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艺术教育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孟抗美 1953-07-13 教授 文艺学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朱红素 1955-01-06 教授 文学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刘玲娣 1956-12-06 教授 文学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苏丽敏 1961-08-29 副教授 音乐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张春霞 1961-04-10 讲师 书法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方有才 1973-09-02 助教 美术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张培燕 1980-01-20 助教 音乐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马晶晶 1978-03-02 助教 文艺学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本课程组共有教师8人。
职称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助教3人,高级职称占50%;
学历结构: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1人,学士3人;
年龄结构:50岁以上3人,40—49岁2人,40岁以下3人;
学缘结构:河北大学毕业2人,河北师大毕业3人,北京师大取得学位1人,河北师院毕业1人,东北师大毕业1人。?
课程负责人孟抗美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校文学、文艺学、艺术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教研成果和奖励,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主讲教师朱红素教授、刘玲娣教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功底,取得多项科研教研成果和奖励。
主讲教师苏丽敏副教授、张春霞讲师均为资深艺术家(张春霞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发表音乐、书法作品多部,艺术造诣深厚。
年轻教师方有才、张培燕、马晶晶均为全国重点大学美术、音乐、文学专业毕业生,几位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为“艺术教育”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本栏目佐证情况请参见课程网站)
本课程是课程组于2001年进行教学改革中开发创设的。创设五年来,课程组围绕着本课程的建设实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取得了多项教学研究成果,使课程建设逐步完善。
1、教学研究成果《文学艺术教育》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成果对艺术教育课程的理念特征、运作方式、教育内容、功效价值进行了理论层面和运作层面上的系统研究探讨,解决了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教学运作模式。
2、教学研究成果《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型师资》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成果探讨了基础教育改革向高校师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举措。
3、教学研究成果《教师素质论》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三等奖。本成果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全面探讨,为面向师范生的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
4、教学研究成果《高校“综合素质教育”教育模式研究》获保定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本成果对高校“综合素质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论证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校“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对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和内容等作了详细探讨。
5、教学研究成果《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刍议》获教育部颁发的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三等奖、河北省教育厅颁发的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一等奖。另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关于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这些成果研究总结了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形式基本上都是以培养艺术家的专业艺术教育为主,如培养画家的美术专业、培养歌唱家或演奏家的音乐专业等。为突破这种传统格局,素质教育面向各专业学生推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其课程设置理念:一是必须区别于传统的专业艺术教育,不以艺术知识的学习和艺术技巧的掌握为本,而是以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精神的塑建为要;二是不能把公共艺术教育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教育,而是以形象的、感性的独特方式,以真、善、美的综合效应对受教者的人格人性进行塑造,其特色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6、教学改革案例《用艺术叩开创造之门》获全国“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本成果通过三个教学案例的具体分析,探讨了将艺术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合起来,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成果分析论证表明,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艺术活动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创新思维训练、自由创意训练,用艺术活动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是实现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
7、教材建设项目《艺术教育》获保定市社科成果一等奖。本成果解决了课程建设配套教材。
8、教学研究论文《文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功能实现》。探讨了文学的艺术教育功能,提出把文学纳入艺术教育范畴,开展以文学为媒介的艺术教育,改变长期以来人文教育中忽略文学的艺术功能而只将其作为知识传授的状况。
9、教学研究项目《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本项目研究探讨了新世纪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趋势,确立了新世纪艺术教育理念。
10、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内容整合”。近五年来,围绕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整合。
第一,教学活动的整合。“艺术教育”课程是以参与艺术活动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的,本课程将三个方面的教学活动整合在一起:一是艺术一般知识的讲授,这是进行艺术活动的前提;二是必要的艺术技法训练,虽然公共艺术教育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人格塑建,但适当的艺术技法训练在教育运作中也是十分必要的,意在通过训练与体验的过程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性情;三是艺术作品的欣赏品鉴,这是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知识讲授、欣赏品鉴、技法训练三方面整合为分而统之的有机整体,共同形成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科学系统。
