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医学(卫生)统计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医学(卫生)统计学 一级学科:  10 医学
二级学科: 1002 预防医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孙振球 学校名称:  中南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netclass.csu.edu.cn/jpkc2006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6137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中南大学是全国“211”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大学,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每年招生近万人,生源质量不断上升。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有关医学科研设计与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医学生学习医学相关课程,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所必须掌握的工具。医学统计学是各层次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方法学课程。《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是临床医学等专业《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课程中的必修课。
2、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目标:
《医学(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医学生系统地掌握医学常用统计方法及其常用统计软件的实现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理论课程的内容,并结合各自的专业进行讲解。
2、把科研成果,比如“综合评价方法在医学中的应用”(已编入全国统编教材)引入到教学中;采用教改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从以前的“基本统计学”的内容扩展到计算机软件、高级统计学方法等,如“量表的制定及其数据分析”、“统计预测”等。
3、采用多种形式: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进行理论课的讲授,比如“统计预测”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讲座。
4、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设计”、“原始数据的整理与筛选”、“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在论文中的正确表达”、“科研论文撰写中的统计学问题”等。
?
理论课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五年制临床医学及其他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序号
知识模块
对应的学时
五年制临床医学及其他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1
基本概念
4
6
6
2
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6
9
10
3
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4
6
10
4
等级资料的统计分析
2
3
3
5
直线回归与相关
2
6
3
6
卫生业务统计
0
4
0
7
多因素试验
0
0
4
8
多因素分析
0
6
14
9
综合评价等
0
2
6
10
科研设计
2
6
0
?
合计
20
48
56
?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重点:
① 研究单位、变量及资料分类、总体、样本;
② 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描述,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③ 相对数的种类及率的标准化,率(构成比)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④ 等级资料的假设检验;
⑤ 直线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及其假设检验;
⑥ 实验设计三要素,实验单位随机分配的方法,随机抽样方法和随机分配方法,样本含量估计,实验设计、调查设计和临床试验的特性;
⑦ 医学人口、疾病和死亡统计常用指标;
⑧ 析因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的原理;
⑨ 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的回归系数及优势比;
?
2、课程难点及解决办法:
① 抽样误差的概念: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抽样试验,如:从同一总体中重复多次不同样本含量情况下的抽样,比较各次标准误的大小,通过计算统计指标及绘制统计图表等多种形式说明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
② 假设检验的统计思维:将假设检验的基本统计思维与医学实例相结合,从待解决的问题出发逐步介绍思考逻辑及问题解决的步骤,加深理解;
③ 方差分析的变异及自由度分解:通过数理推导对各种常见方差分析的模型进行变异及自由度的透彻分析;
样本含量估计:根据已有条件,掌握用公式法或查表法确定样本含 量的实际应用;并且掌握根据不同科研设计类型及已有条件选用不同计算公式估计样本含量。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
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鉴于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与医学、统计数学及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的交叉学科,结合当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求情况,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科研素质打下坚实的统计学基础。
?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时设计: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约2个星期)、进行专题毕业论文设计(约3个月)。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本课程逐步增加实践课的学时。目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达到1.5:1。此外,还开设了为期四周共32个学时的统计软件选修课,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2)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医学实践,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并结合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的设计。
统计学中的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医学生来说,尤其困难。医学生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形象体会和加深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合医学期刊,分析和讨论论文中的统计学方面的不足与错误,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融合中加深对统计思维的理解和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结合教师医学科研课题,讨论和分析统计学问题;通过医学统计学专业网站,拓展实践的空间。
融医学(卫生)统计学理论知识于实践中,通过实际课题和数据的处理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3)形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配合计算机上机操作及研究课题的实际调查与数据分析。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医学实践、计算机、统计软件,将知识点集成在不同的案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组对各自的结果和结论进行陈述,最后由老师归纳和小结。其特点是营造既独立思考又热烈交流的课堂氛围,加深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网络实践教学设计:学生课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专业期刊论文下载,分析和讨论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
通过教学网页,开展网上论坛,由教师实行网上答题。其特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展学生的实践领域,活跃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
通过以上设计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播密切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潜力。
?
主要特点为
(1)教育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索未知的钻研精神、主动摄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紧密结合。
(2)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活跃学生的统计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潜力。
?
