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机械CAD技术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宋宪一 1954-03-28 副教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CAD、系统集成技术
王 伟 1972-04-26 讲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CAD /CAPP /CAM技术
傅雅宁 1977-07-15 讲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CAD与产品设计、图形图像技术
李文辉 1967-01-14 副教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CAD、多媒体技术
邓 蓓 1962-07-27 副教授 自动化及计算机信息管理 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
魏权双 1968-04-19 讲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多媒体 CAD、多媒体技术
马 强 1960-02-16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一、知识结构
该课程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多名教师均为“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既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又有在企业的多年实践经验,其中3人有企业多年工作经历,3人有长期与企业技术合作经历。师资结构特色鲜明,在年龄结构上成梯队型,在研究方向和讲授课程内容上成互补与交叉型。课程组成员除一位教师新调入我校,其余全部参加过德国、西班牙、新加坡的长期或短期技术培训。现有硕士学位3人,全部本科毕业。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3人。
二、年龄结构
该课程组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有机结合,50岁以上1人,40~50岁2人,30~40岁3人,20~30岁1人。从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及双师型比例来看,均已形成合理梯队。具有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学缘结构

姓? 名
学历/
学位
年龄
毕业院校
企业工作经历
讲授课程类型
宋宪一
大本
52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天津重型机器厂研究所(8年)
理论/实验/实训
王 伟
硕士
34
河北工业大学
国营四五二四厂技术中心(5年)
理论/实验/实训
傅雅宁
大本
28
天津理工学院
理论/实验/实训
李文辉
大本
39
天津师范大学
多年与企业技术合作
理论/实验/实训
邓? 蓓
硕士
44
天津师范大学
中环电子仪器设计部门(12年)
理论/实验/实训
魏权双
大本
38
天津大学
多年与企业技术合作
理论/实验/实训
马 强
大本
46
南开大学
多年与企业技术合作
理论/实验/实训

四、师资配置
该课程组教学队伍的人员配置合理,有主讲教师4人(含学科带头人),专门讲授配合该课程的相关实训模块的主讲教师1人,专门讲授配合该课程的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师1人,后备主讲教师1人。借鉴德国职教模式,教师按照一专多能、复合型培养,针对学院的授课场所和课程设置要求,7人都是既能讲授理论、又能讲授实验和实训课程。课程组中有副教授职称4人,讲师职称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人。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的获得,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课程组成员接受国内、外专业培训情况一览表

教师
国外进修地点
时间
培训内容
取证情况
宋宪一
德国DSE(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德国REXROTH;FESTO等公司
1987年
1年
产品设计与CAD技术
获得德国相关技术证书多种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2000年
2个月
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技术培训证书
上海同济大学
2002年
2个月
CAD技术(Pro/E应用)
技术培训证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0年
2个月
先进制造技术
技术培训证书
王 伟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2001年
2个月
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技术培训证书
西班牙IMH机床学院
2003年
3个月
设计与制造
西班牙机床协会企业技术培训证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0年
2个月
先进制造技术(CAD/CAM)
技术培训证书
河北工业大学
2002年
2个月
CAD/CAM技术
技术培训证书
傅雅宁
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
2005年
1个月
双元制教育教学技术
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技术培训证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0年
2个月
先进制造技术(CAD/CAM)
技术培训证书
华中理工大学
2002年
2个月
产品信息化技术
技术培训证书
李文辉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1999年
1个月
多媒体技术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技术培训证书
华中理工大学
2002年
2个月
产品信息化技术
技术培训证书
上海工业大学
2003年
2个月
CAD技术
技术培训证书
邓? 蓓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1999年
2个月
网络(客户服务器)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技术培训证书
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
2003年
1个月
双元制教育教学技术
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技术培训证书
魏权双
天津大学
1999年
2个月
先进制造技术(CAD)
技术培训证书
马 强
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
2002年
1个月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技术培训证书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一、教学改革创新与专业建设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从最初在全国高职院校首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开始,至今已有8年,改革的目的是使其更加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因此,针对专业的建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从基本思路、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以改革创新等举措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全体课程组成员在专业与课程的教学改革及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德特色”的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发挥国际合作办学优势,积极探索,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1)发挥中外职教合作项目的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直接感受、学习、借鉴国外职教先进经验,在融入国际职教先进思想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我院与德国、日本等国家已有二十多年的合作办学实践经验,在充分利用已有中外合作得天独厚教学设备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新的国际合作项目,利用国外资金继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2)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原则,继续整体优化教学计划,强调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学科为本位转变为以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把以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3)把企业的需求作为我们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作为学院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院设有由企业代表参加的学校建设协调委员会,毕业考核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保证企业实质性地直接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2、以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落实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会使用和分辨多种设计制造软件)、创新意识强、职业素质高等特点。依此设定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方案。
(二)两个并行、融合交叉的教学体系
通过对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分析,确定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即:专业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体系并行、融合交叉,把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根据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培训、应用创新等“四合一”融为一体的崭新的教学形式。
?
