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化学基础和综合实验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姓名: 张锁秦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2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431-8499845?
学位: 理学博士? 职务: 实验室主任? 传真: 0431-8499845?
所在院系: 化学学院? E-Mail: zhangsq@jl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长春市解放大路2519号(130021)?
研究方向: 有机合成与化学生物学?
2(1)-2教学情况
1.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有机化学实验
学科基础课
8
5
252/届

?
2.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一类),2004~2006年
? 3.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第1作者,2003年,21,58~59
(2)有机化学开放实验的分层次教学?
???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第1作者,
??? 2004.7
(3)注重教学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作者,2004年,
长沙
(4)有机化学实验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作者,2005年,
?????郑州
(5)加强环境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之中?
???? 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2作者,2005年,
???? 郑州
(6)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实用化学人才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作者,2004年,
长沙
(7)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的微型化研究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作者,2004年,
长沙
?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有机化学实验的分层次教学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 校级二等奖,第1获奖人,2005年
(2)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 校级一等奖,第3获奖人,2005年
(3)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省级二等奖,第3获奖人,2005年
(4)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 校级二等奖,第4获奖人,2005年
?
2(1)-3学术研究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新型螺旋共轭有机分子的合成与非线性光学性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任基金),2002.1~2002.12
(项目编号20142002),项目负责人
(2)烯草酮的合成研究(50万,2005-2006)
中国石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3)除草剂二甲戊乐灵合成新工艺(40万,完成)
2004~2005,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4)除草剂二甲戊乐灵的小试研究(50万,已完成)
吉化集团公司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5)新型除草剂select的合成(15万,已投产)
大连瑞泽公司,项目负责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Enhancement of enantioselectivity in lipase-catalyzed resolution of N-(2-ethyl-6-methylphenyl)alanine by additives?;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B,第2作者,2006,38 (1):17~23
(2)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sulfonylurea derivative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联系人,2005,21 (4):439~443
(3)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4,4-dimethyl-3- isoxazolidinone derivatives?;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联系人,2005,25 (7): 800~804
(4)Enantioselective lipase-catalyzed? kinetic resolution of N-(2-ethyl-6-methylphenyl)alanine.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B, 第2作者,2004,31:117~122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王英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6年2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431-5168352?
学位: 理学硕士? 职务: 实验室主任? 传真: 0431-5168439?
所在院系: 化学学院? E-Mail: wangyh@jl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研究方向: 食品分析,化学计量学技术?
2(2)-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分析化学
学科基础课
4
3
240/届
分析化学实验
学科基础课
6
4
252/届
痕量分析技术
专业课
2
2
60/届

?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分析化学实验
学科基础课
6
4
252/届
分析化学实验
学科基础课
4
4
120/届
分析化学教学实习
?
8
3
30/届
指导毕业论文
?
8
5
3/届

?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分析化学实验课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03~2005年
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在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第1作者,2003年?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第2作者,2003年
?
(3)贴近生活的分析化学设计实验
???? 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作者,2005年
(4)实践分析化学实验改革,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 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作者,2005年
?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基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 校级三等奖,第1获奖人,2005 年
(2)地质类专业基础化学教育及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省级三等奖,第4获奖人,2001年
(3)面向21世纪化学系本科生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 校级二等奖,第4获奖人,2001年
?
2(2)-3学术研究
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多目标遗传算法用于地质样品相态分析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第2名
(2)固体表面化学发光现场痕量、超痕量多元素快速测定
???? 国土资源部地调项目,2000~2002,第4名
(3)遗传算法——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微量重金属的研究
???? 吉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横向项目,2004~2006,负责人
(4)ZLT无毒浸金新方法综合回收多金属工业化研究
山东国大黄金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横向项目,2003~2004,第3名
?
2. 发表的学术论文
(1)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用于化探样品中金的形态????????
分析化学,第1作者,2002,30(1):62
(2)分光度法——遗传算法用于铬、钴、镍、锰同时测定的研究?
???? 冶金分析,第1作者,2005,25(3):1
(3)系统聚类——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铅的相态分析??
????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第1作者,2002,19(4):444
(4)密云水库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岩矿测试,联系人,2003,22(2):81
(5)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锗
???? 冶金分析,第1作者,2005,25 (1):11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宋大千?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5年6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431-5168399?
学位: 理学博士? 职务: 实验室主任? 传真: 0431-5112355?
所在院系: 化学学院? E-Mail: songdq@jl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研究方向: 光谱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化学?
2(3)-2教学情况
1.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仪器分析实验
学科基础课
12
4
252/届
指导毕业论文
?
8
2
2/届

