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古代汉语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郭芹纳
性别:
出生年月
1945年6月20日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029-85307784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029-85307094?
研究方向:
训诂学、汉语方言
所在院系:
文学院
E-mail
qnguo@163.net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大文学院(710062)
2-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课课程:?
? (1)古代汉语,语言类,含汉语本科、函授生、自考生等,平均周9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1000人。
? (2)汉语训诂学,语言类,汉语本科,平均周2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400人;?
? (3)汉语言文字学,语言类,含本科生、函授本科生,平均周5学时,共4届,学生总人数约1000人。??
? (4)《诗经》选读,语言类,含本科生、全校公共选修本科性、函授生,平均周4学时,学生总人数约600人。?
? (5)近代汉语研究,语言类,含本科生、全校公共选修本科性、函授生,平均周4学时,学生总人数约60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设计课程三门,即:?
? (1)古代汉语;?
? (2)训诂学;?
? (3)汉语言文字学;?
?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5届共12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五届共约60人。所设计课程授课人数共约2200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 (1)面向21世纪高师汉语教学改革研究 (重点项目)主持人之一;?
? (2)本校首届教改项目:古代汉语教改方案?主持人 ;?
? (3)200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古代汉语(教学改革),2001-2004 2003年11月,经中期检查,被评为优秀。 ?
4、与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
? (1)死课活讲,提高质量 《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收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
? (2)“文中自注”说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收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入编文号:ss6400 3、在阅读与写作实践中传授诗词知识 收入《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九月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陕西诗词》全文印发。
2-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项目:?
? (1)《训诂学》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 2002年——2003年11月,本人主持;
? (2)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校级,1999~2002,本人主持。
论文:
? 1、训诂散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7月;
? 2、汉语言文字学论文集 (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6月;
? 3、诗律 商务印书馆 2004年7月;
? 4、《释“水手”》(第二作者)《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
? 5、释“杌子” 《中国语文》2004年第2期。
??2-2、主讲教师党怀兴情况
2-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党怀兴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年10月7日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029-85213001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029-85307094
研究方向:
汉语史、中国古典文献学
所在院系:
文学院
E-mail
dangsiqi@pub.xaonline.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大文学院(710062)
2-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先后为全日制本专科生,函授生讲授《古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秘书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此外,还承担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年教学工作量饱满,年均达300学时以上。 累计学生计有20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人。任本科生学习导师,指导本科生学习实践,15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教育部教改重点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已完成,主要成员);
(2)教育部教改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汉字学课程教学改革》(已完成,主要成员);
(3)陕西师范大学《高师文科教考分离研究与实践》(已完成,第4人);课题1991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陕西省《高师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等(已结项,主要成员)。
4、与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
《写字依然重要》(独立完成),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2004年第8期。 ?
5、教学奖励:
(1)获得1998/1999学年获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2)《高师文科教考分离研究与实践》(第4人) 课题1991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学术著作:
1、《〈六书故〉研究》(独立完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十三经辞典》(副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3、《宋元明六书学研究》(独立完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主要论文:
1、《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与辞书编纂》(《辞书研究》,1999年第2期);
2、《〈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文解字〉考》(《陕西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0年第4期全文转载);
????? 2-3、主讲教师刘静情况
2-3-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刘静
性别:
出生年月
1954年3月6日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 话
029-8530722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029-85307094
研究方向:
汉语音韵学
所在院系:
文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大文学院(710062)
2-3-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古代汉语,语言类,含汉语本专科,平均周8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800人。
(2)现代汉语,语言类,含汉语本科,平均周4学时,共2届,学生总人数约100人。
(3)汉语音韵学,语言类,汉语本科,平均周2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400人;
(4)汉语言文字学,语言类,含本科生、函授本科生,平均周5学时,共4届,学生总人数约700人。
(5)文化语言学,语文教育类,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平均周4学时,共2届,学生总人数约18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设计课程四门,即
(1)古代汉语;
(2)现代汉语;
(3)音韵学;
(4)文化语言学。指导本科毕业论文4届共7人。主持毕业论文答辩4届共约50人。所设计课程授课人数共约1900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研究——文化语言学课程设计和教材编纂”。1999—2000年,本人为项目主持人。该项目属学校重点教改项目。
4、与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
(1)《汉语音韵学》,独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应该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谈谈语言的文化价值》,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2期;?