1、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1:1的比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我们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针对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理论知识的技术实用含量。并使理论教学始终围绕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验证和服务理论教学进行。
2、对实践教学我们通过借助德国先进的设备和具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势,大量采用生产型的仪器和设备及软件进行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生产型实例”教学、“课题型综合”教学,来强化岗位关键能力的培养。
3、在“实训教学”中将行为引导教学法引入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
4、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与实际训练综合在一起,并在实验室中授课。采用边讲、边实训的方法使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紧密结合。
(三)构建适应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
?在借鉴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办学经验和条件,采用以“条块”结合的课程模式,通过文化素质,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步将学员由基础学习引向专业学习,由理论学习引向技能训练。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学生除进行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开始接触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虽然在该阶段学生还不能获得职业方面的专业能力,但是通过实训模块(三年不断线),已经开始接受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专业能力的学习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专业理论,理论与实训结合型教学,实训模块,主要分布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在本阶段教学中,通过采用“实例”训练,不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其打下较为宽厚的职业能力的基础,而且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达到专业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本着“不断线”的原则,将其贯穿三年的教学中,其内容既有规范的传统教育,又有结合国情、专业行情和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开展的讨论,既有走出去(企业参观、参观国际新技术展览、专业实习),又有请进来(外聘专家讲学,承担企业生产课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把所学到的文化知识,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CAD/CAM技术专业为例:
基础学习阶段 为第一、二两个学期,学生除进行公共课学习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计算机电路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C语言设计、计算机应用和专业英语等),该阶段学生并不获得职业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伴有相应的基础实验教学和为数4个、为期8周的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模块教学。作为基础学习阶段的结果,将按照学院有关考试规定组织严格的院级、部级统考,统考门数一般为3-4门,检查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情况。
?
??????????????????????????????????
主体学习阶段 分4个学期,完成专业学习、专长学习、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如“机械CAD技术”、“产品造型(建模)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制造原理及应用”等。其中,在主体学习阶段中规定有两个实习期。
第一个实习期 在第三学期的相关专业课和实训课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和校内车间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一定的职业经验,并使其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得到应用和拓展。
第二个实习期 为最后一学期,学生在完成毕业考试后,主要进行毕业设计和企业实习工作,企业实习的培训计划由校企协调委员会中的企业委员会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共同商议确定,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共同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实习目标和考核方式,然后由该专业的企业特派员具体负责学生的企业实习安排,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一个半天深入企业,同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一般采用实习企业或校内实践中的真实课题,为实习企业和学院解决技术上的实际问题。
???
在专业学习中,学生获得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其打下较为宽泛的职业基础。而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专业学习和专长学习中,学生将利用学院内得天独厚的先进实验、实践场所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数6个、为期12周的专门化技能实训模块的培训,这些模块包含了CAD/CAM和数控加工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技术,大量采用“实例”“真实环境”方式培训。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
为了保障实训模块的有效实施,先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应用,在专长学习中,一般采用“分组实施、小班教学”的方法进行,保证每位学生独自使用一个工位、一个机台,一名教师指导12位学生。所以,实训模块课时利用率高、实效性强,从而保证了实训质量。
(四)“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
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包括两个一体化,即“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和“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它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我们设计了“机械CAD技术”、“产品造型(建模)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制造原理及应用”等核心技术课程。为了突出对高职学生在机械CAD技术方面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我们设计了针对这些核心技术课程的一体化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例实训”。
“机械CAD技术”是CAD/CAM技术专业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开设有84学时的“机械CAD技术”主干专业课,该课为40学时的专业理论、44学时的专业实验、另有48学时的专业实训;利用板书、幻灯投影、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在理论课进行中,穿插着进行实验和实训教学,学生上机练习、参与设计,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教师讲课与学生互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
?
?
?
?

?
?
?
?
?
?
?
?

另外在“产品造型(建模)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制造原理及应用”和“计算机辅助信息处理”专业课中也将分别涉及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并与CAD/CAPP/CAM技术相结合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一个部分。除此之外,在技能实训模块课中我们还开设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例实训”实训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例实训”为2整周,将对工业产品、机械零部件等进行三维CAD的绘制及设计,学生将较全面地掌握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综合应用技术。
该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机械三维CAD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同时在相关专业课中又涉及到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在相关实训模块课中该技术综合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去。
???