2.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进和实验室开放的实践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5~2007年
3.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作者,2005年,郑州
(2)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与仪器分析实验室的开放
????? 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2作者,2005年,郑州
(3)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实验教学的一些改进
高教研究与实践,第2作者,2002年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吉林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一等奖,
理科组第一名,2005年
?
2(3)-3学术研究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生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研究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4~2006
(项目编号:20040561),项目负责人
(2)生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研究
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2004~2006,项目负责人
(3)高效毛细管电泳在研究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创新基金,2004~2006,项目负责人。
(4)用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技术研究生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006~2008,项目负责人。
(5)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项目编号:2003183035),2004~2006,主要参加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Enhanced optical immuosensor based 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nsferring.
Talanta,第3作者(前2名为研究生),2006, 68(3), 1026~1031
(2)Wavelength-modulati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第2作者(第1作者为研究生),2005,24(10),887~893
(3)Molecular spectroscopic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yclines with serum albumin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第2作者(第1作者为研究生),2005,61(4),629~636
(4)An opt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tetanus toxin
Talanta,第2作者(第1作者为研究生),2004,62(4),773~779
(5)An optical immuosensor based 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or determination of bFGF
Microchemical Journal,第1作者,2003, 74(1), 93~97 ?
?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徐家宁 职称:  博导
职务: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教师介绍:
姓名: 徐家宁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博导? 电话: 0431-5168439?
学位: 理学博士? 职务: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传真: 0431-5168439?
所在院系: 化学学院? E-Mail: xujn@jlu.edu.cn; xujianing2006@sina.com?
通信地址(邮编):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研究方向: 无机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功能无机化合物?
1-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无机与分析化学
学科基础课
4
1
95
无机化学习题
学科基础课
2
2
60/届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无机化学实验
学科基础课
6
5
252/届
化学综合实验
学科基础课
8
2
110/届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不超过五项)
(1)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主持人)
教育部“十五”国家规划教材,2001~2006年
(2)中级化学实验(课程)(主持人)
吉林大学“百门精品课程工程”项目,2005年
(3)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主持人)
???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2005~2008年
(4)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第2主持人)
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2000~2004年
(5)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第2主持人)
吉林大学“百门精品课程工程”项目,2001年
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第一署名人)
(1)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与实施。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
(2)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
(3)努力探索,全力打造精品无机化学课程。广西师范大学学,
???? 2003年
(4)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创新、改革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施
创新、改革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省级以上)
1)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省级二等奖,第1获奖人,2005????
2)坚持长期建设,立足五个一流—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5获奖人,2005
3)坚持长期建设,立足五个一流—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吉林省教学成果 省级特等奖,第5获奖人,2005
4)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无机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吉林省教学成果 省级一等奖,第5获奖人,2001年
?
1-3学术研究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不超过五项)
(1)新型簇合物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4~2007年,第2名
(2)金属簇合物与金属-有机聚合物新合成途径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6~2008年,第2名
(3)功能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教育部骨干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000~2002年,第4名
(4)异丁烯羰基化法合成三甲基乙酸的研究
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2001~2003年,第3名
2.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超过五项)
(1)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a molybdenum(VI) phosphate cluster and a three dimensional cobalt,Polyhedron联系人,2004,23:2153~2159
(2)Hydrothermal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iron phosphite: NH4·[FeII2FeIII(HPO3)4].
Inorg. Chem. Commun.,联系人,2005,8:661~664
(3)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 new 1D cobalt(II) complex with 1,10-phenanthroline and 3,5-dinitrosalicylate acid ligands. ?Inorg. Chem. Commun.,联系人,2005,8:983~987
(4)Cystal structure of a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with copper molybdenum phosphate and piperazines.
Mendeleev Commun., 联系人,2005,15:248~250
(5)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the first organically templated Tin (II) chlorosulfate: [C6N2H14][SnCl2SO4]
???????? J. Molecular Structure第2作者,2006(in press)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