5、教学奖励: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师大,1996、2001年。
2-3-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项目:
?? “《中原音韵》与中原方言的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001—2003。
论文:
?? 1、《南宋初年的人口迁徙与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文白异读》,陕西师大学报,核心,2001 年第1期,独著。
?? 2、《〈中原音韵〉车遮韵在宋元俗文学中的运用》陕西师大学报,核心,2003.4期,独著。
?? 3、《从元曲异文看轻声母入声字的归类》,古汉语研究,2003.1期,核心,独著。
获奖:
? 《南宋初年的人口迁徙与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文白异读》 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二等奖,2002年7月。
???2-4、主讲教师陈枫情况
2-4-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陈枫
性别:
出生年月
1951年11月6日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副教授
电 话
029-85303423
学 位:
硕士
职 务:
硕导
传 真
?029-85307094
研究方向:
汉字学
所在院系:
文学院
E-mail
chenfen@pub.xaonline.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大文学院(710062)
2-4-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课课程:
(1)古代汉语,语言类,含汉语本专科、函授生、夜大学生等,平均周8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1000人。
(2)文字学,语言类,汉语本科、夜大学生,平均周2学时,共3届,学生总人数约400人。
(3)汉语言文字学,语言类,汉语本科生,平均周2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800人。
(4)《说文》导读,语言类,含本科生、全校公共选修本科生,平均周4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400人。
(5)普通话培训与普通话测试培训,语文教育类,全校公共选修本科生、香港教育学院普通话沉浸课程班学员,平均周2学时,共4届,学生总人数约25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设计课程四门,即:
(1)古代汉语;
(2)文字学;
(3)汉语言文字学;
(4)《说文》导读。指导本科毕业论文4届共6人。主持毕业论文答辩4届共约40人。所设计课程授课人数共约1800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1998——2000年教材规划项目《汉字课本》。
4、与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
(1)《汉字》,主编,三秦出版社,2003年初版。
(2)《论利用形声字集中识字的科学性及方法》,陕西师大成教院报,2001年3期。
5、教学奖励: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师大,1999年。
2-4-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项目:
1、“汉字部首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002——2003。
2、“汉字义符研究”,社科类,师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2003—2005。
论文:
1、《〈说文解字〉概念思想简析》,陕西师大学报,核心,1999.4期,独著。?
2、《部首“女”的文化义蕴》,陕西师大学报,核心,2002.1期,独著。
3、《论汉字义符与物类的关系》,陕西师大学报,核心,2003.6期,独著。
古籍整理:
?? 《王荆公唐百家诗选》校注,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月。
?????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
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胡安顺
1949.11
教授、博导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郭芹纳
1945.6
教授、博导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党怀兴
1962.10
教授、博导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刘 静
1954.3
教授、博导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陈 枫
1951.11
副教授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赵学清
1966.9
副教授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朱湘蓉
1972.11
讲师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王怀中
1972.10
讲师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刘 琨
1978.4
讲师
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全程授课
3-2
教学
队伍
整体
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教学队伍共 9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1人博士后),博士在读3人,硕士学位4人。专长音韵学4人,文字学3人,训诂学2人。年龄结构为,50-59岁3人,占总人数的33%;40-49岁2人,占总人数的22%;30-39岁3人,占总人数的33%;26岁1人,占总人数的11%。师资队伍壮大,结构合理,后继有人,满足了本科生的古代汉语教学需要,同时保证了音韵、文字、训诂学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成员胡安顺、郭芹纳、刘静的教学经历都在二十年以上,授课时数包括本科及函授、夜大、网络、自考等学生在内,平均在4000学时以上。年终考核均工作量饱满,合乎要求,其中胡安顺已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年终考评优秀奖。本教研室一直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其备课、编写授课计划、授课、命题等,效果良好,青年教师进步很快,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3-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的教研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1.根据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的需要,编写了一部针对古汉语提高阶段的60万字的教材《中国传统语言学概论》,该教材属于面向21世纪教材,即将由高教出版社出版。?