第二,艺术门类的整合。我们不但把音乐、绘画、书法这些经典艺术门类融会贯通,整合在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系中,而且还创造性地进行了课程整合,分解了原来的“大学语文”课程,把其中的文学部分纳入艺术教育。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一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文学常常是作为一种文化知识(如中小学语文课)和专业知识(如大学中文系)向学生传授,而它作为艺术对接受者的陶塑功能却被淡化了。即使在高校的非中文专业的“大学语文”课中,文学也常常是以需要记忆的知识面貌出现。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将那些优秀的文学名篇肢解为ABCD选项的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其实,这门课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受到熏陶,并能更好地去驾驭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这门课之所以没有收到最佳效果,是因为课程设计本身是存在着缺陷的,即过分强调了知识性。我们从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入手,将其整合为两门课程。将课程中的汉语写作部分分离出来作为技能课“汉语与应用写作”,而将其中的文学作品部分分离出来融入艺术教育。这种整合,既实现了对旧有课程的优化处理,又完善了艺术教育。因为,文学以其深刻的思想性而在一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在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艺术境界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且,文学以其语言媒介的大众化和操作上的简单化,在艺术教育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语言技法往往比线条、旋律等技法更容易为受教者所接受和掌握,因而在审美意象的观照感悟和意象创造的操作训练中更为直接和简单易行。将文学纳入艺术教育,不但开发了文学的艺术功能,而且使艺术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教育功能的整合。我们以艺术的审美与非审美教育功能为依据,适应人的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综合设计教学内容。比如,为了使学生增加对艺术的了解,我们设计了“叩开艺术之门”单元、“溯游历史之河”单元;为了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我们设计了“感受形式之美”单元;为了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进行情感体验,获得理性升华,我们设计了“拨动情感之弦”、“沐浴理性之光”单元;特别是为了适应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精心设计了“展开想象之翼”单元,训练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想象创新,在艺术创造中想象创新。每一单元既涉及多种艺术门类,又包含知识讲解、鉴赏品评和技法训练等多种艺术活动,若干单元的组合又涵盖了教育功能的多个方面。这种多方位的综合不但将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多种艺术整合在一起,而且还将欣赏、创作、批评等多种手段整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将艺术教育的多种功能和效应整合在一起,以开阔的艺术视野给学生真、善、美全方位的陶冶塑造。
本课程内容设计上涉及大量的艺术作品,我们在选篇上既照顾到传统经典,又关注到最新动态,红楼梦、贝多芬、巴尔扎克、梁祝、《清明上河图》、达芬奇固然是我们的保留节目,《还珠格格》、《侏罗纪公园》、现代派绘画和最新科幻小说也是我们的热门话题。使这门课以穿越古今、横跨中西、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赢得了学生的青睐。
?
3-4师资培养
???
以精品课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1、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专业业务的关心和培养,为他们创造多方面的提高机会。
①指导青年教师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强化教学科研意识;
②鼓励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勤奋著述;
③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④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学位,提高学术水平;
⑤指导青年教师参与“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
2、坚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负责其师德和专业指导,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本课程组现有青年教师张培燕、马晶晶2人,课程负责人孟抗美教授均与之制订了培养计划,定期听课、研讨、交流备课教案,指导论文写作,传授自己多年教学、科研的经验和体会,鼓励青年教师们在思想、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2003年,孟抗美教授主持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校‘综合素质教育’教育模式研究”,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在其指导下,2位青年教师完成了部分章节的写作。2005年河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组织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在孟抗美教授指导下,2位青年教师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写作,并获得了省级三等奖。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张培燕目前在读硕士。
通过以上一些措施,目前我们已基本形成结构较为合理、教学改革意识强和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孟抗美 职称:  教授
职务:  教学部主任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孟抗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3年7月?
最终学历: 大学? 职称: 教授? 电话: 03125099156 13933255998?
学位: 硕士? 职务: 教学部主任? 传真: 无?
所在院系: 保定师专综合素质教学部? E-Mail: mengkangmei@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保定市七一东路保定师专综合素质教学部(071000)?
研究方向: 文艺学?
1-2教学情况
1.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 ①艺术教育?? 公共课?? 周2学时?? 4届学生?? 总人数5996人
????? ②创新教育?? 公共课?? 周2学时?? 1届学生?? 总人数41人。
2.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研究》(编号SZ050301),河北省教育厅,2005-2006。
3.近五年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和著述
?? ①论文《关于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保定师专学报,2003.1.
?? ②论文《文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功能实现》,保定师专学报,2003.3.
?? ③论文《用艺术叩开创造之门》,保定师专学报,2004.4.
????? ④编著《艺术教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8.
????? ⑤教学案例《几米漫画再命题》,保定师专报,2005.5.20.
????? 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刍议》,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科学报告会,2005.9.
4.近五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①专著《文学艺术教育》2003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②专著《高校“综合素质教育”教育模式研究》2005年获保定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保定师专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 ③教学案例《用艺术叩开创造之门》2005年获全国“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 ④本课程课件2003年获保定师专首届优秀课件评比一等奖。
?? ⑤2003年授予保定市“名师”称号。
?
