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材料力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邓宗白 1956-10-29 教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胡明敏 1957-04-23 教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周克印 1966-11-16 教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王开福 1961-10-12 教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双语教学
郑世杰 1967-05-20 教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
陈怀海 1963-06-10 教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
王鑫伟 1953-05-05 教授 固体力学 理论教学、双语教学
虞伟建 1953-05-06 副教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张 明 1962-04-26 副教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姚恩涛 1965-02-18 副教授 计测技术及仪器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陶秋帆 1954-03-27 副教授 一般力学 理论教学、双语教学
王 妮 1953-09-19 相当于副教授 工程力学 实验教学
徐鹿麟 1960-07-24 相当于副教授 工程力学 实验教学
罗文琳 1954-08-11 相当于副教授 工程力学 实验教学
苏小光 1959-05-06 相当于副教授 工程力学 实验教学
刘荣梅 1975-01-18 讲师 工程力学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王立峰 1977-12-14 讲师 一般力学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
一、教师队伍现状
?
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含高工)8人。这些教师承担了全校本科生材料力学的教学任务和实验教学改革的任务,还承担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指导任务和科研工作,参加了国家力学教学基地建设、江苏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11”工程建设及学科建设、承担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的攻关任务等,全方位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显著。
?
这是一支在我校老一辈的力学教育专家,范绪箕教授、陶宝祺院士等的直接指导和带领下成长起来的队伍。经过长期的锻炼,形成了崇高的敬业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在全国同行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
二、教师队伍年龄、职称结构
?
????????? 教师队伍年龄、职称结构简表
年 龄 段
职? 称? 结? 构? (人)
合 计(人)
讲 师
副教授
教 授
< 35
2
0
0
2
36~45
0
2
4
6
46~55
0
6
2
8
>55
?
?
1
1
合? 计
2
8
7
17
?
由表可见,其中小于35岁以下的为2人,占总人数的11.8%;36~45岁的教师为6人,占总人数的35.3%;46~55岁的教师为8人,占总人数的47.1%;表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发展潜力大。
?
??? 关于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教授7人,占总人数的41.2%;副教授8人,占总人数的47.1%;讲师2人,占总人数的11.8%。教授的平均年龄为46.2岁,副教授平均年龄为48.5,表明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合理。
?
三、教师队伍学位状况
?
?教师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总人数的41.2%。第一线任课教师均有硕士以上学位。
?
四、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
?
教师队伍中,有外校学历的教师达到7人,占总人数的41.2%。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4人,占总人数的23.5%。新引进3人,占总人数的17.6%,进一步改善了基础力学教学与实验队伍的成分组成
?
五、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导师状况
?
教师队伍中,共有博士生导师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7.6%,有硕士生导师11人,占教师总人数64.7%。通过指导研究生和参加科研工作,保证了基础力学教学与实验队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
六、师资配备
?
现有授课教师13人,实验教师4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每年上材料力学课程的学生1500余人。师生约比为:1:88。
?
?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一、近五年来课程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
?
我们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大面积成才,强化优秀生培养,激励自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此,结合国家力学基地建设我们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
1. 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
针对扩招后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为了使学生大面积成才,我们因材施教,实行“工科研究班、强化班、双语班和普通班”的分层次教学,工科研究班和强化班,我们选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为他们讲授材料力学,实行单独开课,单独考试,滚动淘汰。该班教学不仅起点高,而且教学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的拓宽与加深,工程概念也得到明显增强。
?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分级教学是成功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达到了普遍成才的目的。工研班和强化班中80-90%的同学被保送和考上了研究生,普通班的同学也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
2. 开展研究型教学 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
在我校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经学校支持立项,对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同时在工科研究班与强化班进行了试点。
?
我们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是:
(1)??????? 坚持“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创新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基础,强化工程概念,激发创新精神。
(2)??????? 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计算机分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坚持“课内、课外”结合:课内教学启发、引导,课外学习提倡研究,为优秀学生尽早进入科研课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
试点实践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受到同学的欢迎。上学期在参加试点的83人中,共收到学生学习研究论文47篇,其中好的和比较好的31篇。
?
