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重点是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检修、装配调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难点是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和故障诊断与排除。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
1、对于课程的重点内容,采用课内教学、课外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内教学采用模块化、综合化和理实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即整个课程的教学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每一模块为一个基本单元;教学时既可以按教材内容顺序讲授,也可以几个模块同步讲授;考核时既可以对单一模块进行单独考核,也可将几个模块组合在一起进行考核。每一模块都采用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化的编排,即将每一机构或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综合一起,尽可能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知识与能力的脱节。每一模块中的重点和难点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时边讲、边看、边做,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
课外教学主要通过聘请专家讲座、成立车迷协会、组织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放实验实训室、组织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教具制作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些课外教学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学生自学主要通过开放课程网络资源、实验实训室、图书馆、专业资料室等,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自学和训练的条件;并由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训练和考核项目、研究课题或指定参考资料及自学内容等形式,督促学生进行自学和训练。
2、对于课程的难点,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讲授较为复杂的汽车部件结构和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时,以启发式和研讨式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尽可能使多媒体动画与现场教学(实物、模型、电动示教板等)相结合,使教学直观明了;再通过实训教学巩固和加深。对于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内容,则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利用故障树分析故障原因,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并通过一些典型故障的录像、故障模拟台架等增加感性认识,再通过实训教学巩固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