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计算化学(工科)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姓名: 郭广生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10-64434808?
学位: 博 士? 职务: 副校长? 传真: 010-64423089?
所在院系: 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E-Mail: guogs@mail.buc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100029)?
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高教管理?
2(1)-2教学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计算化学
专业基础课
2(理论)
5
150
应用激光化学
专业课
4
5
200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独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1人,6人获优秀毕业论文
(2) 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4人获优秀硕士论文
3. 教学研究课题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教育部
(主持)
2000-2004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建设
国家级
1997~2004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系列化的教学手段研究与建立(1282B03021)
国家级
2001.1~2003.12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计算化学》
国家级
2002.1~2005.12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选题项目)《计算化学》
国家级
2003.1~2005.12

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题目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
时间
署名
次序
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2006,(10),38-40
1
完善教学评估体系,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中国高教研究,2005,(4),6-10
1
严格规范 全面提升教学管理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2005,(6),10-11
3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中国高教研究,2004,
(12),57-58
1
美、德大学基层组织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2004,
(3-4),63
2
统筹考虑,高标准建设精品课程
中国高等教育,2003,(9),8-9
1
开展交叉学科教学实践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新世纪《计算化学》新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2002,(2)42-43
2
溶液统计热力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18(4)361-36
3
部分互溶二组元金属系统相图实验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
18(6)515-518
2
《物理化学多媒体软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

5.教学奖励

项目名称
奖项
总人数/
个人排名
时间
依托学科优势,建设化学系列精品课程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4
2005
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1
2005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国家级一流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3
2001
开展交叉学科《计算化学》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2
2004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3
2001

?
2(1)-3学术研究
1.研究课题
(1)激光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动力学参数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1—2002.12,负责
(2)激光法制备铁系纳米粒子的工艺优化及机理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0.1—2001.12,负责
(3)纳米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1—2005.12,负责
(4)纳米无机活性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6.1—2008.12,负责
2.发表的学术论文
(1)???? Synthesis and Bundle-like Assemblies of LaPO4 Nanofibers in Reverse Micelles System,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06, 280: 103–107, 第2作者,通讯联系人
(2)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2(CO3)3 Nanostructures in the Triton X-100/ cyclohexane/ water Reverse Micelles,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5, 277(1-4) : 631-635,第1作者
(3)Preparation of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by Reverse Microemulsion,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05, 31: 869-872,第1作者
(4)Antibac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ZnO-CeO2 Nano-power Prepared by Laser Vapor Condensation,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5, 23(3): 362-366,第1作者
(5)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ew Layered Zinc Phosphate Templated by Protonated Isonicotinate (ina),
?Zn2(C6H5NO2)2(HPO4)2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C 2005, C61: m87-m89,第1作者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鄢 红?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1年3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10-64448331?
学位: 硕士/博士在读? 职务: ? 传真: 010-64434899?
所在院系: 理学院 化学系? E-Mail: yanhong@mail.buc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化工大学99号信箱(100029)?
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2(2)-2教学情况
l??????? 近五年来, 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计算化学
专业基础课
6(理论2,实践4)
5
723

l???????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共7人,其中三人获优秀论文。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2人。
l??????? 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如下教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建设
国家级
1997~2004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系列化的教学手段研究与建立(1282B03021)
国家级
2001.1~2003.12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计算化学》
国家级
2002.1~2005.12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选题项目)《计算化学》
国家级
2003.1~2005.12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计算化学》(2001-1-08-015)
北京市
2002.1~2003.12

l??????? 著作2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5篇。

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总人数/
个人排名
时间
《计算化学》(附光盘)
高等教育出版社
????4/2
2006
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光盘)
高等教育出版社
???5/4
2001
部分互溶二组分金属系统相图实验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18(6):515-519
3/1
2001
开展交叉学科教学实践,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
《化工高等教育》,2002,2,42—43
3/1
2002
开展交叉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建设《计算化学》新课程
《理工高教研究》2005,9:76-77
2/1
2005
依托学科优势,建设物理化学新课程
《理工高教研究》2005,9:74-75
5/4
2005
《计算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国大学化学》2006,3:17-18
3/1
2006

l??????? 获得如下奖项:

获奖项目名称
奖别名称、等级
时间
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建设
《计算化学》新课程
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一等奖
2004.11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一等奖
2001.9
新世纪《计算化学》新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
2004.9
北京化工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最佳教案奖及三等奖
2006.3
北京化工大学大宝奖教金
2006.3

?
2(2)-3学术研究
?l??????? 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如下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超分子结构先进功能材料插层组装的基础
973计划
04.12~07.12

l???????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篇。

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总人数/
个人排名
时间
溶液统计热力学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18(4):361-364
3/1
2001
平台模式在分析仪器仿真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19(2):39-42
4/2
2002
统计热力学中一维和二维粒子在相空间中运动状态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4,21(2):309-313
3/2
2004
非理想二组元液态混合物气-液相平衡计算及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22(11):989-994
3/1
2005

?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张常群 职称:  教授
职务: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教师介绍:
姓名: 张常群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39年6月?
最终学历: 本科? 职称: 教授? 电话: 010-64434885?
学位: 学士? 职务: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传真: 010-64434899?
所在院系: 理学院 化学系? E-Mail: Zhangcq@mail.buc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化工大学99号信箱(100029)?
研究方向: 统计热力学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1-2教学情况
l??????? 近五年来, 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计算化学
专业基础课
2(理论)
5
300
物理化学
基础课
4
5
450

l???????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共12人,其中三人获优秀论文。指导硕士研究生二人。
l??????? 主持如下教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建设
国家级
1997~2004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系列化的教学手段研究与建立(1282B03021)
国家级
2001.1~2003.12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计算化学》
国家级
2002.1~2005.12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选题项目)《计算化学》
国家级
2003.1~2005.12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计算化学》(2001-1-08-015)
北京市
2002.1~2003.12

l??????? 著作3部及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7篇。

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时间
备注
《计算化学》(附光盘)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5
第一作者
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光盘)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1
第一作者
物理化学例题与习题(统计热力学一章)
化工出版社
2001.09
物化教研室集体编写
《计算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6(3):17-18
2006
通讯联系人
开展交叉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建设《计算化学》新课程
理工高教研究
2005(9):76-77
2005
通讯联系人
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国家级一流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76(6)
2002
第一作者
开展交叉学科教学实践,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
化工高等教育
2002,72(2)
2002
通讯联系人
多原子分子统计热力学MCAI课件――多原子分子的简正振动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19(6):19-522,
2002
通讯联系人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01,69(3)
2001
第一作者
多原子分子统计热力学MCAI课件――多原子分子的内旋转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1,18(6):788-792
2001
通讯联系人

l??????? 获得如下奖项: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
首届百名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

项目名称
奖项
总人数/
个人排名
时间
依托学科优势,建设化学系列精品课程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
5/1
2005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国家级一流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
5/1
2001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七校合作)
7/6
2001
开展交叉学科《计算化学》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
5/1
2004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1
2001

?
1-3学术研究
?1990-2000年,共承担: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
l????????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两项;
l????????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
近三年(2003-2005年)支配科研经费共9.5万元,年均3.2万元。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
时间
科研经费(万元)
本人承担工作
液-固界面吸附热力学模型的基础研究
北京化工
大学
1999~2003
2.0
主持
有缔合作用的极性组分的超额热力学性质和气液平衡研究
北京化工
大学
2002~2004
2.5
主持
纯物质和二组元系统气液平衡的统计热力学计算
北京化工
大学
2003~2005
5.0
主持

近五年发表科研论文九篇,代表性的论文:

题目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
时间
署名
次序
备注
非理想二组元液态混合物气-液相平衡计算及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5,22(11):989-994
1
通讯联系人
连续反应动力学的计算及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5,21(3):211-214
1
通讯联系人
统计热力学中一维和二维粒子在相空间中运动状态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4,21(2):309-313
1
通讯联系人
非均匀表面两阶段吸附模型的改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2,19(3):367-370
1
通讯联系人
部分互溶二组元金属系统相图实验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1,18(6):515-519
1
通讯联系人
溶液统计热力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1,18(4):361-364
1
通讯联系人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