3. 正常教学与组织力学竞赛紧密结合 成果显著
?
将力学素质教育、力学工程教育以及力学创新教育融合于“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并重,开设教学要求高的“高等力学”课程,培养优秀人才。在全国和江苏省举行的各类力学竞赛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的获奖人数和获奖等级,多次在全国和全省都名列前茅。
?
4. 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
?
加强实验教学,坚持实验单独设课。在南航国家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的资助下,在已有的实验教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由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组成的“三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
基本性实验重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但要提高实验的起点,加强实验的思考性和启发性,扩大规模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
综合设计型实验是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的性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订实施实验方案的具体步骤,包括与实验有关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通过实验研究自然界中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力学现象,进一步掌握力学概念与力学理论,使得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研究。
?
研究创新型实验是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和在实验方面具有潜能和兴趣的学生,使得他们开阔眼界,结合工程实际问题,了解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001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5. 建设创新实验室 强化优秀生培养
?
作为国家力学教学基地和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创新实验室开放机制,为优秀生的培养提供条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所建设的硬件条件,运用在材料力学实验教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结合创新大赛、小论文、小制作等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配合,设计实验方案,构建测试系统,提高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质量,吸引学生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组成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在江苏省大学生力学创新制作大赛和材料力学实验竞赛中,我校学生成绩优异。
?
l???????? 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航空宇航学院胡铃心同学研制的仅有38克重的“微型扑翼飞机”,荣获特等奖。
l???????? 2004年中国首届无动力高台飞行大赛上,由我校航空宇航学院学生石刚等自己设计制造的“荆棘鸟”夺得唯一金牌。
?
6. 发扬优良传统 研发更新实验教学设备
?
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设备研发紧密结合是我校优良传统,在江苏省力学教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资助下,在已有的基础上我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出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运用现代测试技术,自主研制开发和更新换代一大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的材料力学教学实验设备;提高力学实验教学水平。已辐射全国200多所高校。
?
7. 开发实验管理系统 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
?
建设完成了国家力学基地建设项目,基于Internet的网上实验管理系统。实现了“三类(课程实验、公选实验和自主实验)两法(整班预约和自主预约)”的管理模式,可以利用有效的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师学生互动,同时利用数据库对互动内容和需求进行合理分类和规划,实现实验室的开发管理。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相应修改自主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供优良的实现创新设想的研究环境。
?
8. 建设教学网站 丰富教学资源
?
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较早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开发工作。在国家力学教学基地建设中立项,建立了材料力学教学网站,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给师生交流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利用网络环境教师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教学课件、习题指导和紧急通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网站老师给出学习指导、思考题、难题详解、课外讨论题等,丰富了教学资源。
?
目前,我们提供了多媒体实时在线答疑系统和在线录播和直播系统。可以实现学生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之间即问即答式的音、视频交流,给师生交流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段。
?
“基础力学教学网” 2004年获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
?
9. 以研促教 建设一支教学科研兼优的师资队伍
?
我校力学学科实力雄厚,拥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工程力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因此,依托学科优势,引入专业课老师和基础课相结合的机制,制定政策鼓励专业课教师承担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同时设立了力学教学基地科研基金,资助从事基础力学教学的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以研促教,建设一支教学科研兼优的师资队伍。从制度上保证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学上水平、科研不断线”。由于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
2004年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我校青年教师囊括两个特等奖(理力组一个,材力组一个)。在江苏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
10. 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共享优质资源 开展国内外交流
?
积极利用我校材料力学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开展国内外的校际交流,推广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交流实验教学改革经验。
?
2004年10月举办首次全国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交流会,2005年7月举办江苏省高校基础力学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研讨班, 2005年10月承办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竞赛,2006年8月将有法国Institut Supérieur de l’Automobile et des Transports, university of Burgundy的四名大四学生来我材料力学实验室做为期15周的实训,现学生已定,题目已定,正在办理手续。
?
