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电动力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2、主讲教师情况(1)
2(2)-1
基本信息
姓 ?? 名
杨树政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年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 授
电话
0817-2314307
学??? 位
博士
职务
校党委副书记
传真
0817-2314909
所在院系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E-mail
szyang_sc@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637002)
研究方向
引力理论与黑洞物理学
2(2)-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 1.讲授的主要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年级)
学? 生
总人数
1
电动力学
本科专业课
4
2003
80
2
广义相对论
本科专业课
4
2001-2005
900
3
黑洞物理学
研究生专业课
4
2002-2005
16
4
引力与宇宙学
研究生专业课
4
2002-2005
16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年级)
学? 生
总人数
1
本科毕业毕业论文
?
?
2001-2005
60
2
研究生毕业论文
?
?
2001-2004
10
3.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加速运动荷电黑洞非热辐射粒子射程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          Vol.39,No.5,2002(第1作者)
一个具有电荷和磁偶极矩黑洞的量子非热辐射及其辐射粒子射程的研究, 数学物理学报,Vol.24,No.5,2004(第1作者)
4.获得的教学成果奖
教改课题:“高师院校实验室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改革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年) (第1作者)
2(2)-3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黑洞Hawking热辐射谱修正的研究(2002-2005年,2002A-006)
(2). 四川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Casmir效应及其应用研究(2006-2008,05JY029-092)
2. 发表的学术论文
(1). The Quantum Nonthermal Effect of Nonstationary Kerr-Newman Blank Hole and the Average Range of The Effective Particles. Chin.Phys. ,vol.11, No.6, 2002(第1作者)(SCI)
(2). Kerr-Newman-Kasuya Black Hole Tunneling Radiation”, Chin.Phys.Lett., Vol.22,No.10,2005(第1作者)(SCI)
(3). 对动态缓变Reissner-Nordstr?黑洞量子辐射的研究”,物理学报,vol.53,No.11,2004(第1作者)(SCI)
(4). Quantum Tunneling Radiation of Einstein-Maxwell-Dilaton-Axion Black Hole, Chin.Phys.,Vol.14,No.12,2005(第1作者)(SCI)
(5).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ationary Axi-symmetric Sen Black Hole as Tunneling, Inter.J.Theor.Phys. Vol.45,No.4,2006(第1作者)(SCI)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2003年《宇宙早期演化及大质量恒星演化的相关问题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
基本信息
姓??? 名
杨莉
性别
出生年月
1974年8月
?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0817-2314131
?
学??? 位
博士
职务
?
传真
0817-2314343
?
所在院系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E-mail
?
?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637002)
?
研究方向
原子分子物理
?
2(2)-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1.讲授的主要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年级)
学? 生
总人数
1
电动力学
本科专业课
4
2003-2004
84
2
量子力学
本科专业课
4
2002
95
3
力 学
本科专业课
4
2004-2005
365
4
热 学
本科专业课
4
2004-2005
282
5
数值分析
研究生专业课
4
2004-2005
12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年级)
学? 生
总人数
1
本科毕业毕业论文
?
?
2000-2005
35
2
本科学学生试讲
?
?
2000-2005
45
3
力学实验
?
6
2005
178
4
热学实验
?
6
2005
178
3.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用平均原子模型计算Al等离子体的不透明度,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3),2001(第1作者)
氢原子能级精细结构的微扰计算,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5(4),2004(第2作者)
用L-S藕合的蒙特-卡罗模型模拟复杂光谱,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1),2004(第1作者)
光纤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监测信号和反馈控制算法分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2005(第1作者)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0376006)的研究
2、发表的学术论文
Atomistic simulation of helium-defect interaction in alpha-iron. Appl. Phys. Lett., 2006, 88: 091915(第1作者)(SCI)
a-铁中位移级联过程中缺陷的生成和He-空位复合物的形成,物理学报, 2005, 52: 4857(第1作者)(SCI)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adsorption of cesium on Si(001)(2?1) surface. J. Chem. Phys., 2005,?122:174704 (第1作者)(SCI)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opacities of hot and dense Au plasma in the unresolved transition array approximation,Chinese Physics Letters, 19(7), 2002.(第2作者)(SCI)
用超跃迁阵模型分析金等离子体光谱,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1(1),2004(第1作者)
偏振度方法监测和控制偏振模色散的失效概率(英文),光电子.激光,15(7),2004(第1作者)
中低Z元素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的计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6),2003(第1作者)
恒星环境下电荷屏蔽对基态b衰变的影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1),2004(第1作者)
偏振度方法跟踪偏振模色散性能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2),2004(第1作者)
用简化超跃迁阵模型分析铪等离子体光谱,贵州大学学报,21(3),2004(第1作者)
?