?? 2.向本科生开设了古汉语提高课——汉语言文字学,内容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和语法学,使本科生古汉语知识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 3.对授课内容、方式及考试进行了改革。缩减了部分讲授内容,改由学生自学。讲授突出了主要内容,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课注重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考试内容对论述题有所侧重。实行了教考分离和流水评卷制度。?
?? 4.通过课外翻译古文,习作古文和诗词,加强了对学生翻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5.实行了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制度,一个教授指导一名青年教师。?
教改项目:
?? 1. 普通高校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训诂学。项目来源:教育部;编号:教高函[2002]17号;时间:2002-2003;主持人:郭芹纳。 该项目已于2003年完成。
?? 2.将古代汉语课分为两个阶段:古汉语基础阶段和古汉语提高阶段,函授生已实施10年,在校本科生已实施五年。古汉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原来相比有所压缩,课时亦相应减少。古汉语提高阶段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训诂和语法,这些内容原来作为选修课开设,现在改为必选课,统称为汉语言文字学。????通过以上活动,实现了对古汉语课程的初步改革,加强了学生的语言知识,解决了学生由于重文学轻语言而形成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了其综合素质。报考语言方面的考研生明显增多,近年考上语言专业的考生约占文学院考生的25%。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 教改论文及著作:?
?? 1.《训诂学》,郭芹纳,高等教育出版社,预计2005年秋。
?? 2.《诗律》,郭芹纳,商务印书馆,2004年8月。
?? 3.《死课活讲,提高质量》,郭芹纳,陕西师大成教院学报99年1期,收入《训诂学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 4.《论形声字集中释字的科学性及方法》,陈枫,陕西师大继教院学报2001.3期。?
?? 5.《汉字》,陈枫,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
获奖:?
?? 1.高等学校教考分离研究与实践,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党怀兴,第四名,2000年。
?? 2.高等学校教考分离研究与实践,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党怀兴,第四名,2001年。?
?? 3.陕西师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党怀兴,1999年。?
?? 4.陕西师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刘静,2001年。
?? 5.陕西师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郭芹纳,2002年。??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 “古代汉语”是一门以中国古代文言文为教学对象的基础课和工具课。建国初期,各高校尚没有明确开设古代汉语课,古代汉语课的开设处在探索阶段。五十年代中期,高校中文系开始以前苏联的教学计划为蓝本,开设了现代汉语课,古代汉语作为与之相对应的课程随之出现了。但各高校开课的内容很不一致,有的学校讲成了古代文选课,有的学校讲成了文言语法课,有的学校则专讲文字、音韵和训诂,把它讲成了汉语史。
??? 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许多高校认识到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感性知识。1959年,北京大学对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鉴于以上认识,他们把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规定为三大部分,即文选、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并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接着他们在全国组织人力编写出体现这种改革思想的《古代汉语》,由王力先生任主编,该教材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部教材的突出贡献是确立了古代汉语的工具课性质,建立了理论知识与感性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突出了文选课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确立了文选以先秦两汉语言材料为主的选择标准。自从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出版至今,虽然出版了数十种不同的教材,但文选与古汉语知识并重的格局没有变,只是内容的增减或调整而已。古代的基本性质也没有变,只是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把这门课的性质确定为工具课还不够,还应强调它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及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目前这门课已成为中文系的七大基础课之一,在培养合格的本、专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陕西师大的古代汉语课程在 50年代主要由高元白、冯成林、郭子直、贾则复、辛介夫等老一代的学者讲授,教材多为自编讲议,1962年以后采用的是王力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古代汉语》。文革中,古代汉语课和其他课程一样被取消。1978年随着高考的恢复,古代汉语重新开设、授课教师主要是高元白、郭子直、辛介夫等先生,由于他们功底深厚,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1978年至1986年这一时期,古代汉语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新教师是文革后第一批硕士研究生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黄伟嘉、黄天树等人(后来刘乐宁、黄伟嘉二人去了美国,黄天树去了首都师大)。这些教师的加入,大大加强了本课程的力量(他们中的多数人成了今天本课程的中坚力量),本课程由此进入了新的兴盛时期。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老一代学者高元白、郭子直、贾则复、辛介夫等先生的退休,又有一批新生力量陆续加入了本课程的教学,这些人是党怀兴、陈枫、朱湘蓉、王怀中、赵学清和刘琨。目前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壮大,结构合理,年龄层次分明,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大,教学效果及科研成果均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文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近年来古代汉语开设的内容及课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这些大纲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文科基地)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汉语文学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文秘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和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自1981年以来,本专业陆续建立了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建立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授权点。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本课程的教材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90年代初期以后则多使用的是郭锡良等人的《古代汉语》。近年来本课程进行了多项改革,最重大的改革是将“古代汉语”分成了两个阶段,即“古代汉语基础”阶段和古代汉语提高课“汉语言文字学”阶段。“汉语言文字学”属古代汉语基础之后的提高课,这门课的设置使过去随意性较强的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语法学选修课变成了固定的系统的必选课,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古汉语理论知识。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 ?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学的古文教学工作。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没有今注的一般文言作品,以便适应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等课程的学习,并进而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古汉语研究工作。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可划分为以下知识模块:?