二、教学教改与研究成果
??
??
?? 1. 改革成果与获奖
?
(1)??????? 2004年“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
(2)??????? 2005年批准建设“江苏省高校基础课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1999年批准为“江苏省高校省级力学教学实验中心”。
(4)???????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1年。
(5)??????? 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江苏省教育厅,2002年。
(6)??????? “基础力学教学网站”,获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
(7)??????? 徐芝纶杯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教育部教指委,2004年。
(8)??????? 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1年。
(9)???????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团体第二名,中国力学学会,2004年。
(10)???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第二名,中国力学学会,2000年。
(11)??? 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团体特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
(12)??? 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第一名材力单科第一名,江苏省教育厅,2002年。
(13)??? 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第一名材力单科第一名,江苏省教育厅,2000年。
(14)??? 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竞赛三人获一等奖, 2005年。
(15)??? 江苏省首届大学生力学创新制作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3年。
(16)??? 胡铃心等.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17)??? 石刚等.中国首届无动力高台飞行大赛金牌。
?
?
2. 发表的部分教改论文
?
?
(1)??????? 邓宗白等.探索“研究主导型”本科教学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vol.9。
(2)??????? 邓宗白等.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5期。
(3)??????? 虞伟建等.从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谈教学改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VOL.4,NO.18。
(4)??????? 胡明敏等.冲击动应力实验装置研制,高校实验室研究,2002年第三期。
(5)??????? 虞伟建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10月。
(6)??????? 虞伟建等.基础力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12月。
(7)??????? 姚恩涛等.等强度梁冲击动应力、动荷系数等参数测定装置的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年,NO.2。
(8)??????? 姚恩涛等.应用《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实验方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VOL.22,NO.4。
(9)??????? 周克印等.浅谈航空专业本科阶段无损检测教学内容的安排,无损检测,2003年,VOL.25,NO.6 。
?
??????????
?
?
3-4师资培养
???
?
一、采取的措施
?
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上,并形成一整套做法。
?
1.????? 青年教师导师制
?
我们十分重视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继承、积累和提高,发扬老教师“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采用配备老教师为导师的做法。一方面通过“课堂听课、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实验指导、教学研讨”等教学环节,帮助其充分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拓宽课堂教学的视野,掌握教学方法,并将他们的教案、多年积累的经验、资料与年轻教师共享,使青年教师做好开课前的心理准备与教案准备;另一方面参加科学研究,申报各类科研基金,保证科研不断线,提高学术水平。
?
2. 加强实验教学工作能力
?
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是我们的特色。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新进的青年教师必须先在实验室工作一年的做法,加强其实验教学工作的能力,为其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
3. 鼓励攻读学位和进修
?
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进修访问和进行博士后研究等,加大了培养力度。
目前我们的青年教师均为博士或正攻读博士学位。两位出国学成归来,一位即将出国,一位读博士后。
?
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
筑台引凤,学院在校引入人才的优惠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从事基础力学教学人才引入的优惠政策以及配套的培养措施,2004年引进一名从澳大利亚留学归国的博士王开福教授,现已成为教学骨干。
?
二、取得的成效
?
由于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所以他们爱岗敬业,努力进取,教学科研取得了显著成果,初登讲台已经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好评,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
l???????? 2004年刘荣梅获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教育部教指委。
l???????? 2001年周克印获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
l???????? 2人获校教学优秀奖。
l???????? 王立峰主持全国博士后研究基金及江苏省博士后研究项目各一项。
?
?????????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邓宗白 职称:  教授
职务:  系副主任/中心主任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邓宗白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025-84892293?
学位: 硕士? 职务: 系副主任/中心主任? 传真: 025-84892293?
所在院系: 航空宇航学院结构工程与力学系? E-Mail: Lxcenter@nuaa.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力学教研中心?
