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 一级学科:  01 哲学
二级学科: 0101 哲学类 教学层次:  高职高专
负责教师: 刘静林 学校名称: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www.csww.cn/jpkch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6950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 本学院是一所民政社会工作类的高职院校,主要为全国民政系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优良品质,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相关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我国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本校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源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本课程作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原为社区建设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古今中外关于社区的先进的、经典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区建设的范围和内容及方法,了解全国各地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对我国的社区建设有一个框架性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社区建设基本理念和社区建设基本实务能力,能够围绕社区建设工作而进行基本的社区调查、社区沟通、社区分析、社区策划与设计、社区工作组织实施、社区工作评估和总结等,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社区服务等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以便毕业后能够胜任全国各地的社区建设工作。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一、理论知识模块(44学时)
(一)基础知识:社区、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建设(8学时);
(二)社区建设管理知识: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城市社区建设运作机制、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12学时);
(三)组织与队伍建设: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8学时);
(四)社区建设分项内容: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保障(16学时).

二、实践知识模块(28学时)
(一)基础实践知识:关于社区概念的辨析讨论、社区的地域要素、社区的人口要素、社区的分类、城市社区类型兼城市化进程调查、城市社区类型兼城市化进程调查、关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概念的辨析讨论(4学时);
(二)管理实践知识:街道体制中的条块关系观摩 ,“一站式”窗口服务、社区参与、参与并观摩社区选举(或竞聘)、对学校所在社区资源的认识、社区组织资源的开发(6学时);
(三)组织实践知识:社区组织产生的原因、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社区工作理念培养、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调查(6学时);
(四)社区建设分项实践知识:社区广场文化活动策划、社区教育------市民学校、社区服务总体规划、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计方案、社区环境保护、创建一个小型的社区环保组织(兼社区组织技巧训练)、社区卫生资源问卷调查、参与社区义诊、家庭暴力的调解、不良行为青少年小组辅导、外来工维权服务、考察观摩社区“两站”(12学时)。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 掌握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清楚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及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社区建设基本理念和实务能力,积累社区建设的初步经验。

难 点:
?????????? 培养学生的社区建设的理念和实务能力。

解决的办法:
??? 1.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指导学生预习和课外阅读;
??? 2.教师运用多元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
??? 3.将校内模拟训练、实训和校外实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断积累社区建设的基本经验,在行动过程中去养成社区建设的理念和能力;
??? 4.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务能力的培养交叉安排,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与实务操作训练的交替过程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 5.校内专职教师与实践领域兼职教师结合起来,让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感受更丰富。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实践教学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主要有三点:
1.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中学习。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交叉融合中不断提升和积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学校中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训室教学,情境模拟中实践,积累初步的或者是间接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二是通过在社区中的实践,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独立完成社区的实践工作,获得真实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两者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2.通过直接经验学习。有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会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学生在自己亲自做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感悟,不断积累,逐渐成长。
3.在求新求变中学习。社区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不断变化,不断有新的知识和做法,通过深入实践活动及时了解到社区建设的变化与发展,吸收新的知识与技能。
??

效果:
??????? 总的来说,实践教学效果很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致高,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与人沟通协调协作等素质得到提升,三是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流程,四是养成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五是建立社区建设的意识和视角,六是提升了学生的社区建设基本技能。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是高等教育课程的重要参考资料。目前选用的教材是本课程组主讲教师史铁尔副教授任主编、课程负责人刘静林教授副主编的《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另还有两位主编和副主编),已于2005年公开出版,该书为高职教育社区工作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为全国统编教材,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为高职教育开发的社区建设教材,该教材编写人员均为学识水平较高、具有社区建设实务经验的人员,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实用性强。适合高职教育使用。从使用一年半的情况来看,教材的社会反响很好。
???????? 为了满足课程实训的需要,我们着手自编了《社区建设实训指导书》,配合理论教材使用,与社区建设骨干人员联合着手编写一册《社区建设案例集》。

扩充性资料:
??????? 由于社区建设开展不久,该课程在全国高校开设的时间不长,资料的积累比起其他传统课程来说比较受限制,我们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中,内地已出版的资料我们购置了,还通过交流活动置有各地社区建设工作资料。此外,我们特别利用了我们与香港交流频繁的优势,从港台获得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作为参考资料,目前我院接受了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捐赠的大量相关书籍和杂志;同时,我系老师利用赴港台学习交流的机会,购买当地的专业教材及辅助资料,相关资料达3万多册。我们还订了大量与社区建设相关的报纸和期刊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使学生在利用扩充性资料方面有比较好的条件,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及专业兴趣的培养等很有益处。
?
实验教材教学效果:
??????? 配套实验教材是由刘静林教授自编的《社区建设实训指导书》,该书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便于上实训课使用,在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也通过访谈进行了解,学生反映:教材实训项目基本合理(90%),教材的目的和要求明确(96%),教材实训内容安排充实(93%),教材实训各环节的安排较为合理(87%)。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认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得好,巩固了正确的理论知识,矫正了欠合理的理论知识,学到了一些新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社区建设一些基本的实际技能。实践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境:
1.校内实训设施创全国一流。我校大力支持本课程的建设,投资60万元建成由具有单面镜和同步传送图象的四间案工作室和两间小组工作室、一个社区居委会模拟实训室和一间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模拟实训室组成的课程实训设施体系,面积达500平方米。实验室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学生能够在这里进行此课程实践教学部分的模拟训练;
2.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网络。我们注意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学院与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政府于2001年签订了《社区共建协议》,由社会工作系帮助雨花区发展社区建设,雨花区内所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均成为本课程的实训基地,另外我系还与长沙市的其他城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先进的社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课程实训基地。在社区建设发达的城市也设有实习基地,如: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沈阳、福建等地区,供学生寒暑假课程实习使用。实训基地形成网络。学校很重视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如2001年一次性为岳麓区望月湖街道兴建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捐款一万元。还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支持。效果很好。学生去实习时普遍受到热烈欢迎。

