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生物化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赵立青, 1962 年1 月出生,博士,副教授。1984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于天津中医学院任教,主讲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等课程。 1998年于南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调入南开大学,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主讲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试验”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的远端发育即肺泡发生发育机制。先后主持或承担March of Dimes Research Foundation、NIH Research Foundation、Postdoctoral Fellowship from America Heart Association、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于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

马宝全副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化学的教学和多糖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2004-2005年赴美国Indiana大学做访问学者。 该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担任医学预科班、环境科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专业的基础生物化学课的主讲教师。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他授课论据严谨,条理清晰,旁征博引,引人入胜的教学风格,同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的理论与同学所学的专业相结合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他课堂讲授语言生动,表达流畅,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悬念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积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辅教辅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好,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教学成果多项,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三项,和南开大学教学成果奖四项,合编教材三项。另外,该教师责任心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对学生要求严格,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深受同学的好评。

陈喜文,1966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

  1996年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讲师。1997年南开大学副教授。1999年9月-2000年7月获CIMO奖学金在芬兰 Kuopio 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0年8月-2002年2月获西班牙文化教育部奖学金在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院Aula Dei 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先后为本科生开设“植物生理实验”、“生物化学大实验”、“生物化学”,为硕士生开设“植物生物技术”等课程。目前是“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主讲对象为南大医学院、药学院、物理学院和环境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主编高等院校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200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后主持或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重大导向性攻关、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

  研究方向包括:(1)植物代谢的分子调控与代谢工程 (2)酶的体外定向进化;(3)植物数量性状的分子基础。

  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Theor Appli Genet、Tree Physiology、Euphytica、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专著3部。

李登文,1974年出生,天津人。于1993年进入南开大学微生物系学习。1997年本科毕业,同年免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酵母金属硫蛋白的研究”,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进入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开始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方向是“组蛋白 H3 磷酸化与细胞有丝分裂的关系研究”,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自从任教以来,先后进行了“生物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的教学工作,面向本校化学学院、物理学院、环境科学院的本科生。参与核酸结合蛋白的结构、功能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和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协助辅导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自留校工作以来,一直参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的建设。

 朱彦博士于每年定期回国,结合自身研究,向学生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的的最新进展。

  朱彦博士于1981年从南开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至1988年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微生物和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3年分别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和生理学系与哈佛大学伯明翰和妇女医院及VA医学中心做博士后;  1996 年任塔芙茨 -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分子心脏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任塔芙茨大学医学院圣伊丽莎白医学中心分子生理学实验室主任。2005年为南开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激素受体和细胞膜受体信号传导的分子机理,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机制,血管和血压调节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讲授课程:细胞信号转导及国外相关进展等

  在研项目:The Starr Foundation, USA: Mouse Models of Vascular Dysfunction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03-2007),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A: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Vascular Relaxation (2004-2009),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A: Vascular Surgery – Estrogen and the Injury Response (2003-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两个基地基金:雌激素及其受体在血管和前列腺平滑肌细胞中作用的分子机制 (2004) 等。

代表性著作:

【1】Zhu Y, Bian Z, Lu P, Karas RH, Bao L, Cox D, Hodgin JB, Shaul PW, Thoren P, Smithies O, Gustafsson J, Mendelsohn ME. 2002. Abnormal vascular function and hypertension in mice deficient in estrogen receptor. Science 295:505-508.

【2】Tang M, Wang G, Lu P, Karas RH, Aronovitz M, Heximer SP, Kaltenbronn KM, Blumer KJ, Siderovski DP, Zhu Y, and Mendelsohn ME. 2003. 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2 mediate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relax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Nature Medicine, 9(12): 1506-12.

【3】Yuhanna IS, Zhu Y, Cox BE, Hahner LD, Osborne-Lawrence S, Lu P, Marcel YL, Anderson RGW, Mendelsohn ME, Hobbs HE, Shaul PW. 2001.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binding to scavenger receptor-BI activate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ature Medicine 7:853-857.

【4】Wang GR, Zhu Y, Halushka PV, Lincoln TM, Mendelsohn ME. 1998. Mechanism of platelet inhibition by nitric oxide: In vivo phosphorylation of thromboxane receptor by cyclic 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NAS 95:4888-4893.

【5】Zhu Y, Oneill S, Saklatvala J, et al. 1994. Phosphorylated HSP27 associates with the activation-dependent cytoskeleton in human platelets. Blood. 84 (11): 3715-3723.

【6】Zhu Y, Tassi L, Lane W, et al. 1994. Specific binding of the transglutaminase, platelet factor-XIII, to HSP27. J Biol Chem. 269 (35): 22379-22384.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李翠凤 职称:  教授
职务: 
教师介绍:

李翠凤 教授

  197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于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第四期高级生物化学研修班结业。1987-1989年在加拿大Calgary 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工作学习,从事蛋白质生化和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1997-1998在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工作学习,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长期从事生物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主讲生科院本科生基础课“生物化学”和研究生课“细胞信号转导”。主编高等院校教科书<<现代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习题与实验技术>>。并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化学习题库”的编写。科研方向为蛋白质的生物化学与细胞信号转导。连续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 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包括:Biochemistry(美,1990);FEBS Letter (2005) ;中国科学 (1998);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上海,1991)等。培养和协助培养研究生数十名。多年来主要着力于钙调素结合蛋白BP10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其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克隆、表达、删除、突变和转基因等。确认其为植物转脂蛋白家族新成员,在国内外首次报道转脂蛋白的钙调素结合特性。目前,研究BP10 和其他植物转脂蛋白在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中的功能以及在植物抗性信号转导网络中,钙/钙调素、转脂蛋白、脂类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转脂蛋白相关蛋白及功能,建立转脂蛋白在系统抗性信号转导中的调节模型。

?

代表论文:

1.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of phospholamban phosphorylation states facilitat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phosphorylation and dephosphorylation ????Biochemistry, 29 : 4535 , 1990

2. 心肌肌浆网膜钙泵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8:423,1991

3. 受磷蛋白磷酸化和脱磷酸化的机制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 239 ,1993

4. BP-10 对类囊体膜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中国科学(C辑) 28: 1, 1998

5. Calmodulin-binding Protein BP-10, a probable new member of plant 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 superfamil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85: 633-638,2001

6. CaMBP-10的cDNA克隆和表达及钙调素结合活性分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4): 451-456, 2004

7.Identification of 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1 as a calmodulin-binding protein in Arabidopsis. FEBS Letters, 579: 1683-1687,2005

8.钙调素对植物转脂蛋白脂结合功能的影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32(6): 679-684, 200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