研究方向: 工程力学 结构监测与控制?
1-2教学情况
?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
[1]????? 材料力学(本科),基础课,周学时4,五届,学生人数715人。
[2]????? 高等材料力学(本科),基础课,周学时4,四届,学生人数280人。
[3]????? 弹性力学(研究生),专业课,周学时4,五届,学生人数84人。
[4]????? 动态应变测试技术(研究生),专业课,周学时4,四届,学生人数54人。
[5]????? 复合材料力学(研究生),专业课,周学时4,四届,学生人数12人。
?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
[1]????? 毕业设计:本科生16人。
[2]????? 毕业论文:研究生9人。
[3]????? 研究生实验:研究生20人/年。
?
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
[1]????? 主持“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江苏省重点教改项目,2005~2007。
[2]????? 主持江苏省省级力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江苏省教改项目,2000~2003。
[3]????? 主持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分项目, 2003~2004。
[4]? 主持国家力学资源库材料力学思考题库项目,教育部教研中心,2005~2006。
[5]? 主持校专业教改项目“航空结构测试技术专业方向教学改革项目”2003~2005。
?
4 教学论文、教材和专利
?
[1]?????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5期
[2]????? 基础力学网上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6)
[3]????? 深化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创建省一类优秀课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5(23):35-36
[4]????? 深化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科版,2002. 4(18):14-17
[5]????? 探索“研究主导型”本科教学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vol.9
[6]????? 《工程实验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7]????? 《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底(已签合同),该教材已申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并已通过专家评审。
[8]????? 参编《工程力学实验》(“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9]?????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专利号CN03222213.0,国家专利局,2005年1月
?
5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1年,排名第三。
[2]????? 《材料力学》课程,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江苏省教育厅,2002年11月,排名第一。
[3]????? “基础力学教学网站”,获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排名第一。
[4]????? “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中国力学学会,2002年。
[5]?????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奖教金”奖,2004年,二等。
?
6 社会兼职
?
[1]????? 教育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2]????? 华东六省一市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副理事长。
?
?
1-3学术研究
?
1 研究课题
?
[1]????? 卫星有源板静动态结构强度特性测定及研究,国防重点型号工程,2005,主持。
[2]????? 南京海关王家湾监管点智能数字监控系统,2001~2002年南京市重点工程,主持。
[3]????? 海关电子双放行系统,南京海关科研项目,2001~2003,主持。
[4]????? 基于WEB的远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无锡海关科研项目,2003~2004,主持。
[5]????? 基于TCP/IP协议的智能视频服务器,泰州海关科研项目,2002~2003,主持。
?
2 发表的主要论文
?
[1]????? 飞机连接耳片故障诊断疲劳损伤评估专家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1. 35(1):44-47,第一作者。
[2]????? 动态应变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开发及改进。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11.20(11):88-90,第一作者。
[3]????? 基于TCP/IP协议的远程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20:303-304,第一作者。
[4]????? 动态应变测试实验及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开发。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5. 22(5):242-244,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5]????? 基于神经网络的耳片疲劳损伤状态分析系统,理化检验,2001,11,第二作者。
?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虞伟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年5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25-84892293?
学位: 硕士? 职务: ? 传真: 025-84892293?
所在院系: 航空宇航学院结构工程与力学系? E-Mail: ywjian@nuaa.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力学教研中心?
研究方向: 力学量测试与仿真技术 光弹性实验应力分析?
2(1)-2教学情况
?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
[1]????? 材料力学(本科), 基础课,周学时4,5届,学生人数890人。
[2]????? 工程力学(本科),基础课,周学时4,2届,学生人数136人。
[3]????? 力学计量测试基础 (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1届,学生人数36人。
[4]????? 计量学(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2届,学生人数72人。
[5]????? 光测力学(研究生) ,专业课,周学时4,4届,学生人数18人。
?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
[1]????? 带下厂实习一届,人数29。
[2]????? 指导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5届(13周/年),人数18。
?