网络教学环境:
???? 1.充分利用我系主办的“中国社会工作网”(
http://www.csww.cn)这一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学习与交流,网站开设社区建设专题版块介绍国内外社区工作方面知识和成果,设论坛,让课程组教师和优秀学生做版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与同学分享学习中的收获等。
??? 2.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指导。
??? 3.向学生介绍重要的社区建设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拓展课程学习。
??? 4. 建设课程网站。我们在建设精品课程过程中不断将课程资料、电子课件、学习指导、阅读指导等上传网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此课程,教师可以通过网站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 5.专设社区建设课程电脑教室,教室配有十台专用电脑,学生可以在这里通过网络学习社区建设知识和社区建设软件的运用。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教学方法:
???????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很多时间老师只是辅助者,学习是自我经历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发现的过程、积累的过程的这些理念,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改革,运用了多元教学方法:

?????? 1.参与式教学法。如当学习“社区建设运行机制”时,为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就将学生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组,每个小组约十个人,每个组将社区运行的模式设计出来画在纸上,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讲解。该方法调动了每个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结合,效果很好。

???????2.案例研讨法。如当学习“社区环境建设“时,为了让学生对环境建设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我们会运用一些典型的环境建设方面的案例,让学生来讨论。使同学们能够通过案例的分析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学生特别活跃,效果很好。

?????? 3.模拟教学法。如在学习”社区组织建设“时,为了让学生对社区组织体系有一个概念,我们就会通过实验室的模拟使同学们能够感受比较仿真的工作环境,并在这个环境里处理社区建设事务,使同学们能够基本了解社区组织建设的框架,在真实进入社区前有一个过度性学习,效果也很不错。

?????? 4.经验教学法。如在学习“社区服务”时,就让同学进入到社区为居民开展服务。在全真的环境里进行学习,通过经验的积累、问题的解决、自我的成长,学习到个别化的有效的知识,掌握有效的实践能力。效果也很好。

?????? 5.音像教学法。我们平时收集一些与社区建设有关的音像资料,在课前让学生观看,带着问题去看,看后分享,这对提升学生的意识和视角特别有效果,同是一件事情,有社区意识和没有社区意识的视角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我们在学习“社区志愿者”时就运用了这一方法。

?????? 6.项目教学法。结合社区建设我们申请到了一些相关的项目,如湘西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我们让学生参与进来做项目的各个环节的事情,如做调查、做项目设计、组织实施、项目评估等。学生通过这个经历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

????? 7.问题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探讨,我们就让学生结成一个一个的小组去研究问题,一个小组一个问题。教师提供指导,每个小组自己决定研究哪个问题,到一定时间就经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发表。通过这一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 事实证明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学生从不知道社区组织为何到能够协助社区组织进行选举等活动。上课的规模有时是一个班在一起上,有时我们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十个人左右的小组进行。

信息技术运用:

???????? 本校信息技术运用条件不断改善,每个教研室都配备了比较高极的电脑,并都可以上网,教师可以在这里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可以制作电子课件,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我们课程组教师每个人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制作电子课件,能运用网络资料,能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沟通等。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我们自己建立的中国社会工作网、社区建设课程网站、社区建设电脑教室等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共享。使传统的教学工作大为改观。信息量大了,交流面广了,沟通多了,探讨深入了,上课生动直观有趣了。效果很好。

教学手段:
???????? 我们的理念是综合运用多元教学手段,以现代教学技术为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主要运用PPT、多媒体、影视、各色纸笔、社区进入、督导跟进、同学分享、读书沙龙、撰写日志等。

作业:
?????? 我们的理念是通过作业让学生与老师交流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探索研究能力,拓宽知识面,巩固已学知识,去反思与感悟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1.每章后有习题,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做,教师抽查;
??? 2.老师根据课程学习目标需要布置的课外练习题,这部分主要是开放题,要求学生查资料,自己思考,做初步的研究;
??? 3.实务性题,要求到社区去实践,然后写出实践日志和报告。
?

考试:
??????? 我们的理念是考学生对课程参与度,考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贡献,考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起来的一些意识,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结合;考出学生的特点和真实水平。平时成绩(包括对课堂的出席、参与度、参与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计20%,实际操作占30%,期末卷面考试(从试题库中抽取)占50%。所有考试均突出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并不断完善六套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和六套实务操作考试题库。通过三年的运用,效果很好,学生反映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培养了实际能力,对培养同学们的习惯和意识也有明显的效果。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