2(2)-3
学术研究
?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罗志全 职称:  教授
职务:  副院长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罗志全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817-2314343
学 位
博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314343
所在院系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E-mail
lzq_sc@tom.com
通信地址
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637002)
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核天体物理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年级)
学? 生
总人数
1
电动力学
本科专业课
4
2001-2005
401
2
电磁学与电磁波
本科专业课
4
2001
140
3
量子力学
本科专业课
4
2003
100
4
普通天体物理学
研究生专业课
4
2002-2005
16
5
核天体物理学
研究生专业课
4
2002-2005
16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年级)
学? 生
总人数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本科基础课
3
2001-2002
72
2
本科毕业毕业论文
?
?
2001-2005
60
3
教学实习
?
?
2001-2005
100
4
研究生毕业论文
?
?
2001-2004
10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师院校电子类专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JGXM0524)(2005-2008)
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语言教学样板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四川师院学报,V.21,2(2001).(第1作者)
(2).一维势垒问题中的变换矩阵表述,四川师范学院学报,V.21,1(2000). (第2作者)
(3).多层次一条线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西南师大学报,V.23(2001),15.(第1作者)
(4).高密等离子体中的电荷屏蔽与电子俘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 (第2作者).
5.教学研究方面的获奖
(1).2000年获国家教委代颁“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
(2).2001年主研的教学成果“《原子物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与实践”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2作者)
(3).2001年被评为“四川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4).2003年被学校评为“西华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5).2004年教学成果“基于‘分型’教育的高师物理课程体系改革”获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2作者)
(6).2006年被评为西华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干部”。
1-3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荷屏蔽与超新星瞬时爆发机制的研究》
?(2004~2007)(项目负责人)(编号:10347008)
(2).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超新星内的弱相互作用》
(2001~2004)(项目负责人)(编号:01LA47)
(3).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asmir效应及其应用》
(2004~2007)(主研)(编号:2005-25)
(4).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黑洞视界表面重力与辐射能量的研究
(2002~2005)(主研)(编号:2002A-06)
2.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
(1). Electron Capture? in? fp Shell? at Presupernova Stage,Chinese Physics,2005,No.14 (6) (第1作者) .(SCI)
(2).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n Screening on Electron Capture at the Presupernova Stage,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SCI), 2001, Vol.25 (第1作者).(SCI)
(3). 强屏蔽对电子俘获的影响,天文学报,2005年第46卷第3期(第1作者).(SCI).
(4). 电荷屏蔽对Ⅱ型超新星瞬时爆发能量的影响,物理学报. 2006年第55卷第6期
(第2作者).. (SCI)
(5). 压强梯度对WS12M⊙模型瞬时爆发能量的影响,计算物理,2006年第23卷第5期. (第2作者).(EI)
(6). 电荷屏蔽与超新星前身星阶段电子俘获,天文学报,2001(第1作者).(SCI)
(7). 电荷屏蔽与超新星前身星阶段电子丰度变化率,四川大学学报,2001(独著).
(8). The thermouclear Reaction screened by Electrons in Magnetic Fields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001(独著)
(9). 恒星环境下电荷屏蔽对基态上β衰变的影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3作者).
(10). Influence of Strong Magnetic Field on Beta Decay in the Crusts of Neutron Stars,Chinese Physics,2006 (第2作者). (SCI)
?
3.获得的科技奖励
2003年《宇宙极早期演化及大质量恒星演化的相关问题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