???
作为本专业核心技术的机械CAD技术,专为该主干课程设置四个实验室:CAD/CAM技术专用教学机房-1、CAD/CAM技术专用教学机房-2、产品设计技术专用实训室、CAD技术实训室。
这些实验室分别是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和天津市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工作站的授权培训基地,同时为发展民族CAD/CAM软件产业,被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和华工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授予CAXA教育培训中心、开目软件培训中心。在每个实验室和实
? ?? ?????????
训室都有1-2种主要技术单元,同时,还有其它技术单元出现,宾主相拥,多次重复,但角度不同,强调的应用领域和水平不同。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讲解和实习实训结合起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技能培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学生及课程内容的特点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更多更新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机械CAD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将实例引入课堂,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多年来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深入企业、设计单位、生产基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设计理念和思路,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课堂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
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工程性强的特点,结合典型设计内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的形式展开授课内容的讨论。充分利用教学教具和多媒体技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学习兴趣。这种教学形式的小型化、灵活性、感性化对于学生建立设计分析概念以及掌握实用型设计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讲授、思考与练习相结合
本课程及其教材还配备了大量思考与分析设计练习题,这对于学生掌握概念、综合运用知识、锻炼分析设计思维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利用课堂部分时间进行讲题,为纠正概念误用、规范标准、帮助综合思维收到了垂范效果。
4.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生刚入学时有很强的求知欲,对专业知识有很多的问号,通过几年的学习后绝不能让学生的“问号”变成“句号”。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努力注重知识的内涵和实质、知识与知识的联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技术难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让同学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或思路,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行为引导教学
行为引导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将提供给学生具体目标和要求,同时也提示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行为引导教学按照复杂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
实验导向教学? 适合实现较为单一而又明确的教学目标;
问题导向教学? 目的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
项目导向教学? 以完整的行动模式,培养技术性、经济性、社会规范等方面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考核方式与考试内容的改革
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试卷考核和技能考核并存的方法进行考试。在教学过程中,考试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员不同条件和要求,考核采用技能考核、应用考核及全面考核。全面考核过程中除了对技能考核有较高的要求外,对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的理解和应用也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近几年对考试形式的改革,考试成为对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学生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七)技术培训模块、技术服务及社会影响
我院是中国与德国、西班牙政府迄今为止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多年来我院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尤其是德国职教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践,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已培养出CAD/CAM专业的毕、结业生500余人,学员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我院与德国、新加坡等同类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也门等职业院校也来我校学习、交流、合作办学。
我专业开发出机械三维CAD技术的培训专门化模块12个,专门为国内各类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短期培训,同时作为国家级高职师资培训基地之一,为相关院校的职教师资开展短期技术培训。1998年以来,课程组成员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EW公司、美国卡特比勒集团及宝洁公司、瑞士雀巢、韩国三星公司、中美史克和台湾绿点集团等外资企业开设机械CAD技术短训班20余期,为师资培训开班4届。开发的培训模块有:机械CAD技术、计算机辅助绘图、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技术图文档信息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与应用基础、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化等。
五年来,课程组成员下企业为企业解决现场技术问题近百次,分别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天津交通建筑设计院天津兴企系统集成股份公司天津中美史克公司、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天津瑞得螺杆泵股份公司等十余家企业解决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相关技术问题,受到企业的好评,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
?我院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连续三届在中德国家级职业教育研讨会上发布,并在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及其华北分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受到教育部及天津市有关领导和前后四任德国驻华大使的多次肯定,被誉为职业教育中国—天津模式。
(八)完成相关实训室的改造和增设
1、现有专业实训条件
结合近几年学院统一发展规划,构建了为“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服务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
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基地名称
1
CAD/CAM技术专用教学实训室1
2
CAD/CAM技术专用教学实训室2
3
产品设计技术专用实训室
4
CAD技术实训室
5
电工基础实训室
6
测量技术实训室
7
电子学实训室
8
可编程控制(PLC)实训室
9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10
多媒体技术实训室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室
12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13
FMS柔性制造实训室
14
数控编程技术实训室
15
数控加工实习车间1
16
数控加工实习车间2
17
机械加工实习车间1
18
机械加工实习车间2
19
焊接加工实习车间
2、建设思路与措施
实验室是办好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多年来,我们依托“中德”合作办学的项目优势已建成12个较高水平的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利用国际合作的优势,将当今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最新技术和设备引入我校,同时我们利用天津市人民政府“十五”期间对天津市高职教育的投入统一规划布局,使我校的教学实验手段、设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基地建设一是扩大规模,以保证扩大招生规模后能提供足够的工位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注重保持设备的先进性,不断提升和更新机房的软、硬件设施,使学生的技能培训适应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三是强调设备及实训场所建设使教学软件的选择贴近企业实际,这不仅使学生的实训教育与企业的需要缩小差距,并且使学生在学校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素养。争取三年后,实验室的数量将由原来五个增加为十二个,培训工位由原来272个增加为410个。
?