??? 主要由文选和通论两大模块组成,总课时比例为:6:4。其中文选约占65学时,通论约占43学时。 知识各部分与学时的分配情况具体如下:?
??? 绪论1学时,怎样查字典辞书2学时,文字6学时,古今词义的异同2学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学时,语法12学时,修辞2学时,古书的注解4学时,音韵4学时,古书的读音2学时,诗词格律4学时,古汉语工具书的简介和使用2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本课程重点主要有7个方面,即文字、词汇、语法、古书的注解、诗词格律、音韵学基本知识和文言文阅读。其中诗律、音韵学知识和先秦的文言文阅读是难点。诗词格律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更不知道哪些字在古代属于入声字;音韵学讲的是古代汉语的读音,本身比较难,学生在中小学更是没有接触过;先秦的文言文距离我们现在的时代远,多数都难以理解,尤其是《尚书》、《左传》、《周易》、《国语》等文献。本课程解决以上重点和难点的办法主要有4条:
? 1、对于重点部分,投入了较多的讲授课时、作业量和辅导次数; ?
? 2、对于诗律部分,除布置一般的问答作业外,还布置了创作性的作业,如习作诗词各1首,对联一幅;
? 3、对于音韵学知识,在讲授中突出了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介绍,作业中突出了操作运用性的练习;
? 4、对于文言文,除了课堂讲授外,适当加强了课外阅读和翻译练习,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习作文言文的训练。事实表明,以上方法的实施既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时间教学的设计思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的实际练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撰写出一定水平的课程论文。具体作法是,在课外作业中,布置一定量的创作性和调查研究性的练习,如布置学生翻译文言文、习作文言文及古代诗、词、对联等;又如布置学生调查某类结构的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的占有量、古入声字在自己方言中的分布、唐代某个诗人用韵的特点、某种文献中语法现象的特点等,之后运用学得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写成短小的研究论文。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实习让学生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巩固和加强古汉语知识。具体做法是,在学生教学实习过程中教师全程对学生备课授课悉心指导。连续多年的实践证明,以上设计行之有效,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而且初步学会了课程论文的撰写和古诗文的创作(参见“学生作业展示”栏目)。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本课程先后使用过两套古代汉语教材,一是北京大学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是北京大学郭锡良先生等编写的《古代汉语》。这两套教材均属全国统编教材,代表着古代汉语教材的最高成就。与此同时本教研室还组织西北高校拟编写一套适合本地区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已写好编写大纲及大部分稿件。拟编写的古代汉语教材突出了知识部分的系统性和简明性,文选部分增加了先秦两汉文献的比重和古注及白文的内容,对于今注则确定了简明、准确的原则。教材同时设有练习部分。该教材拟于 2005年出版。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古汉语,扩大知识面,教研室编写了针对实践训练的古汉语补充教材《古汉语文选与练习》和《春秋左传集解释要》,连续使用多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这两本补充教材的使用,增加了练习的机会,提高了标点和翻译古文的能力,加深了对古汉语知识的理解。近年来本课程经过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古汉语基础课使用的是郭锡良等人的《古代汉语》,第二阶段汉语言文字学课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胡安顺《音韵学通论》、郭芹纳《训诂学》和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主要是中学的古文教学。多年来每届学生在40天的教学实习中实践了古文的讲解,在带队教师和中学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备课、讲解,批改作业等环节提高了古文的知识水平和讲解能力。近年来为了使学生能够直接从网上获得古汉语知识,同时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教研室专门制作了一套古汉语网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学习建议、参考书目、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参考资料等,此网络自2003年开通,受众人数已达1千多人次。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练习为辅。教师的讲授侧重于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介绍、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对学生作业的讲评,特别强调学生对古汉语特点和规律的把握。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 1.文选讲授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全文的贯通。遇到难词、难句教材上无注释或注解不明时决不绕过,一定要通过其他材料把词义和句意解释清楚。?
