 1997年10月
(4) 校“优秀教师”????????????????????? ?2004年2月,2005年3月
?
?
2(3)-3学术研究
1.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惠满丰对板栗的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名,1999年6月
(2) 烯效唑对杂交水稻温室秧苗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华北农学报,第4名,1999年12月
(3) 烯效唑对杂交水稻的生理作用及增产效果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3名,2000年7月
(4) 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茄子蒸腾规律的研究,灌溉排水,第3名,2002年6月
(5) 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茄子冠气温差与气孔运动的关系,华北农学报,第3名,2003年4月
2.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 惠满丰对板栗的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信阳市人事局,第3名,2000年10月,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
2.主讲教师情况(4)
2(4)-1基本信息
姓名: 梁利香?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3年12月?
最终学历: 本 科? 职称: ? 电话: 0376-6697162?
学位: 学 士? 职务: ? 传真: 0376-6697162?
所在院系: 农业科学系? E-Mail: xynzliang@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信阳市农专路1号 (464000)?
研究方向: 药用植物?
2(4)-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植物学》,讲授对象:专科,周学时4,学生总人数150人,每年1学期
(2)《中药鉴定学》,讲授对象:专科,周学时4/2,学生总人数150人,每年2学期
2. 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植物学》实验教学??????????? 学生总人数150人
(2)《植物学》鸡公山野外实习????? 学生总人数150人
(3)《植物学》贤山野外实习??????? 学生总人数150人
(4)《植物学》湖北应山野外实习??? 学生总人数150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植物学》课程体系改革???????????? 信阳农专???????? 参加
(2) 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论证??? 信阳农专???????? 主持人
(3)《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信阳农专????????? 参加
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优秀教师??????????????????? 信阳农专?????????? 2004
(2) 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2004年7月获校级精品课程,课程主讲人
(3) 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2005年8月获省级精品课程,课程主讲人
?
?
2(4)-3学术研究
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胃疼宁片工艺改进研究(编号:豫科成登字20010634), 省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厅,2000-2002年
(2) 引进提高薄膜包衣技术保证胃疼宁片质量(编号:20001428),省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厅 ,2000-2001年
2 发表的学术论文
丹参片薄膜包衣工艺探索,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名次1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胃疼宁片工艺改进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信阳市人民政府,2002.05,名次 6
(2) 胃藤宁片工艺改进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省科技厅,2002.05,名次 6
(3) 引进提高薄膜包衣技术保证胃疼宁片质量, 成果奖三等奖, 省科技厅、经贸厅等,2001.04, 名次 1
(4) 引进提高薄膜包衣技术保证胃疼宁片质量, 成果奖二等奖, 省医药管理局,2001.04, 名次1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