3、新建实验室规划

序号
实验室
名称
功能
主要设备
培训工位
1
CAD/CAM
实验室
用于学员专业课的教学
计算机及配套外设及应用软件
50
2
虚拟设计技术实验室
借助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实现技术(VR)
实现产品制造的前瞻性决策优化实验室
高清晰度图形工作计算机(含网络主机)设计对象(参考)数字信号采集与转换装置
25
3
VM(虚拟制造技术)实验室
主要用于研究将仿真结果加入到生产计划模型中,方便并快捷评价多种生产计划,检验新工艺流程的可信度,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现优化制造环节的供给计划
高清晰度图形工作计算机(含网络主机)系统集成支撑技术模型系统(网络版)
25

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即将进行“CAD/CAM技术实训室”的改造和增设,对“产品实体造型设计技术实训室”和“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实训室”正在筹划之中。“CAD/CAM技术实训室”的改造和增设是使目前该专业实训条件进一步完善,“产品实体造型设计技术实训室”和“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是在当前实训条件的基础上,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一体化,形成功能齐全、水平一流的CAD/CAE/CAPP/CAM技术实训环境。
(九)完善教材建设
课题组成员在专业及课程建设后的几年里,先后编写并出版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专业系列教材,由于该系列教材是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经过优化组合而完善的新教学内容,所以一直以来是本专业的非常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系列课程教材。
编写职业教材名称
教材类别
出版
时间
出? 版
单? 位
完成人
CAD基础教程
高职高专
规划教材
2000年
天津大学
出版社
宋宪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高职高专
规划教材
2002年
机械工业
出版社
宋宪一
王伟
计算机辅助工程绘图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2年
机械工业
出版社
宋宪一
现代技术创新基础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2年
机械工业
出版社
宋宪一
王伟
机械CAD练习册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3年
机械工业
出版社
宋宪一
王伟
机械CAD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5年
国防工业
出版社
傅雅宁
微机原理及应用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1年
机械工业
出版社
邓 蓓
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4年
人民交通
出版社
魏权双
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教程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5年
机械工业
出版社
邓 蓓
Protel 99技术及应用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4年
机械工业
出版社
李文辉
网络安全技术
21世纪高职
高专系列教材
2004年
机械工业
出版社
马 强
(十)“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在我院目前开办了“双证书”制度,它可以使一些在校的学员直接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简称“直通车”)。现在,天津教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将我校定为直通车的试点单位。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是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会同建设部建立的国家级培训中心,主要从事CAD应用培训、CAD/CAM技术的集成、网络工程实施与开发、CAD/CAD相关技术支持与项目开发、模具及产品造型、数控编程及工业产品设计、产品数据管理PDM与企业信息化等。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是该培训网络经过严格考查和论证,在华北地区设立的唯一授权培训基地(简称天津中德培训培训基地)。天津中德培训培训基地自成立以来,担负着天津市及华北部分地区的CAD/CAM/CAPP/CAQ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和专业人才培训的任务。
全国CAD培训网络天津中德培训培训基地是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CAD教研室为主要技术依托,所有主讲教师均通过考核获得了任课资格证书,并全部在国外接受过专业培训。经过多年努力,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在本地区培养专业师资力量、技术进步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全国CAD培训网络天津中德培训培训基地的成立,为本学院CAD专业的建设与教学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学院的专业教学水平给予了宝贵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训营造了高水平技术环境,学生经过考试获得的培训证书对顺利就业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十一)教育部高等职业、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
自我院获得此称号以来,前后有全国21省市、自治区的院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培训。课程组成员还开发建设了多个师资培训模块,如机械CAD技术、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技术图文档信息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与应用基础、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化等。课程组成员通过这种专业师训班的讲授,使我们的教师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同许多兄弟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我们的许多专业教师走出去,参加其他院校开设的各种技术培训,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技能,开拓了视野。
二、教学研究成果
(一)教学及学术研究课题
来源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学术研究课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由学科带头人宋宪一主持并承担。由宋宪一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王伟、傅雅宁、李文辉分项设计、实施“全国CAD培训网络基地规划与建设实施”及“天津市CAD应用工程培训工作站建设项目”课题。由宋宪一完成“高职院校开设技术创新课程可行性研究与实施”课题的技术研究与实施。由宋宪一、王伟完成“中西机床培训中心CAD/CAM实验室规划建设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实施。由王伟完成“中西机床培训中心CAD/CAM系统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的分项策划、设计和实施。由王伟完成“高职院校CAD/CAM专业建设调研与分析”我校专业调研。由傅雅宁完成“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调研”我校专业调研。
(二)教改和教研论文