2、效果:
1)通过统计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形象体会和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卫生)统计学并不是远离自己学习工作的课程,而是一个非常有益并且可以驾御的工具;
2)通过案例讨论,密切了与医学实际的联系,调动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实用性。
3)通过统计软件的操作,克服了医学生对数值计算的畏惧,改变了“只有统计专业人员才可能做统计分析”的错误观点,并且通过软件操作,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统计方法的选择和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的能力。更多实例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提问和讨论的同学明显增加。
4)通过专业网站的课外实践,拓宽了学生的实践领域。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专门的讨论版块使一些不敢面对面与老师交流的同学可以大胆发言。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
1教材使用与建设:
1)选用优秀教材
全部选用近5年国家立项的规划教材,同时积极引进国际流行的英文原版教材。
近年选用的教材有:
① 《医学统计学》:孙振球主编,徐勇勇副主编? 供七年制临床医学学生使用
② 《医学统计学》:徐勇勇主编,孙振球副主编?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及其它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③ 《卫生统计学》:方积乾主编,孙振球副主编? 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④ 《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陈平雁主编孙振球 徐勇勇主审? 供统计实验课参考
⑤ 《Medical Statistics》(原版教材)? 供双语教学用
2)狠抓教材建设
近5年,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研究生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6本。其中:研究生规划教材《医学统计学》获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
?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加强辅导教材和医学统计学专著的不断扩充
近年来,本课程组主编和参编专业辅导教材10余本。如:《医学统计学习题解答》、《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医学统计学学习辅导》、《SPSS实习指导》等。
2)设置专门的医学统计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常年免费开放统计实验室,供学生课后进行统计学实验。
4)购买国际知名统计软件SAS,供学生主动学习和实际操作与国际接轨的统计软件。
?
3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我室自编了面向卫生统计学初学者、临床医生和卫生相关人员的统计软件上机实习指导《SPSS 实习指导》,并在硕士研究生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将统计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枯燥的统计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开设该课以来,在学生中反映很好;选修该课人数在逐年增加。学生的反馈意见中充分也肯定了该方式的教学方法,认为是将统计分析方法和科研实际工作良好结合地体现。
?
4实践性教学环境:
1)1998年 建立统计实验室,配置30台386型计算机,局域网连接。
2002年 扩充统计实验室,配置60台486型计算机,局域网和Internet连接。
2006年 与湘雅计算机中心协作,配置300台486型计算机,局域网和Internet连接。
2)购买国际知名统计软件SAS,供学生主动学习和实际操作与国际接轨的统计软件。
3)定期开展实践讨论课,学生自主立题,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集中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5)以我室已申报标书为蓝本,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培养理论知识和科研实际相结合的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
?
5网络教学环境:
建立医学统计学咨询网站http://www.xybms.com/bbs/boards.asp
or?? ?http://stat.xysm.net/bbs/boards.asp)
网络平台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网上答疑、网上答题、网上理论讲授、课件下载、医学统计学论坛等。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师生之间的交流。网络内容定期更新,目前试运行情况良好。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
?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1)研究式教学
结合文献和教师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深入讲解,对尚有学术争议的问题和理论前沿观点,则指导学生查阅本课程相关学术期刊,师生一起交流研讨,以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撰写研究论文。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
2)以问题为中心教学(PBL教学)
课后留下问题,让学生事先自行准备。然后在下次讲课时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Seminar教学形式)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医学实践、计算机、统计软件,将知识点集成在不同的案例中,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询等各种途径,由学生事先自行准备。每学期开展5次,每月1次,每次以该月所学知识为中心,设置问题,展开讨论,促进该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组对各自的结果和结论进行陈述,最后由老师归纳和小结。其特点是营造既独立思考又热烈交流的课堂氛围,加深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
4 双语教学
既能保证知识的正确传授,又能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5)课外辅导
指导学生查阅本课程的专业学术期刊;并结合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设计”、“原始数据的整理与筛选”、“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在论文中的正确表达”、“科研论文撰写中的统计学问题”等。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兼顾。融知识传授、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于一体。
6)网络互动式教学
利用网络开展互动式教学,建立了教学网页,制作了网上多媒体课件供阅读下载,开展了网上论坛,实行了网上答疑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师生之间的交流。
?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经十余年的教学改革,本课程已从 “一支粉笔、一把刷子”的单一授课手段逐步发展到现今拥有现代化、多样化的“立体式”教学手段。
?1)电子化教学技术的全面应用 ?
近5年本课程全面应用了电子化的教学手段,建立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媒体系统教学,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
教学改革使一切传统的和现代的教育技术均有用武之地。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本课程开设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设置了十台宽网电脑。通过校园网,学生可查阅各种专业文献等;通过本课程的专业网站,学生可下载多媒体课件、参阅复习题、观摩网上教师授课等,进入本课程主讲教师主持的网上论坛可参与答疑、咨询等活动。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效果。
??
3、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作业教改举措:
????????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布置了内容适当、题量适中的作业,并定期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供学生上机操作。老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讲解。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定期开展作业讲评。我们经常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独特的解题方法讲给学生,这比教师讲题更引人入胜,必要时可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可活跃气氛,还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错误进行细致地分析讲评。
2)考试教改举措:
?????? 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考核学生对不同知识面掌握的情况;实行考教分离,避免“猜题”和“漏题”的现象。对选修《统计软件课》学习的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考核。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