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1985年6月至1987年3月为联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1989年7月至1990年11月在柏林工大从事博士论文研究,1992年获清华大学与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所长,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际土木与建筑工程计算机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ISCCBE),中国消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消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委员会常务理事,建设部建设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学情况:指导博士生10名(已毕业3名)、硕士生15名(已毕业14名),指导博士后1名。近期讲授课程“灾害及其对策”(本科生),“土木与建筑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研究生)。
?2000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到2005年1月硕博连读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师从江见鲸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清华学习期间,于2000年3月到6月获新加坡Tan Chin Tuan奖学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设计,并发表论文1篇;2001年12月到02年5月驻润扬长江大桥北锚基坑现场负责基坑开挖分析工作;2003年6月到04年7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研究FRP-混凝土界面破坏问题;2004年8月到9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研究FRP抗剪加固问题。参加了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国家级课题及国际交流课题研究。
?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已被SCI收录,13篇已被EI收录,4篇被ISTP收录,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报告4篇。另有1篇论文已被国外SCI收录期刊录用,2篇论文为国内EI收录期刊录用,待发表。自2002年以来,相关研究被国内外期刊他引共14次,被学位论文引用共51次。担任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钢筋混凝土有限元》的教学工作,并部分负责研究生课程《灾害学》教学工作。参与编写《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作者),《防灾减灾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参编部分章节)等著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清华大学十佳优秀研究生等奖励。
?1991年清华大学附属中专工民建专业毕业,留校工作。1991年9月至1997年7月在清华大学夜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在北京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大学学历。
职务:
|
|
教师介绍:
|
????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奥运工程等几十项课题,近几年致力于复合智能技术、4D-CAD、建设领域信息化、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建设工程生命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属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57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3篇,ISTP收录5篇。
?主要学术成绩
1.开拓创新,切入学科前沿研究
??????????将人工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复合智能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针对常规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限制和缺陷,建立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模型和连接机制,对复合智能系统中知识获取、知识表达、知识利用和推理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软件开发技术。为复合智能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解决规模较大、构成较复杂的知识工程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将4D模型理论和相应的CAD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领域,研究新的4D施工模型及其相应的建模技术。通过将建筑物以及施工场地的3D整体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及其相关资源的信息集成,实现施工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管理和优化控制,以及整个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为解决土木工程领域4D空间的工程问题和动态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途径和方法,为建筑施工领域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研究建设领域信息化的相关理论,探索关键技术的应用。主要进行国内外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引入现代的企业管理思想,应用业务流程重组技术,探讨新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模式;建立适合我国建筑业特点的信息化基本构架、信息模型和标准体系;将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理念和思想应用到建设领域,结合建筑业实施计算机集成化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整体要求,开发面向工程建设全生命期数据管理、支持CAx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和协同工作平台,为实现建设领域全面信息化提供新的理论、途径、方法和应用示范。
??????????基于建设工程数据库的研究,引入最新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建设工程管理数据仓库的模型和体系结构,研究数据仓库中实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集成技术;实现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决策主题,发现相关的决策知识,并研究其知识表达机制和知识解析方法。为进一步实现智能决策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研究基于IFC和工程数据管理EDM 的4D信息模型,开发相应的工程信息集成平台,支持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化管理。综合应用4D模型理论、IFC标准以及工程性能分析与预测技术,研究建设项目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工程性能预测,开发面向建筑施工和维护管理的4D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建筑施工和使用维护阶段的动态管理、优化控制和4D可视化模拟。为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工程数据管理和深层次利用提供理论、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2. 应用研究,着眼土木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坚持深入工程实际,结合当前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开展多方面的横向合作研究,研制了“建筑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CAD系统”等应用软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CAD系统”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建设部新技术推广项目。“建筑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经过在北京、香港多个实际工程应用,现正应用于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工程。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部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工程信息管理与工程性能预测,项目负责人,2005.1~2007.12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基于IFC标准的4D施工管理原型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 2004.7~2005.12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中,”中国建设领域信息化需求分析与优先发展领域”、“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总体框架”和“房地产应用软件测评标准研究”三个专题,项目负责人,2002.5~2005.12
- 国际合作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建设项目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基于ITS和GPS的商品混凝土生成及运输仿真系统研究”和“智能建筑的智能系统集成平台与物业管理系统研究”三个项目,项目负责人,2002.10~2007.9
- 奥运工程项目,“国家体育场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2003.12~2006.12?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部分)
-
Wang H.J、Zhang J.P.、Chau, K.W、Anson M.,4D dynamic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 13, Issue 5, 2004, pp. 575-589. (SCI、EI检索)
-
Zhang J. P.、Liu L.H.、Coble, R.J.,Hybrid Intelligence Utilization for Construction Site Layout,J. of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Vol. 11,No.5,pp511-519,2002.(SCI、EI检索)
- Jianping Zhang、M. Anson、Qian Wang, A New 4D Management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Site Space Utilization,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ASCE, 2000, pp 15-22.(EI检索)
- Jianping Zhang, Tianyi Ma and Qiping Shen. Application of Data Warehouse and Data Mining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X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pp 66-67 June 2004, Weimar Germany.(EI检索论文集)
-
Jianping Zhang,Dongping Xiang,Zhiliang Ma,A survey 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Proceedings of 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pp 138-139 June 2004, Weimar Germany.(EI检索论文集)
-
J.P. Zhang, CHENG Pu and Z.Y. Ma. Application of Hybrid Intelligence in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Taiwan, pp133-138, 2002.4.(EI检索论文集)
-
J.P. Zhang, Hongjun Wang,Towards 4D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Taiwan, pp1281-1286, 2002.4.(EI检索论文集)
-
Zhang Jianping, Cao Ming and Ren Aizhu. 4D-CSCW Modeling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Building Technology,Kong Kong,pp1737-1744,2002.12. (ISTP检索)
-
Zhang J. P., Ma Z.Y. and Cheng Pu, "4D Visua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Fifth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London, England,2001, pp382-387.(ISTP检索)
-
张建平、曹 铭、基于IFC标准和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筑施工4D管理系统,工程力学,2005年,第22卷(增刊),pp220~227(EI检索)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 2002年中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突出贡献奖,2004年
- 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
- 2000年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排名第一),2001年
- 2000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
-
1998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1999年
?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2003-2005年,新开并连续3年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程“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48学时/每年,授课对象3个班,约98人。
2.?? ?2002-2006年,新开并连续5年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程“工程计算机制图”,32学时/每年,授课对象4-7个班,约125-220人。
3.?? ?1999-2001年,新开并连续3年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绘图”,32学时/每年,授课对象3-4个班,约98-125人。
4.?? ?1996-2002年,新开并连续7年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程“建筑结构CAD技术基础”,48学时/每年,授课对象3-4个班,约98-125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2004年担任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土木工程CAD/CAE系列课程”负责人。
2.?? 2002年担任清华大学校系精品课项目“土木工程CAD/CAE系列课程”负责人。
3.?? 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已毕业2人。
4.?? 指导硕士研究生17人,已毕业14人。
5.?? 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4人。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部分)
1.?? 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04年
2.?? 2002年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02年
3.?? 1999年清华大学优秀SRT项目二等奖(排名第一),1999年
4.?? 1992-1993学年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1994年
5.?? 1999年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