1-3学术研究
1.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 ?①《高校“综合素质教育”教育模式研究》(编号0010040),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2-2003,本人为主持人。
????????? ②《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9-2004,本人为主要研究者之一。
? 2.近五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学术著作
???? ①专著《文学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独著。
???? ②专著《高校“综合素质教育”教育模式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第一完成人。
???? ③合著《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撰写独立章节。
???? ④论文《天光云影共徘徊》,保定师专学报,2002.1.独立完成。
???? ⑤论文《东风吹水绿参差》,保定师专学报,2002.3.独立完成。
? 3.近五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 ?①编著《艺术教育》2005年获保定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②专著《文学艺术教育》2003年获保定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著。
???? ③论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刍议》2005年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评选三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评选一等奖。
????????? ④2004年授予“保定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 ⑤2004年授予保定师专“学科带头人”称号。
?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朱红素?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5年1月?
最终学历: 大学? 职称: ? 电话: 13582221388?
学位: 无? 职务: 副校长? 传真: 无?
所在院系: 保定师专综合素质教学部? E-Mail: Zh-hongsu@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保定市七一东路保定师范专科学校(071000)?
研究方向: 艺术学?
2(1)-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 ①艺术教育? 公共课? 周2学时? 2届共928人
?? ②影视欣赏? 专业课? 周3学时? 3届共196人
2、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论文96人
3.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 《大学语文作文技巧》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①2002年获省优秀教师称号
? ②2002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③2003年获保定市十佳巾帼英雄
? ④2004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2(1)-3学术研究
发表的学术论文
?? ①《左琴科幽默艺术理论探析》,《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 ②《东方文化的双重超越与再生》,2001年5月中国北京大学东方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③《找回语文教育的精神价值》,2001年12月香港教育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④《东方文化的双重超越与未来命运》,《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核心刊物)2002年第3期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苏丽敏?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1年8月?
最终学历: 大本? 职称: ? 电话: 0312-3373683?
学位: 学士? 职务: 无? 传真: 无?
所在院系: 保定师专音乐系? E-Mail: 无?
通信地址(邮编): 保定市农业局宿舍2-3-301(071000)?
研究方向: 艺术学?
2(2)-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 ?①声乐? ????专业课? 周16学时 ?5届185人
?? ②合唱指挥? 专业课? 周2学时?? 2届40人
?? ③艺术教育? 公共课? 周2学时?? 2届12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 ①论文指导11篇
?? ②实习指导 30人
3.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 ①《谈诵读中的情、气、声艺术》《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第二作者。
?②《浅谈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美与时代》,2003年12月下半月
?③编著《口语表述与训练》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12月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论文《从音乐教学中感悟“雅俗共赏”的深刻内涵》,荣获教育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论文评选三等奖(2005年7月),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论文评选一等奖。
?
2(2)-3学术研究
发表的学术论文
?? ①《辽宁汉族民间歌曲的分类及特征》《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第4卷。
?? ②《浅议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迥异》《东北亚论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7月,
?? ③《辩证地看待声乐学习中的呼吸》《中国新教育》2004年第三期
?? ④《音乐的雅俗共赏》《大舞台》,2003年第5期。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张春霞?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1年4月?
最终学历: 大学? 职称: ? 电话: 13673123339?
学位: 无? 职务: 无? 传真: 无?
所在院系: 保定师专综合素质教学部? E-Mail: 无?
通信地址(邮编): 保定市七一东路保定师专综合素质教学部(071000)?
研究方向: 艺术学?
2(3)-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 ?①艺术教育? 公共课? 周2学时? 3届共640人
?? ②书法????? 公共课? 周2学时? 5届共8322人
2.出版的教学研究著述
?? 《普通书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3.
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①2002 8《新世纪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毛笔书法三等奖 硬笔书法三等奖
?? ②2003 3 8保定妇女书画精品展二等奖
?? ③荣获“新世纪中国艺术家”称号
?? ④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高校书法研究会理事
?
2(3)-3学术研究
发表的学术论文
?? 《从“书品”到“人品”》《保定师专学报》2004.1.
?
2.主讲教师情况(4)
2(4)-1基本信息
姓名: 方有才?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年9月?
最终学历: 大本? 职称: ? 电话: 0312-4125029?
学位: 学士? 职务: 无? 传真: 无?
所在院系: 保定师专综合素质教学部? E-Mail: 无?
通信地址(邮编): 保定市七一东路保定师专综合素质教学部(071000)?
研究方向: 艺术学?
2(4)-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艺术教育? 公共课? 周2学时? 5届共5996人
②简笔画??? 选修课? 周2学时? 5届共820人
③美术设计? 专业课? 周2学时? 2届共126人
④素描技法教学专业课? 周2学时? 1届共72人
2.出版的教学研究著述
?? 编著《艺术教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第二作者
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 《高校非专业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初探》河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评选三等奖。
?
2(4)-3学术研究
1.出版的学术著述
?? 合著《高校“综合素质教育”教育模式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2.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 编著《艺术教育》获保定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