近几年来,课程组成员不断努力,从教学中总结经验,从专业领域中更新知识,发表的教改和教研论文推陈出新:宋宪一在《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上发表了“并行式液压缸智能CAD系统的研制”;在《创新与实践》杂志上发表了“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在《煤气与热力》杂志上发表了“勘察设计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上发表了“我国CAD/CAM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王伟在《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杂志上发表了“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设计技术综述”及“产品装配设计及顺序规划的简析”;在《华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谈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在《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报》杂志上发表了“产品装配设计系统各功能子系统模块”。傅雅宁在《天津联合学报》杂志上发表了“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探”;在《昆明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略论多媒体教学”。李文辉在《中国高校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虚拟技术在小区智能化控制中的应用”;在《人才培养》杂志上发表了“项目教学法在EDA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电子元器件的装联工艺探讨”。邓蓓在《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杂志上发表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动态能量测试中的应用”;《华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杂志上发表了“浅谈如何创办中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在《天津理工学院学报》杂志上发表了“工控领域关键系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研究”。魏权双在《职业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浅谈AutoCAD三维绘图的教学要点《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杂志上发表了“浅析AutoCAD修剪与延伸命令的教学要点”。马强在《现代技能开发》杂志上发表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
3-4师资培养
???
?近几年来,学院非常重视课程组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工作,从教学及专业各方面就其先进性、创新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培养新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我校新教师的来源途径分为四种:①各类企业或公司内的工程师、专业技术能手,实践经历至少在2年以上,本科学历;②各类院校的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③其它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④本院自己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针对不同的师资来源,我们制定了各有侧重的上岗实习培养计划,其中包括所有新教师都必须完成一年的上岗实习任务。
上岗实习过程主要有四项内容:①学做“先生”;②先做“学生”;③争做“能手”;④要做“专家”
①学做“先生”
在新教师上岗之初,学院要为新教师安排一门“现代职业教学法及其实践”的课程,由专门聘请的职教专家为新教师“讲”、“演”新的职教理论和教法。大到如何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小到如何运用课件和实例,边讲边示范,并让新教师主动实践。每位新教师的授课实践都进行摄像,课后由专家同新教师共同分析录像带上的每个姿势、语言、段落,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和表情。通过这种培训,使新教师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也使他们对教育理论、教学法有了一种深刻、具体的认识,让他们看到了教育理论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新教师能更加主动、自觉地关心和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培养了他们不断丰富自己教学思想、注重教学研究的习惯。
②先做“学生”
学院有针对性地为新教师制定了四个月的基础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新教师要在本院的两个机、电车间内分别进行“车”、“钳”、“铣”、“刨”、“磨”、“电工基础”、“计算机应用”等一系列基础实践技能培训,同时还要在若干个机电相关的重点实验室进行 “产品造型设计”、“CAD/CAM”、“计算机应用”、“测量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FMS柔性制造技术”、“编制程序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凡是我院CAD/CAM类高等职业学生在学期间要进行的实训操作练习、要学的加工方法都要让新教师亲手做一遍,并由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采用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相结合、工艺评分和功能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教师也会从中学到实践课程有效的评分方式。我们认为,教师要教好一门课,首先应清楚你的学生都要学什么,需要什么,新教师要亲身体验学生在校的各个学习过程。如果你自己不能成为本专业的好“学生”,就更不会教出好“学生”,更不会是学院的好“先生”。
③争做“能手”
我院为新教师安排了针对性较强的2~3个月的企业实习,让新教师广泛接触专业实际,同企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之需,寻求自己所讲授专业课程同企业实际的结合点,熟悉生产工艺,了解现代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使新教师教而知其用。同时,我们还不断探索新模式,鼓励新教师在企业实习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为企业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企业开展现场技术培训等。
④要做“专家”
每位新教师在上岗实习过程中,都配有一位学院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做为指导教师,新、老教师“结对子”,让新教师树立做高等职业院校“专家”的信念,同时全方位地感受老教师身上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新教师在实习期间通过努力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例如:课题组成员傅雅宁老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来我校的,在从事教学工作伊始的实习过程中,宋宪一老师做为一名学院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就是她的指导教师,从宋宪一老师那里她不但学习到了广博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感受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品格和令人敬佩的师德,从宋宪一老师那里得到指导的一些年轻教师现在已经成为该专业的主干课教师,并多次获得学院和天津市CAD工程网络的表彰。
魏权双老师是近两年从其它高校调入我校的,作为“结对子”的另一位王伟老师,以参加各种形式活动的办法,不仅使魏老师较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而且对本专业的情况也得到较全面的了解,“结对子”的方法为新老师能够尽早地进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效的教研活动,为教师间的“积累经验共享”提供了场所
我院长期坚持每周安排半天的教研活动时间, 让教师间实现“累积经验共享”,达到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寻求帮助,经验共享的目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教师结对子”是我院的传统,而在教师中倡导“视自我提升为己任”的意识,让广大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求知欲,更为建立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课程组成员中每位教师的授课经验、培训成果、下企业服务体会、课题研究收获、实训设备新的使用方法、教材教案的调整等信息能够很快在课程组全体成员中共享。
