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医学伦理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医学伦理学 一级学科:  12 文化素质教育类
二级学科: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张金钟 学校名称:  天津中医药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12259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本科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素养、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其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医学伦理学课程开设于1980年,在同类院校起步较早。经过27年的建设与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从专题讲座到系统授课,从选修到必修,从单纯课堂讲授到课堂教学与载体建设、课下实践有机结合、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统一,从本科生的必修课到以专题课的形式向研究生、留学生扩展,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交相呼应结合特色显著的教学系统,成为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理论教学
1.教材?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了科学、严谨、稳定的原则。1980年,课程设置之初,没有正式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教材,我校授课用的是教研室自编讲义。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于1990年正式出版了由我校吴咸中教授和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温克勤研究员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现代临床医学伦理学》。1995年,这门课程教学进一步深化,我校张鸿铸、张金钟主编的《医学伦理学论纲》由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以后的10年中,《医学伦理学论纲》一直为我校医学伦理学课程教材。该书于2000年获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张金钟教授组织全国部分医学院校专家、学者,对《医学伦理学论纲》一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重写,于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该书被确定为五年制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现在,该教材已被评定为全国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这本教材有5个特点: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教材不仅将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贯穿教材的一条主线,而且在专设的“附录”部分中收入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按医德养成规律开展教学基地建设”、“医学伦理学的生长点”三部分内容。引导教师、学生要在医学人文科学性质的平台上认识和研究医学伦理学,要在医德养成规律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既有指导作用,又具启发性。②吸纳了多年来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如,教材通篇贯彻了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的道德传统结合、与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结合、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医务工作的先进事迹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的原则;介绍了在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中收到显著效果的教学基地系统建设的方法、途径、效果,为国内外首创。③借鉴了国内外医学伦理学教材的优长。成功地应用了国外的案例教学方法。如坚持正面教育,避免了案例选择不当导致的副效应。尤其注重选用了中外医学发展史上医学家崇高道德境界和当代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模范事迹等。④密切结合了医学发展和当代医疗卫生活动的实际,揭示了医学进步和当代医疗卫生发展的道德本质,回答了现实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如,在绪论部分专设一节阐述新医学模式建立的伦理学意义;引用了抗击SARS中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助患者的典型事例;开辟一章专门阐述了循证医学的道德本质;社区卫生服务与道德进步的关系等。⑤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指南》“医学伦理学部分”的内容相对应。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医师必须参加且必须通过的考试,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应当包括考试指南中医学伦理学部分的内容。
综观我校医学伦理学教材建设的历史,从1980年、1990年、1995年、2005年,从逻辑、内容、体例到文字,都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为提高这门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大纲和标准化讲义? 上个世纪80年代,正式的教材编写之前,教学大纲不但统领着教学,而且统领着教材编写。1990年,我们调整了教学大纲,增添了“医德传统”与“医德基本理论”的相关章节,使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理论性进一步增强,我校第一本教材就反映了这个调整。1995年,医学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我们及时更新了教学大纲,增添了“医学目的的调整与医学道德”、“医学高技术与医学道德”、“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道德”、“生命道德理论”等内容;1998年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素养,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了“医德范畴(权利义务、情感良心、审慎保密)”的内容;1999年,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医疗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进一步修订大纲,增添新的章节——医疗人际关系理论,以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医疗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2005年,为了使理论教学更系统,新增了“医德基本原则、医德规范”的章节。目前,我们的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养成,还包括医学技术的伦理分析、医学研究道德等。
标准化讲义是这门课程管理的一个创新,开始于1998年。标准化讲义介于教材与讲稿之间,是强化教研室教学研究活动的产物。标准化讲义是每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遵行的讲义。标准化讲义充分体现了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和集体的智慧。标准化讲义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但这个标准的水平并不低,他凝结着老教师多年的经验。标准化讲义是动态的,教师们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新的理论观点、新的案例经过教研室集体认定后,不断充实进标准化讲义,也为教材的修订奠定了基础。
3. 教学方法 ?1994年,我们提出了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的道德传统相结合、与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相结合、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医务工作的先进事迹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五项基本原则”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贯彻的,这些教学方法包括:
案例教学法:在讲授方式上注重转换教学模式,以启发式为主的教学代替传统的灌输为主的教学,创立案例教学法,结合大量的案例讲授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医疗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讲授医德原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兴趣,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法:一方面,划分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其对见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引导学生用医学伦理学知识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教学基地,用直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1998年,只在部分章节使用多媒体课件,2001年,开始在试点班全程使用教研室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2002年,各教学班均开始系统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网络: 课程的网络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在校园网上,已有了相应的网页。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典型案例、重要的医德文献及教研室教师的简况等,学生都可以点击浏览。 “生命意义展室”也实现了网上在线参观,学生撰写的观后感也可以在网上交流。
4.考试? 1997年,随着案例教学模式的逐渐成熟,在考试的题型上增加了案例分析题,主观论述、案例分析在考核中的比重由原来的20%增加为40%;2005年,开始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放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简答、填空等题型,代之以教学基地观后观、案例分析、论述等题型,进一步加大了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考核的力度,考试的内容也逐渐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医疗实践贴近。
2001年本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