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一级学科:  01 哲学
二级学科: 0101 哲学类 教学层次:  高职高专
负责教师: 陈文华 学校名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jpkc.zjvtit.edu.cn/eln/indexjp_out.jsp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16336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汽车运用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综合化课程。是汽车运用类专业四个专业综合模块(汽车发动机模块、汽车底盘模块、汽车电气设备模块、汽车性能与检测模块)中的主要模块之一,是汽车运用类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的结构、原理、检修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汽车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及汽车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基本能力。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综合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分为十个模块,每个模块都由理论和实践内容共同构成。在内容取舍上,重点突出当前企业应用的主流技术,并力求简单实用;同时充分考虑传统技术与当前最新成果与发展动向的衔接。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时数为176学时,11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18学时,实践教学58学时),通常安排二个学期进行教学。但根据各专业要求不同,在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上会有所不同。
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序号
?
模块
?
主要内容
??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1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基本原理、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热力循环和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16
14
2
2
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及受力条件、气缸体与曲轴箱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曲柄连杆机构的维护、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曲柄连杆机构故障诊断
28
16
12
3
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构造、进气控制系统、配气机构维修、配气机构异响诊断
16
8
8
4
冷却系
冷却系功用、组成、水冷系主要部件的构造、冷却系的维修、冷却系的故障诊断
6
4
2
5
润滑系
冷却系功用、组成、润滑系主要机件的构造、润滑系的维修、润滑系的故障诊断
6
4
2
6
化油器式供给系
化油器式供给系概述、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现代化油器、供给系其他装置、供给系的维修、供给系的故障诊断
16
12
4
7
汽油喷射式供给系
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概述、空气供给系统主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燃油供给系统主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子控制系统主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使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电子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的检测、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查
38
26
12
8
柴油机供给系
柴油机供给系概述、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辅助装置、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柴油机供给系的维修、柴油机供给系的调试、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故障诊断
30
20
10
9
发动机装配调试
发动机的装配、调整与磨合、发动机特性及试验
10
8
2
10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
气缸密封性的诊断、化油器式发动机不易起动或行驶时熄火的故障诊断、发动机工作不正常时故障的诊断
10
6
4
合计
176
118
58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检修、装配调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难点是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和故障诊断与排除。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
1、对于课程的重点内容,采用课内教学、课外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内教学采用模块化、综合化和理实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即整个课程的教学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每一模块为一个基本单元;教学时既可以按教材内容顺序讲授,也可以几个模块同步讲授;考核时既可以对单一模块进行单独考核,也可将几个模块组合在一起进行考核。每一模块都采用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化的编排,即将每一机构或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综合一起,尽可能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知识与能力的脱节。每一模块中的重点和难点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时边讲、边看、边做,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
课外教学主要通过聘请专家讲座、成立车迷协会、组织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放实验实训室、组织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教具制作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些课外教学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学生自学主要通过开放课程网络资源、实验实训室、图书馆、专业资料室等,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自学和训练的条件;并由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训练和考核项目、研究课题或指定参考资料及自学内容等形式,督促学生进行自学和训练。
2、对于课程的难点,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讲授较为复杂的汽车部件结构和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时,以启发式和研讨式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尽可能使多媒体动画与现场教学(实物、模型、电动示教板等)相结合,使教学直观明了;再通过实训教学巩固和加深。对于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内容,则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利用故障树分析故障原因,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并通过一些典型故障的录像、故障模拟台架等增加感性认识,再通过实训教学巩固提高。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