3、利用“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锻炼和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我院目前同国内百余家三资企业、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双赢"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中,广大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定期深入企业,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完成以企业生产实际为题源的毕业设计;为企业开办技术短训班;从事生产线技术改造和现场设备维护指导;同时,也了解了现代化企业的最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教师们开发了30个现代技术培训模块,为企业人员培训和转岗培训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更为重要的,广大教师通过这一窗口,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潜力,为教师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使我们的学校办学始终紧跟企业的要求。
4、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培养高等职业师资的良好途径
我院分别同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TFH)和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UEAZ)以及加拿大的BClT学院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两校之间每年互派5-6位教师到对方院校进行实习、培训和讲学,密切了向国际同类院校的合作,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该专业分别有4名教师去UEAZ进行了学习和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教学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5、 分利用我院为全国师资培训基地资源,同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相互学习的机制
我院自从成为教育部高等职业、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来,前后有全国21省市、自治区的院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培训。通过这种专业师训班的讲授,使我们的教师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同许多兄弟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我们的许多专业教师走出去,参加其他院校开设的各种技术培训,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技能,开拓了视野。
“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教师结对子”是我院的传统,而在教师中倡导“视自我提升为己任”的意识,让广大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求知欲,为建立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6、建立“三级听课观摩制度”和“教师讲座制度”
三级听课观摩制度要求每学期由系里安排不少于任课教师20%的听课与观摩活动,分别有教研室级、系级和学院级。观摩课强调“三新一好”,即课程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手段新,“一好”就是质量要好。教师讲座制度是要求每学期聘请学院内有资力和成果的教师进行专业技术或教学方式教法的讲座,开展互学、互通活动。这些都是利用学院内部资源对教师进行培养的可行途径。
在教学改革中以教师为核心,重教轻学、重仿轻创、重教学环境轻职业环境、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改善现有师资队伍中知识、能力、素质不尽合理的结构,提高教师的学历程度,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强化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在职教师有计划、大力度地组织国内、外进修。培养建立一只具有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创造力,满足专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课程组成员多年来致力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一线教学和实践工作,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全体教师均在德国、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参加过长期或短期的专业技术培训。他们将所学到的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理念很好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也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德”品牌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宋宪一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教研室主任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宋宪一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4年3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022-23010329?
学位: 学士? 职务: 教研室主任? 传真: 022-23616667?
所在院系: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E-Mail: afzss5@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3号 邮编300191?
研究方向: 机械CAD技术,机械设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
1-2教学情况
一、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1
机械设计基础
专业课
6
5
480人
2
计算机辅助绘图
专业课
8
5
480人
3
技术创新基础
专业基础课
4
5
480人
4
机械CAD技术
专业课
4
5
400人
二、为企业技术培训和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期
期数
学员总数
1
机械CAD技术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师资班)
48h
6
280人
2
计算机辅助绘图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
40h
9
360人
3
计算机辅助
产品造型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师资班)
60h
3
98人
4
技术图文档信息管理技术
模块化课程(企业技术员)
40h
2
76人
5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
与应用基础
模块化课程(高职师资班、高职院校师资班)
24h
? 2
80人
三、近5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数/届
届数
学生总数
1
机械设计技术实训
实训课
4
5
480人
2
CAD技术综合实训
实训课
2
5
480人
四、近5年来承担的毕业设计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数/届
届数
学生总数
1
手动剪床设计
毕业设计
10
1
20人
2
图纸包边机设计
毕业设计
10
1
22人
3
螺纹量规精度检测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
10
1
18人
4
偏心传动机构设计
与分析
毕业设计
10
1
22人
5
冷轧板材传输装置设计
毕业设计
10
3
19人
五、近5年来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1
全国CAD培训网络基地规划与建设实施
院内重点课题
2001至2002年
已结题
课题负责人,负责组织、设计和实施
2
天津市CAD应用工程培训工作站建设项目
院内重点课题
2001年
已结题
课题负责人,负责组织、设计和实施
3
中西机床培训中心CAD/CAM实验室规划建设项目
院中西机床中心重点项目
2002至2003年
已结题
课题第二负责人,负责设计和实施
4
高职院校开设技术创新课程可行性研究与实施
院内重点课题
2002年
已结题
课题技术负责人负责研究与实施
?
