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普通物理实验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陈凯旋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7年12月?
最终学历: 大学? 职称: ? 电话: 62754166?
学位: ? 职务: 实验中心副主任? 传真: 62751615?
所在院系: 物理学院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E-Mail: kxchen@pk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100871)?
研究方向: 普通(基础)物理实验、高温超导?
2(1)-2教学情况
普通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基础课、周学时4、00级-04级五届、50人/周);
编排和开设了“偏振光的定量测量”及“光纤光学”两个新实验;
指导了“椭圆偏振光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分光计、迈克耳孙干涉仪课件的编写;
主持了白光全息、激光测距、单弦上的乐音等八个文科物理实验的课题调研、实验编排以及讲义编写;
参与了吕斯骅、段家忯主编的《基础物理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和《新编基础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两本教材的编写;
2002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物理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4年获钟盛标物理教育基金教学奖;
?
2(1)-3学术研究
2000-2005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涡旋物质与二维系统的非线性和临界特性研
究”和“异质多层膜和杂化键材料的传输性质、相变和参杂效应”两个课题研究
“超导混合态的非线性响应”第二作者《低温物理学报》 Vol.26,No.2 (2004) 81-89
“高温超导体的交流磁化率的标度律及非线性响应函数” 第一作者《中国科学》G辑 Vol.34,No.4(2004) 403-413
“Extended Power Law Nonlinear Response and Amplitude-dependent AC Susceptibility of High-Tc Superconductors”第二作者Chinese Physics Letters Vol.21, No.7(2004) (2004)1340-1343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张朝晖?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年6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62759791?
学位: 博士? 职务: ? 传真: 62751615?
所在院系: 物理学院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E-Mail: zhangzh@pk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100871?
研究方向: 物理实验,表面物理和扫描探针显微学?
2(2)-2教学情况
主要课程:
1)基础物理实验,基础课,8学时/周,2届,共约800名学生;
2)近代物理实验,基础课,16学时/周,2届,共约360名学生;
3)综合物理实验,限选课,4学时/周,4届,共10名学生。
?
2(2)-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课题:
1、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用UHV-STM-SEM研究纳米结构的自组织生长,7万,1999年1月—2003年1月,负责人;
2、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用近场光学显微镜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动态特性,12万,2001年3月—2004年2月,负责人;
3、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细胞核重建与核凋亡的高分辨动态监测与近场操纵,23万,2001年01—2003年12,负责人;
4、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硅表面图形化掺杂及其对纳米结构自组装的影响,23万,2005年1月—2007年12月,负责人;
5、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物理基础,180万,2005—2008,主要参加者,支配经费14.5万。
学术论文:
1、 Zhaohui Zhang,et al.,Boronizing structures of Si(113) surfaces,Surface Science 576,(2005)83
2、 Zhaohui Zhang,et al.,Observation of B segregation on Si(113)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Ultramicroscopy 105,(2005) 16
3、 Zhaohui Zhang,et al.,Ge molecular beam epitaxy on Si(113):Surface structures,nanowires and nanodots,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36,(2004) 114
4、 Zhaohui Zhang,et al.,Structure transition of Ge/Si(113) surfaces during Ge epitaxial growth,Physica E 24,(2004) 157
5、 Zhaohui Zhang,et al.,Atomic structures of the Ge/Si(113)-(2x2) surfa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8,(2002) 256101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李焱?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年11月?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 电话: 62754986?
学位: 博士? 职务: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传真: 62756567?
所在院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E-Mail: li@pk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100871)?
研究方向: 飞秒光物理,物理实验?
2(3)-2教学情况
2003年3月回国,10月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讲授的主要课程:
1.“普通物理实验”,基础课, 周学时8,三届本科生,每届约150人;
2.“基础物理实验”,基础课, 周学时4,一届本科生,约200人;
指导4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1.李焱,王德煌,“基础物理实验中的现代光学内容”,量子电子学报,2004年,21(5):699;?
2.王德煌,李焱,“新课‘几何光学与光学仪器’的开设”,量子电子学报,2006年,23(1):124。
?
2(3)-3学术研究
课题:
1、“石英玻璃内部波导光栅飞秒激光多光子制备”,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2006年1月—2008年12月,负责;
2、“微纳光学与光子学芯片的飞秒激光制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1月-2007年12月, 负责;
3、“高空间分辨飞秒近场光谱技术及其应用”,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2005年1月—2008年12月,骨干;
4、“飞秒光物理与介观光学研究”,国家基金委数理部创新研究群体,2006年1月—2008年12月,骨干;5、“超短超强激光在物质微结构和大分子体系的超快动力学中的交叉前沿”,973项目,1999—2005,骨干。
论文
1. Yan L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hole drilling of silica glass from rear surface with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Opt. Lett. 2001, 26 (23), 1912-1914;
2. Yan Li, et al, “Holographic fabrication of multiple layers of grating inside soda-lime glass with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Appl. Phys. Lett. 2002, 80(9), 1508-1510;
3. Yan Li, et al, “Holographic data storage on nonphotosensitive glass with a single femtosecond laser pulse”, Appl. Phys. Lett. 2002, 81(11), 1952-1954;
4. Fengjie Qi, Yan Li, et al, “Wavy lines in two-photon photopolymerization microfabrication”, Opt. Express, 2004, 12(20), 4725 -4730.通讯作者;
5. Yan Li, et al, “Permanent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s embedded in silica glass by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Opt. Express, 2005, 13(7), 2433-2438.
