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姓名: 杨平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年7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10-62332197?
学位: 博士? 职务: 教师? 传真: 010-62332336?
所在院系: 材料学院材料学系? E-Mail: yangp@mater.ustb.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系,100083?
研究方向: 晶体材料的形变、再结晶与织构?
2(1)-2教学情况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100学时/年,5届,500人;
2、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专业基础课,40学时/年,5届,150人;
二、实践性教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13人(两人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三、教学研究课题
1、北京科技大学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03-2004);负责人
2、? 北京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3-2007);负责人
?
?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杨平、陈冷,《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分析及精品课程建设,中华教育改革文论,主编:黄淳波,中国物资出版社,二,2005年
2、杨平,陈冷,强文江.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学生自学平台的建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04年6月)
3、陈冷,杨平. 《材料科学基础》网络课程建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04年6月)
?
五、教学表彰
1、2002年获北京科技大学建龙优秀教学奖;
2、2003年获本科教学优秀二等奖;
3、2004,2005年两次获材料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4、2005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标兵奖。
5、2006年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实验课指导教师’称号。
?
?
2(1)-3学术研究
一、学术研究课题
1、“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科技部,主要参加者,1998-2003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镁合金的各向异性及相关形变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02-2004年;
3、“碳素钢应变诱导相变机理研究,”,教育部,负责人,2000-2002年;
4、“先进轻武器材料技术,863项目”;科技部,主要参加者,2002-2005年;
5、“镁合金中的压缩孪晶及其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06-2008年;
?
二、学术论文
1.?Characteristics of hot compressed magnesium alloy AZ31 with initial textures analyzed by orientation mapping. Mater. Sci. Forums, 署名次序1, 2005
2.?Microstructural and textural analyses of flip chip bonded gold by orientation mapp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署名次序1, 2005
3.?Microstructures, textures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a fine-grained magnesium alloy AZ31. J. of Mater Sci. & Technol., 署名次序1, 2005
4.?Shear bands in magnesium alloy AZ31,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署名次序1, 2004
5.?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twin orientations in magnesium alloy AZ31, Scripta Mater. 署名次序1, 2004
?
三、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高效生产技术的开发, 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中国发明协会,署名次序4,2003年;
2、高比容高压阳极用铝箔的研究,教育部一等奖, 署名次序5,2003年;
3、电解电容器高压用铝箔,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署名次序4,2002年;
4、一种细化低碳钢铁素体晶粒的方法,获授权专利,第三发明人,2002年;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陈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1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10-62332020?
学位: 博士? 职务: 教师? 传真: 010-62332336?
所在院系: 材料学院材料学系? E-Mail: lchen@mater.ustb.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系?
研究方向: 材料学?
2(2)-2教学情况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3届253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2届262人
二、实践性教学:
生产实习11人,毕业论文6人
三、教学研究论文:
1 《材料科学基础》网络课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2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学生自学平台的建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
?
2(2)-3学术研究
一、学术研究课题:
1 钢铁材料连铸-热轧过程组织性能预报及监测,863计划,2001-2005年,子项目负责人
2? 金属多晶取向分布与X射线二维衍射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年,主要参加者
3 先进冷加工金属板材性能及表面质量在线检测与监控技术,863计划,2003-2005年,主要参加者
4 金刚石薄膜宏观应力与薄膜织构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年,主要参加者
二、学术论文:
1 Investigation of online texture measurement in steel sheets based on X-ray area detector.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2,408~412:227~232.署名次序:1
2 Simulation and on-line measurement of grain size in strong textured and coarse grain metal sheet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19:suppl.115~116.署名次序:1
3 Simu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Goss texture in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5,475~479:3153~3156.署名次序:1
4 Texture analysis of CVD free-standing diamond films.Solid State Phenomena,2005,105:421~426.署名次序:1
5 Residual stress analysis of microwave plasma CVD diamond film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5,495~497:1359~1364.署名次序:1
?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强文江?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4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10-62332609?
学位: 博士? 职务: 教师? 传真: 010062332336?
所在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 wjqiang@mater.ustb.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系,100083?
研究方向: 金属功能材料?
2(3)-2教学情况
一、课程
(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共18学时;1届,150人;
(2)《材料性能》,专业课,每年60学时;5届,学生总人数450人;
(3)《材料电子理论》,专业基础,每年27学时;3届,学生总数300人;
?二、实践教学
(1)金属力学性能实验(拉伸、断裂韧性),学生总人数 450人;
(2)专业认识实习(3届),学生总人数720人;
(3)专业生产实习(1届),学生数10人;
(4)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9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与实践,世行贷款 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0年至2004),课题编号:1282B10041,课题组主要成员:孙祖庆,柯俊,强文江,吴春京,余永宁

2、21世纪初重点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世行贷款 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0年至2004)
?