六、近5年主要开发的相关特色教材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署名次序
时间
1
《CAD基础教程》
天津市CAD培训网络统一教材
天津大学
出版社
主编
2000年
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
出版社
主编
2002年
3
《计算机辅助工程绘图》
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
出版社
主编
2002年
4
《现代技术创新基础》
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
出版社
主编
2002年
5
《机械CAD练习
册》
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
出版社
主编
2003年
七、近5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名称
奖项
授予单位
时间
1
优秀教师
市级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2001年
2
先进个人
全国(2002年度)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
2003年
3
先进工作者
天津市
(2003年度)
天津市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组委会
2003年
4
先进个人
全国(2003年度)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
2004年
5
优秀论文奖
优秀奖
天津市成人教育学会
2004年
6
优秀教师
院级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
7
忠于职守标兵
院级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
?
1-3学术研究
?
一、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2002年至2005年
课题负责人
2
高职院校开设技术创新课程可行性研究与实施
院内重点课题
2002年
已结题
课题技术负责人负责研究与实施
二、近5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署名次序
时间
1
并行式液压缸智能CAD系统的研制
机电产品开发
与创新
核心期刊
第一完成人
2004年
2
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创新与实践
市教委论文集
第一完成人
2004年
3
勘察设计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煤气与热力
核心期刊
第二完成人
2004年
4
我国CAD/CAM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行业核心期刊
第一完成人
2004年
三、近5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序号
名称
奖项
授予单位
时间
1
优秀教师
市级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2001年
2
先进个人
全国(2002年度)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
2003年
3
先进工作者
天津市
(2003年度)
天津市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组委会
2003年
4
先进个人
全国(2003年度)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
2004年
5
优秀论文奖
优秀奖
天津市成人教育学会
2004年
6
优秀教师
院级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
?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王伟?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2年4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 电话: 022-23010329?
学位: 硕士? 职务: 教师? 传真: 022-23616667?
所在院系: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E-Mail: wangweiandkai@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3号 邮编300191?
研究方向: CAD/CAM技术,机械设计技术,CAPP/CAM技术?
2(1)-2教学情况
一、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1
计算机C语言
专业基础课
4
3
196人
2
计算机辅助工程绘图
专业课
4
5
298人
3
设计基础
专业课
8
5
388人
4
计算机辅助信息处理(CAPP)
专业课
4
2(新)
189人
5
计算机辅助制造原理及应用
专业课
4
2(新)
189人
6
机械CAD技术
专业课
4
5
400人
二、为企业技术培训和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期
期数
学员总数
1
机械CAD技术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
60h
3
126人
2
计算机辅助绘图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
60h
3
118人
3
先进制造技术
模块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高职师资班)
32h
1
? 45人
4
先进制造技术与
信息化
模块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高职师资班)
72h
1
? 42人
三、近5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数/届
届数
学生总数
1
计算机练习(机械CAD)
实训课
4
5
476人
2
机械零部件设计
实训课
4
2
196人
3
冷冲压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
10
2
36人
4
UG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
10
1
18人
5
钻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
10
1
19人
四、近5年来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1
全国CAD培训网络基地规划与建设实施
院内重点课题
2001至2002年
已结题
课题分项负责设计和实施
2
天津市CAD应用工程培训工作站建设项目
院内重点课题
2001年
已结题
课题分项负责、设计和实施
3
高职院校CAD专业建设调研与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至2003年
已结题
我校专业调研
4
中西机床培训中心CAD/CAM实验室规划设计方案
院中西机床中心重点项目
2003年
已结题
策划、设计
五、近5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署名次序
时间
1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
华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期刊
唯一
作者
2004年
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编
(5万字以上)
2001年
3
现代技术创新基础
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编
(5万字以上)
2002年
4
机械CAD练习图册
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
主编
2003年
六、近5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名称
奖项
授予单位
时间
1
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二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
2
优秀教师
天津市
天津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组委会
2001年
3
先进个人
天津市
天津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组委会
2005年
?