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
[1]????? 在基础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校教改项目,2003-2005 。
[2]????? 结构应变场测试,南航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003-2004。
?
4 发表的教学论文
?
[1]????? 基础力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
[2]????? 从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谈教学改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
[3]?????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
?
5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江苏省教育厅,排名第一。
[2]????? “基础力学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排名第一。
[3]?????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力学教学质量”,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排名第二。
[4]????? “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中国力学学会,2004年。
[5]????? 第五届、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第二名,指导教师,中国力学学会。
?
?
2(1)-3学术研究
?
主持研究课题
?
[1]????? 运8F600飞机主起落架光弹性实验研究,国防重点型号工程,2002-2005。
[2]????? 起落架典型元件细节分析对比实验,国防重点型号工程,2001-2003。
[3]????? 正交异性光弹性板材研制,北京大学委托研究项目? 2003-2005。
?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胡明敏?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年4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84892293?
学位: 硕士? 职务: ? 传真: 84892293?
所在院系: 航空宇航学院结构工程与力学系? E-Mail: nuaa1-hu@nuaa.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力学教研中心?
研究方向: 结构疲劳损伤监测?
2(2)-2教学情况
?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
[1]????? 多学时材料力学(本科),基础课,周学时4,5届,学生人数880人。
[2]????? 工程力学(本科),基础课,周学时4,3届,学生人数360人。
[3]????? 精密仪器设计(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2届,学生人数68人。
[4]????? 应变电测与传感器(研究生),专业课,周学时4,5届,学生人数22人。
?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
[1]????? 带下厂实习一届,人数28;带实验两届,人数68。
[2]????? 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5届,人数18。
?
3 发表的教学论文
?
冲击动应力实验装置研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2年第三期。
?
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1]????? 优秀力学教师,全国力学学会 1994年。
[2]????? 江苏省一类课程优秀奖,江苏省教育厅,2002年(排名第二)。
[3]????? 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第一名(主讲教师排名第三),江苏省教育厅及江苏省力学学会,2002年。
[4]?????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第二名(主讲教师),全国力学学会,2004年。
[5]?????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第二名(主讲教师排名第三),全国力学学会,2000年。
?
2(2)-3学术研究
?
1 研究课题
?
[1]????? 大变程全场等效损伤测试的损伤模型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1999~2001,课题主持人。
[2]????? 基于全域损伤测试的损伤定量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课题主持人。
[3]????? 大型海洋平台结构疲劳损伤监测研究。国家863高技术资助,2001~2003,课题主持人。
[4]????? 恒力支吊架试验机。扬州弹簧总厂技术改造项目,1999~2000,主要参加者。
[5]????? 煤粉粒径自动检测系统。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000~2002,主要参加者。
?
2 发表的主要论文
?
?
[1]????? 基于等效损伤线实验建立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航空学报,2002,VOL.23, NO.4:338-341,第一作者。
[2]????? 疲劳寿命计退火特性及电阻变化推算载荷谱的研究。理化检验。2000,VOL.36,NO.1:24-27,第一作者。
[3]????? 由剩余强度全域测试建立的疲劳可靠性估算模型.机械强度,2003,25(1):102-104,第一作者。
[4]????? 一种SN曲线移动法的寿命分析模型,河海大学学报,2003,VOL.31,NO.1,第一作者。
[5]????? 基于全场等效损伤测试的累积损伤模型.理化检验,2001,VOL.37, NO.11:461-465,第一作者。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周克印?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年1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84892293?
学位: 博士? 职务: 教务处副处长? 传真: 84892293?
所在院系: 航空宇航学院结构工程与力学系? E-Mail: Zhouky@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力学教研中心?
研究方向: 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 疲劳断裂损伤?