课题编号:1282A02021,参加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

四、教学研究论文
1、于倩 席巧娟 李灵 编,《比较、借鉴与创新—21世纪初重点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11月
编写论文两篇:(1)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79至287页)
(2)“材料性能”课程教学改革 (346至355页)
?
?
五、教学表彰/奖励
1、2001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课题组主要成员)
2、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与实践”,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
3、2004年,“21世纪初重点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
4、2004年, 北京科技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5、2003年,95国家重点教材 材料学》获校优秀教材奖? 一等奖 (吴承建、陈国良、强文江)
?
2(3)-3学术研究
一、研究课题:
1、“纳米复合稀土永磁的研究与开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部,课题标号:2002AA3026022002年10月至2005年9月课题总负责人,课题总经费350万元
2、国防基础研究项目, 军用关键信息磁功能材料的研制, 2005.09~2007.12,课题组主要成员
3、热电厂锅炉中不锈钢管道内氧化物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横向课题(华能上安、南京、伊敏、日照、大连等电厂),自2003年开始,总负责人
4、“磁性防伪软磁油墨材料及检测传感器的研究”,北京印钞厂,2001年至2004年,课题组主要成员,负责磁粉研制
5、“高性能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 国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0~ 2002, 课题组:? 龙毅,强文江
?
二、科研论文
1、贾俊荣 强文江 尤彩虹, “高温破碎烧结磁体制取各向异性NdFeB磁粉(I)”,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25(1):46-49。 (EI检索)
2、 强文江 贾俊荣 张茂才, “高温破碎烧结磁体制取各向异性NdFeB磁粉(II)”,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25(2):160-162。 (EI检索)
3、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名称: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物的磁性无损检测方法及装置,授权公告日期 2005年6月29日。专利号:ZL 03 1 09490.2,?第一申请人
4、强文江? 汤虹? 孙爱芝, “HD处理由烧结磁体制备各向异性NdFeB磁粉”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6(3):285。(EI检索)
5、宋卫华? 强文江 陈菊芳 孙光飞, “稀土及硼含量对Fe/R2Fe14B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性能的影响”。功能材料,2004年增刊(35)卷:663
?
?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余永宁 职称:  教授
职务: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分院教务长
教师介绍:
姓名: 余永宁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34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010-62332556?
学位: 硕士? 职务: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分院教务长? 传真: 010-62332336?
所在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 yuyongn@sina.com?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100083?
研究方向: 扩散、相变、织构?
1-2教学情况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专业基础课,每次27学时,2届;约200人;
2、《材料结构》,研究生专业课,每次36学时;2届;约200人;
3、《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每次50学时;5届;约450人;
二、实践性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4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世行贷款 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0年至2004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与实践,参加者
2、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3-2007);北京市资助,负责人
?
四、教学表彰/奖励:
1)“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1年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参加者);
2)独立编著的《金属学原理》于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3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4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
5)世行贷款 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0年至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主要参加者),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
?
1-3学术研究
一、学术研究课题
1.“钢铁材料连铸热轧过程组织与性能预报及监测系统”的子课题,“863”重点项目,主要参加者,2002-2006年;
2.“硬质合金与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开裂的研究”与美国Smith tool公司的合作项目,负责人,1999-2002年;
3.“纳米WC烧结过程晶粒长大规律研究”,与美国犹他州大学合作项目,负责人,2002-2004年;
二、学术论文
1. Precipition behavior of an Fr-1.03wt.% Cu alloy, Z. Metallkd., 3,2004。
2. Effect of elastic reaction stress on plastic behaviors of grains in polycrystalline aggregate during tensile deformation,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2, 2004。
3.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twin orientations in magnesium alloy AZ31, Scripta MATERIALIA, 2, 2004。
4. Simulation and on-line measurement of grain size in strong textured and coarse-grained metal sheets, Jour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2003。
5. Reaction Stress Model and Relaxation of Reaction Stress among the Grains during Tensile Deformation of FCC metal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 2005.
三、科研获奖
1.“高{100}面占有率电子铝箔研制”,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二等奖,署名次序3,2001年;
2.“高压电子铝箔的高效冷轧生产工艺”, 中国国家专利局专利优秀奖,署名次序2,2001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