2(1)-3学术研究
一、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1
高职院校CAD/CAM专业建设调研与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至2003年
已结题
我校专业调研
2
中西机床培训中心CAD/CAM系统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
中西合作重点项目
2003年
已结题
项目分项负责
二、近5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署名次序
时间
1
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设计技术综述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唯一
作者
2003年
2
产品装配设计及顺序规划的简析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唯一
作者
2004年
3
产品装配设计系统各功能子系统模块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报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唯一
作者
2006年
三、近5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序号
名称
奖项
授予单位
时间
1
教育科研论文评比
二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
2
优秀教师
天津市
天津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组委会
2001年
3
先进个人
天津市
天津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组委会
2005年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傅雅宁?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7年7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 电话: 022-23010329?
学位: 学士? 职务: 教师? 传真: 022-23616667?
所在院系: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E-Mail: fyn-715@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3号 邮编300191?
研究方向: CAD/CAE技术,产品设计造型方法、图形图像技术?
2(2)-2教学情况
一、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1
机械CAD
专业课
4
5
400人
2
计算机图形学
专业课
4
5
400人
3
设计基础
专业课
4
5
600人
4
计算机辅助绘图
专业基础课
4
4
480人
5
多媒体技术
专业基础课
2
5
400人
二、为企业技术培训和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期
期数
学员总数
1
机械CAD技术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师资班)
48h
3
120人
2
计算机辅助绘图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
40h
3
120人
3
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师资班)
60h
3
98人
三、近5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数/届
届数
学生总数
1
三维图形制作
实训课
2
1(新)
100人
2
广告与动画制作
实训课
2
1(新)
100人
3
计算机练习(机械CAD)
实训课
2
5
400人
4
产品造型
毕业设计
10
4
80人
5
校园虚拟现实展示系统
毕业设计
10
1
20人
四、近5年来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1
全国CAD培训网络基地规划与建设实施
院内重点课题
2001至2002年
已结题
课题分项负责设计和实施
2
天津市CAD应用工程培训工作站建设项目
院内重点课题
2001年
已结题
课题分项负责、设计和实施
3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调研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至2005年
已结题
校内专业调研
五、近5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署名次序
时间
1
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探
天津联合学报
国家一
级杂志
唯一作者
2004年
2
略论多媒体教学
昆明社会科学
国家一
级杂志
唯一作者
2004年
六、近5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名称
奖项
授予单位
时间
1
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优秀奖
国家教育部
2004年
2
教学课件评比
一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
3
优秀论文评比
三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
4
教学课件评比
一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
5
教学质量优秀评比
二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
?
2(2)-3学术研究
一、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1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调研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至2005年
已结题
校内专业调研
二、近5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署名次序
时间
1
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探
天津联合学报
国家一
级杂志
唯一作者
2004年
2
略论多媒体教学
昆明社会科学
国家一
级杂志
唯一作者
2004年
三、近5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序号
名称
奖项
授予单位
时间
1
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优秀奖
国家教育部
2004年
2
教学课件评比
一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
3
优秀论文评比
三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
4
教学课件评比
一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李文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7年1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 电话: 022-23010311?
学位: 学士? 职务: 教师? 传真: 022-23616667?
所在院系: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E-Mail: Lwh100778@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3号 邮编300191?
研究方向: CAD技术,多媒体技术?
2(3)-2教学情况
一、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1
电CAD技术
专业课
4
5
600
2
多媒体音像合成技术
专业课
6
4
480
3
编程技术
专业基础课
4
3
400
4
机械CAD技术
专业课
4
5
200
二、为企业技术培训和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时/期
期数
学员总数
1
电CAD技术
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师资班)
40
8
600
三、近5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数/届
届数
学生总数
1
程序设计
实训课
2
3
144人
2
计算机制图
实训课
2
3
144人
3
多媒体设计与开发
毕业设计
10
2
21人
4
机房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
10
1
9人
四、近5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署名次序
时间
1
虚拟技术在小区智能化控制中的应用
中国高校教育研究
中文期刊
唯一作者
2005年
2
项目教学法在EDA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人才培养
中文期刊
唯一作者
2003年
3
电子元器件的装联工艺探讨
人才培养
中文期刊
唯一作者
2003年
五、近5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名称
奖项
授予单位
时间
1
教学质量
一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
?
2(3)-3学术研究
一、近5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
?序号
题目
刊物名称
级别
署名次序
时间
1
虚拟技术在小区智能化控制中的应用
中国高校教育研究
中文期刊
唯一作者
2005年
2
项目教学法在EDA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人才培养
中文期刊
唯一作者
2003年
3
电子元器件的装联工艺探讨
人才培养
中文期刊
唯一作者
2003年
二、近5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序号
名称
奖项
授予单位
时间
1
教育科研论文
一等奖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