2(3)-2教学情况
?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
[1]????? 材料力学(本科),基础课,周学时4,5届,学生人数约700人。
[2]????? 材料力学(II),(本科),基础课,周学时4,5届,学生人数约560人。
[3]????? 工程力学(本科),基础课,周学时4,4届,学生人数480人。
[4]????? 无损检测技术公共实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周学时2,5届,约150人。
[5]????? 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3届,45人。
?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
[1]????? 带下厂实习一届,人数35;指导研究生实验五届,人数150。
[2]????? 硕士生毕业论文,人数6,本科生毕业设计,人数15。
?
3 承担的教学改革任务
?
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建设,2003-2004,负责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
?
4 发表的教学论文
?
[1]????? “材料力学”中“链状概念群”的探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卷增刊(总第28期),49~50。
[2]????? 浅议航空专业本科阶段无损检测教学内容的安排, 无损检测,2003,06。
[3]????? 一道力测课题的思考,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02 。
?
5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1]????? UTC科学教育奖,美国联合技术公司,2000.10。
[2]????? 校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2005。
[3]????? 第一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2001。
[4]????? 校优秀教改成果奖三等奖,2004。
?
2(3)-3学术研究
?
1 研究课题
?
[1]????? PZT摆镜动态测试系统的研制,国防预研,1998-1999,课题主持人。
[2]????? 扫描电机动态测试系统,横向课题,2001-2002,课题主持人。
[3]????? 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的红外无损检测技术,2002-2004,中国民航总局科研基金,课题主持人。
[4]????? 疲劳状态传感元件的产业化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技产业化基金,2003-2004,课题主持人。
[5]????? 钢结构超声检测的盲区研究,与企业合作开发,2004,课题主持人。
?
2 发表的主要论文
?
[1]????? 构件隐性损伤的磁记忆检测方法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EI收录),2004, 36(6):713~717.第一作者。
[2]????? 蜂窝结构缺陷类型识别的研究,数据采集与处理(EI收录),2004,No.1,第一作者。
[3]????? 基于神经网络的耳片疲劳损伤状态分析系统,理化检验,2001,11,第一作者。
[4]????? 建筑物温度场红外测试的研究,航空计测技术,2004, 24(4):5~6,第一作者。
[5]????? 基于损伤测试的构件剩余寿命估算方法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14(5):110~112,第一作者。?
?
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 PZT扫描器动态多参数测试系统,2000,12,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
2.主讲教师情况(4)
2(4)-1基本信息
姓名: 王开福?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1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2584892293?
学位: 博士? 职务: ? 传真: ?
所在院系: 航空宇航学院结构工程与力学系? E-Mail: kfwang@nuaa.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29号(210016)?
研究方向: 固体力学、实验力学?
2(4)-2教学情况
?
1 讲授课程
?
[1]????? 材料力学,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2级,184人。
[2]????? 材料力学,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2级,138人。
[3]????? 理论力学,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3级,124人。
[4]????? 材料力学,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3级,147人。
[5]????? 理论力学,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4级,128人。
[6]????? 材料力学,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004级,142人。
?
2 实践教学
?
毕业设计,实践课,每周1学时,2001级,1人,2002级,1人。
?
2(4)-3学术研究
?
1 研究课题
?
[1]????? 散斑计量及图像处理技术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03-2007.09,负责。
[2]????? Advanced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Products,澳大利亚ARC,2004.01-2006.12,参加。
[3]????? An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Friction Variation at Strip/Roll Interface in Rolling,澳大利亚ARC,2003.01-2005.12,参加。
?
2 学术论文
?
[1]????????? Influence of displacement and its first- and second-order derivative components on curvature fringe formations in speckle shearography,Applied Optics,2002,41(22):4557- 4561,第1作者。
[2]?????????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in-plane displacement, double-aperture orientation and wedge-shearing direction on slope fringe formation in speckle shearing interferometry,Journal of Modern Optics,2003,50(9):1365-1372,第1作者。
[3]????????? Influence of in-plane displacement on slope fringe formation in electronic speckle shearing interferometry,Optics Communications,2003,224 (1-3):45-49,第1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