??? 2. 知识的讲授注重特点和规律的介绍,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抓住知识要点,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同时帮助同学总结记忆的方法,如总结古汉语被动句、判断句、宾语前置的各类句式及“十三经”书名的记忆方法等。
??? 3.课堂用例力求新颖、准确、典型,不局限于教材,给学生以新鲜感,增强其求知欲。
??? 4.提问题力求有一定的难度和趣味性,旨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 5.课堂用语力求规范、简洁、条理清楚而又风趣,给学生做好课堂用语的示范。?
??? 6.板书正规、美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 在美感中接受教育。
??? 7.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例如习作古文和诗词,本教研室教师历来注意通过自身的创作实践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并发表,见《陕西师大报》2004年6月15日、30日。?
??? 8. 布置作业形式多样。本课程属语言课,实践性很强,故作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本课程布置作业形式多样,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
?? (1)巩固基础知识型。此类作业属一般性的练习,内容包括默写、填空、解词、选择、简述、标点翻译等;
?? (2)培养翻译能力型。此类作业的特点主要是量大,远远超过一般作业中的翻译量;
?? (3)培养创作能力型。此类作业主要是通过习作古文、诗词、对联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古文、诗词和对联的写作技巧。
?? (4)培养研究能力型。此类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古汉语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初步具备组织材料撰写论文的能力。
?? 9.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多采用讲授和指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以讲授为主。作业及考试多采用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形式。????
?? 本课程的多数教师都熟悉电脑,并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之中,如制作了相应的音像资料和网络课件。 ????
?? 本教研室长期以来注重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 1998-2001年由胡安顺、郭芹纳主持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的高师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编写了《中国传统语言学概论》一书的书稿及《古代汉语编写大纲》。这一项目也是西北地区唯一语言学方面的国家级重点教改项目。
4-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1 、校内同事举证评价 ????
??? 我校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水平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汉语史专业 1981 年即被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西北地区汉语史研究的重镇,老一代学者高元白、郭子直、贾则复、辛介夫等先生在全国都有很高的声望。目前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胡安顺、郭芹纳等先生在全国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我在内蒙及天津工作时就听说陕西师大的古代汉语师资雄厚,科研成果多,教学效果好。他们培养的毕业生不少都考上了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尤其是最近几年。陕西师大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毕业生被推荐直接上汉语的研究生越来越多,以今年为例,基地班总共 30 名学生,十五名被推荐上研究生,其中自愿选择汉语专业的就有 6 名,占推免生的 40% ,这是对古代汉语教学效果和师资力量的最好说明。另外许多外省的考生也都慕名报考陕西师大的汉语研究生,例如近年考生所在的省份有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新疆、内蒙、黑龙江、吉林等,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陕西师大古代汉语教学效果影响之大。?
??????????????????????????????????? ——邢向东(陕西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后,博士导师)?
??? 我在北师大读博士期间,经常听到北师大的老师和外地来京的专家学者肯定陕西师大的古代汉语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我的导师著名语言学家王宁多次提到陕西师大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坚持传统语言学研究的重镇。去年陕西师大申报汉语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举获得成功即充分说明了陕西师大古代汉语教学的水平。???????????????????????????????????????? ——杜敏(陕西师大学报编辑部博士,副编审)
2 、校外专家评价?
??? 在“高师面向 21 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大项目启动后,他们编写了《中国传统语言学概论》的教材,全面总结了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工作,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可以看出, 70 年末学坛复苏以来,陕西师大是发展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方面军。现在,这支方面军仍然起着他们应有的作用(引自王宁《汉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序言》,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 ——王宁(著名语言学家,北师大博士生导师) ???