?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郭建栋 1945-09-01 教授 凝聚态物理 主讲人
陈凯旋 1947-12-12 副教授 凝聚态物理 主讲人
张朝晖 1957-06-08 副教授 凝聚态物理 主讲人
李 焱 1966-11-14 教授 光学 主讲人
刘春玲 1971-05-07 副教授 光学 主讲人
裴谐第 1950-08-05 副教授 凝聚态物理 主讲人
陈志忠 1971-09-18 副教授 凝聚态物理 主讲人
蒋莹莹 1974-09-16 副教授 光学 主讲人
?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本教学队伍每学期授课教师数约30~40人。
本教学队伍每学期授课教师数约3040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40%,其余均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本校培养与外校引进的教师人数约各占50%左右。
45岁以下教师约占70%。
教授约占教师人数的20%。
研究生助教约占授课教师人数的40%。
每位教师每次课约带15人,每周平均3次课。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1、建成了较完整的本科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体系,规划为5个实验平台;
2、出版北京大学“九五”立项新教材《基础物理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出版国家级“十五规划”新教材《新编基础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自行开发了典型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有九件已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5、取得一批实验成果,开出水平高、具有规模的新实验基础实验35个(每个实验8-16套),基础性课堂设计实验39个(1-8套不等),综合研究型实验80多个,全校理科学生广泛受益;
6、五年来研制的新型教学仪器:高温超导材料测试装置、闪光法热导仪、静态核磁共振仪、CCD杨氏模量测定仪、虚拟仪器实验仪、小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微机X-Y记录仪、向全国30多所高校提供400多台;
7、研究型综合物理实验平台和理科基地培养本科学生取得了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教学成果中有一半以上用到实验教学中,发表30多篇论文(其中被SCI收录10篇)
?
3-4师资培养
???
5年引入45岁下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3人作为专职教师,并且吸引学院各系所的一批年轻教员和研究生助教来带实验课,这些教员都是经过挑选的,在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上都是比较优秀的。普物实验课程组逐步形成了含不同年龄段的骨干教师队伍,并加强了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定出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还发挥骨干教师(包括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作用,在新老教员间进行了传帮带,课程组负责人不定期进行抽查,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和课程的顺利进行。普物实验课程组采取各种措施,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和定期教学讨论来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对年轻教员还要求做到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
??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课正常运作和教学改革的保证,通过聘任上岗和严格规章制度,他们的任务更明确了,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主动协助教员做教学研究和排新实验,教师普遍反映良好。同时我们采取定期举办讲座、参加短训班,在职提高学历(如专升本)等措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还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帮助下,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加强梯队建设。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段家忯 职称:  教授
职务: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段家忯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44年10月?
最终学历: 大本(6年)? 职称: 教授? 电话: 01062752820?
学位: 无? 职务: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传真: 01062751615?
所在院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E-Mail: duanjq@pk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大学物理大楼(100871)?
研究方向: 物理实验,半导体物理?
1-2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普通物理实验课》,优秀主干基础课,4学时,5届,200人;
2、《基础物理实验课》,主干基础课,4学时,5届,150人;
3、《综合物理实验》,限制性选修课,4学时,5届,15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建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全面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2000-2003;
2、? 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优秀创建名牌课程“普通物理实验”,教育部,2002-今。
教学研究论文:(通讯作者文章)
1、? 宋学峰、宋昌盛、段家忯,动态法测定良导体热导率的实验研究,物理实验 第22卷第9期。
2、? 赵军、邓毅、段家忯,闪光法测定不良导体热导率试验的研究与改进,物理实验 第22卷第12期。
3、? 杨光、姚坤、孙翠娥、段家忯,用闪光法测不良导体热导率 物理实验 第21卷第4期
4、? 王艳辉、段家忯、姚坤、童玉珍、张国义,用多功能光栅光谱仪测定GaN膜的光学参数,大学物理 第20卷第5期
5、? Song xuefeng, Song changsheng, and? Duan jiaqi, Study on The Experiment of Dynamic Measurem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2002年中日国际物理教学大会,大会发言并收入文集
6、? Zhao Jun, Deng Yi, and Duan Jiaqi?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termintion?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or? Conductors? Using? the? Flash? Method, 2002年中日国际物理教学大会,大会发言并收入文集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2001年作为成果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 2005年作为成果第四完成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3、? 2004年作为成果第二完成人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 2001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5、2004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1-3学术研究
研究课题:GaN基纳米半导体发光材料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200601-2008.12月,主要参与者。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纳米硅/氧化硅材料体系发光及其物理机制,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八。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