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数字化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出生年月
1945年11月
学历
本科
专业
外弹道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021-54742574-811
E-mail
所在院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及专长
CAD/CAM技术,数控技术,
液压传动和液压伺服控制
讲授课程
数字化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2(CAD/CAM)、设计与制造1(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办学课程)、工程应用软件6(UG-CAM)、计算机集成制造、数字化制造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液压传动

出生年月
1963年10月
学历
工学博士
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职称
教授,博导
电话
021-52541501
E-mail
所在单位
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所
研究方向及专长
工程中的计算机辅助技术、逆向工程、快速制造
讲授课程
数字化制造技术基础、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
专业英语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姚振强 职称:  教授、博导
职务:  副院长、科技处副处长
教师介绍:
出生年月
1962年8月
学历

上海交通大学、英国WARWICK大学
联合培养博士

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职称
教授、博导、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
职务 副院长、科技处副处长、学科方向带头人
电话
021-62932610、62932060(传真)
E-mail
zqyao@sjtu.edu.cn
所在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及专长
  • 机电产品的并行设计与全寿命周期评估;
  • 生产与制造过程的建模、仿真与优化;
  • 数控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
讲授课程
数字化制造技术基础、成组技术、现代制造工艺(本科生)、制造过程及其系统的建模技术(硕士生)、精密加工与测试(博士生)

<主要研究课题>

  1. 1982.8-1986.7: 大学毕业后在中船总汾西机器厂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完成国家“六五”项目新能源攻关项目“FD7-8-3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分工风力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的风轮变浆矩调速控制机构与系统设计。1985年12月通过国家科委鉴定,并投入产业化生产。
  2. 1986.9-1989.1: 硕士课题全面完成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特种轴承CAD系统研究”第五级分课题“铁路轴承最佳游隙设计”(75-52-03-09/02)。解决了柔性支承条件下滚动轴承载荷分布的力学建模问题,用以分析和设计铁路轴承的寿命;建立了铁路轴承温度场分析模型,用以预防列车因高温“燃轴倾覆”。课题于1990年通过原机械工业部组织的鉴定。
  3. 1989.2-1993.7:中英联合培养博士课题“NANOSURFII纳米级超精密测试导轨支承系统的研究”,研究了五类120余中导电聚合物支承的电化学沉积条件、薄膜微观结构、摩擦磨损性能的规律及关系;提出了聚合物电化学沉积薄膜的微纳米摩擦学机理模型;实验发现了两种减磨和耐磨性能均能满足纳米级形貌测试仪需要的超精密导轨薄膜支承。
  4. 1993.8-1999.12: 复杂曲面实体(人工髋关节假体)的CAD/CAM。创立一套基于CT片进行人工关节三维设计的系统性设计方法与技术。创新开发出一种利用普通平端面指状铣刀数控加工三维曲面实体的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加工方法——“铲铣法”,用以数控加工轴类曲面实体。自行设计假体加工工艺方法、装卡方案和专用夹具、自行编制数控程序,在MAHO600C数控加工中心上加工出我国第一根定做式人工髋关节假体,于1998年8月成功用于临床置换,至今完好。匹配定做式假体设计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ZL96223211. 6);“个性化人工骨关节CAD/CAM技术及临床系统研究”项目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5. 1997.10-2000.12: 微型轴承摩擦学性能分析与测试技术研究。作为项目申请者和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59705007)、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人才基金项目一项(97QF14008),发明微型轴承微摩擦测试方法,申请发明专利一项(00111711.4),2000年12月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达到国际先进。
  6. 1998.8-2001.8: 汽车轮毂轴承异常失效分析。完成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汽车轮毂轴承关键技术研究”(1199A),提出了前轮轴向微动失效机理、后轮轴承对游隙差转换载荷分配的新游隙组控制理论。有效降低了轿车轮毂轴承的非正常失效率。
  7. 1998.1-2002.5: 敏捷制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998-2000,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敏捷制造的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59789502)”的研究工作。1999.8-1999.12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完成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典型企业生产计划和物流控制的改善提高(6304A)”。
  8. 大型机电产品(流程生产线)的可重组设计技术研究。2001.2-2002.10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项目“POLO轿车密封条多工位全自动柔性加工生产线研制”(项目号:2348A,总经费249万元),该项目为与德国整车同步研究开发项目,是上海汽车集团2001年度十大国产项目之一。大众公司提供的设计原始资料既无设备资料,也无密封条产品实物资料,只有POLO轿车密封条的CAD模型数据;在课题研究中采用可重组设计技术,成功应对了研制过程中间大众公司对密封条产品的修改而无需对设计进行大的返工;保证了设备研制进度和研制成本。研制的两套装备已于2002年5月起正式为上海大众批量生产POLO轿车车门外侧密封条,至今已生产近万套产品。本课题既为可重组设计技术的优越性提供了直接检验,又为我国可重组设计技术积累了成功研究经验。
  9. 数控技术研究。2002.12~2004.3,作为项目副组长与广州数控公司联合承担了国家863数控重点项目《中档数控系统产业化支撑技术》(2002AA424042,200万)。 2004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863专家组的验收。
  10. 高速磁浮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2004.1-2004.12 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863子课题“车辆总体设计方案与集成调试研究”(2004AA505271)中“车辆夹层结构及综合布线方案设计研究”(10万元)。2004.1-2005.12, 与长春机车车辆厂联合承担国家863磁浮专项“高速磁浮车辆研制I”课题(2004AA505240)研究,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工程分析研究(140万元)。
  11.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2004.7-2006.12, 作为项目副组长,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上海振华港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持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现代集装箱物流与装备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04DZ11001)
  12. 数字化造船技术研究。2004.7-2006.12, 作为项目副组长,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联合主持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船舶板材数控热应力成型技术和装备” (2004DZ11002)。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