??? 陕西师范大学有优良的学术传统,曾有一批优秀的学者在那里任教(引自郭芹纳《训诂散论》蒋绍愚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 ——蒋绍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导师,著名语言学家) ????
??? 陕西师大是一所有优良传统、有较大影响的学校,陕西师大中文系很有实力,祝愿陕西师大和陕西师大中文系越办越好(择自蒋绍愚先生 2002 年 1 月给胡安顺的来信)。?
???????????????????????????????????????????????????????????????????????? ——蒋绍愚?
?? 陕西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师资队伍强大,近年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众多后备力量,令人钦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引自赵振铎先生于 2003 年 4 月 2 日给胡安顺的来信)。
??????????????????????????????? ——赵振铎(四川大学教授,博士导师,著名古汉语专家)?
??? 贵学科人才济济,成就斐然,为中国语言学科学术重镇,令人敬仰。获得学术界盛誉,亦属实至名归者(引自臧克和先生 2003 年 5 月给胡安顺的来信)。?
??????????????? ——臧克和(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中心与应用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导师)?
3 、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
??? 2001 、 2002 、 2003 连续三年文学院基地班、汉语本科、文秘班及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对古代汉语的教学表示满意,对胡安顺、郭芹纳、党怀兴、刘静、陈枫的讲课尤为欢迎,具体表现是听课人数多,对教师的授课评价高,授课调查表连续三年的得分平均在 95 以上。学生考试成绩及格率在 98% 以上,良好率在 85% 以上,优秀率在 13% 以上。另外,对古汉语课发生兴趣的学生逐年增多,报考古汉语研究生的考生逐年增多, 2004 年报考古汉语的考生已占文学院整个报名人数的 30% 以上。?
4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0000古汉语课教学的课堂录像开始于 2003 年,已有两届学员近 500 人通过录像学习了古代汉语,从考试成绩来看,效果很好,考试及格率达 97% 以上,学员通过 e-mail 和来信反映课件的内容系统,讲授清楚,材料丰富,方法得当,很便于自学,课件制作质量也很高,看和不看大不一样。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特色是:?
??? 1.将“古代汉语”课分成了两个阶段:古汉语基础阶段和汉语言文字学提高阶段,前者旨在打基础,后者旨在强化和提高古汉语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两个阶段紧密衔接,互为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了其研究能力。?
??? 2.本课程一直采用的是全国统编的一流教材,即北大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或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采用统编一流教材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均为硕士、博士学历,多数教师是教授、副教授职称(四人教授,二人副教授),目前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教授从来坚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由于授课教师学历高,职称高,知识全面,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中每个知识点都能讲深讲透,故保证了讲授的质量,深受历届学生的欢迎。
??? 3. 本课程历来注重教学的改革,表现在对配套教材和补充教材的编写及讲授方法、作业、考试、阅卷等环节的改革,同时在培养学生运用古汉语知识能力和研究能力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性的实验。另外,针对不同的专业制订了有所不同的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使不同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出版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汉语言文字学教材《音韵学通论》和《训诂学》,即将出版面向 21 世纪教材《中国传统语言学概论》。
5-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和全国同类课程的教学情况相比,本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专业方向齐全,可以同时招收文字、音韵、训诂、方言、语法五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文字、音韵、训诂、方言四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另外本课程注重传统语言学的教学,有悠久的历史,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国内同行誉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镇。由本课程考取的研究生自 81 年以来已愈 60 人,自 81 年以来招收的研究生已愈 130 人,由本课程考取的博士生已愈 40 人。本课程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5-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课程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三点:?
??? 1.尚未正式出版具有自己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
??? 2.教学录像资料和课程网上资源还不够健全。
??? 3.有关教学改革的论文发表较少。
6、课程建设规划
6-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 本课程拟在三年之内(即在 2008 年以前)出版《中国传统语言学概论》和《古代汉语》以及相应的补充教材,完成所有的教学录像和课程资源上网工作,发表一定数量的教改论文。具体步骤是:?
??? 1.2004 年— 2005 年,出版《中国传统语言学概论》和《古代汉语》。发表 2-3 篇教改论文。
??? 2.2005 年— 2006 年,编成《古代汉语》的补充教材并出版。完成部分教学录像和课程资源上网工作。发表 2-3 篇教改论文。?
??? 3.2006 — 2007 年,完成全部教学录像和课程资源上网工作,发表 2 — 3 篇教改论文。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 古代汉语基础 ????
讲授人胡安顺、王怀中,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学习指南、学习建议、规定教材、参考书目、授课内容(①文选;②古汉语知识)。共讲授 45 学时。
2.汉语言文字学 ????
讲授人胡安顺、刘琨,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学习指南、学习建议、规定教材、参考书目、授课内容(①音韵学;②文字学)。共讲授 45 学时。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参阅)?
?

说明栏
????本院与古代汉语课程密切相关的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课近年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主持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讲教师有邢向东(博士后,教授,博士导师)、韩宝育(副教授)、兰宾汉(副教授)、杜敏(副教授,博士),其中前三人均获得过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在国家级出版社中华书局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过学术专著和教材。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胡安顺 职称:  教授、博导
职务:  教研室主任
教师介绍: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胡安顺
性别
出生年月
1949.1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029-853081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29-85307094?
研究方向
汉语音韵学、春秋左氏学
所在院系
文学院
E-mail
 
huanshun2003@yahoo.com.cn
所在院系
文学院
E-mail
huanshun2003@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大文学院(710062)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课课程:
?? (1)古代汉语,语言类,含汉语本科、函授生、网络学院学生、自考生等,平均周9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1200人。
?? (2)汉语音韵学,语言类,汉语本科,平均周2学时,共5届,学生总人数约400人;
?? (3)汉语言文字学,语言类,含本科生、函授本科生、网络学院本科生,平均周5学时,共4届,学生总人数约1500人。
?? (4)《左传》选讲,语言类,含本科生、全校公共选修本科性、函授生,平均周4学时,学生总人数约600人。
?? (5)中国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硕士班学员,平均周2学时,共4届,学生总人数约22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设计课程四门——
?? (1)古代汉语;
?? (2)音韵学;
?? (3)汉语言文字学;
?? (4)《左传》选读。
???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5届共12人。主持毕业论文答辩五届共约60人。所设计课程授课人数共约2200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高师汉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教师司[1998]15号——Jso26A。1998—2001年,本人为项目主持人。该项目属国家级。 4、与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
?? (1)《音韵学通论》,独著,中华书局,2001年初版,2003再版,2004年第四次印刷;
?? (2)《试论在中小学及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陕西师大成教院学报,99年4期;
?? (3)《在高师开设“传统语言文字学概论”课的必要性及其教材的编写》,收入《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教育部组织编写),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 (4)主编《中国传统语言学概论》,即将由高教出版社出版。?
5、教学奖励: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师大,2000年。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项目:?
??? 1.《十三经辞典·左传辞典》,国家新闻出版署,1988-2005,本人主持《左传辞典》的编纂。
??? 2.《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现状与历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02—2005,本人负责子项“行政区划对方言的影响”。
??? 3.《汉语古今音对照字典》,社科类,自拟,2001—2005,本人主持。?
??? 4.《古汉语多功能字典》,社科类,师大重点科研项目,2001—2005,本人主持。?
论文:?
??? 1.《汉语辅音韵尾对韵腹的稳定作用》,方言,国家级权威,2002 年第1期,独著,人大报刊《语言文字学》2002年5期转载。?
??? 2.《“以”、“帅”的带领意义异同辨》,陕西师大学报,核心,2001.4期,独著。?
??? 3.《根据今音辨识中古音方法说略》,古籍整理学刊,2002.4期,核心,独著。
??? 4.《唐代洛阳诗人用韵考》,收入《庆祝<中国语文>成立五十周年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核心,独著。
??? 5.《唐代洛阳诗人用韵续考》,收入《汉语方言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核心,独著。??? 6.《商州市话的句类及其语气词》,在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上宣读,收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重要,独著。?
??? 7.《汉语声同义通特点浅论》,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4年6月27日,重要,独著。
获奖:?
??? 1.《汉语音韵学通论》,独著,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2000年7月。?
??? 2. 《汉语辅音韵尾对韵腹的稳定作用》,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2003年11月。???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