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
|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院 长
|
教师介绍:
|
姓名: |
胡岳华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2年1月?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博导? |
电话: |
0731-8836019? |
学位: |
博 士? |
职务: |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院 长? |
传真: |
0731-8879815? |
所在院系: |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
E-Mail: |
hyh@mail.cs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410083)? |
研究方向: |
矿物加工? | |
1-2教学情况 |
1-2-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数 |
学生总人数 |
资源加工学 |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
6 |
3 |
300 |
浮选溶液化学 |
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
4 |
2 |
56 |
选矿专论 |
研究生专业课 |
4 |
3 |
32 |
资源材料一体化 |
研究生专业课 |
4 |
5 |
20 |
?
1-2-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
时间 |
周数 |
届数 |
学生总人数 |
专题实验指导 |
2001~2005年 |
2 |
5 |
50 |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
2002~2006年 |
18 |
5 |
10 |
硕士生指导 |
2001~2005年 |
? |
5 |
15 |
博士生指导 |
2001~2005年 |
? |
5 |
10 |
?
1-2-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
来源 |
年限 |
本??? 人
所起作用 |
矿物加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
教育部 |
2001~2003年 |
项目负责 |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规范 |
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
2004~2005年 |
项目负责 |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资源加工学》建设 |
教育部 |
2002~2004年 |
副主编 |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 |
教育部 |
2000~2003年 |
主要参加 |
中南大学精品课程《资源加工学》建设 |
中南大学 |
2005~2006年 |
项目负责 |
?
1-2-4? 发表或出版的教学研究论文及论著
论文或论著题目 |
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
时间 |
署名次序 |
铝硅矿物浮选化学与铝土矿脱硅 |
科学出版社 |
2004年 |
第1 |
矿物加工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
矿冶工程,1999,19(1):3~6 |
1999年 |
第1 |
颗粒间相互作用及细粒浮选 |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1993年 |
第2 |
浮选溶液化学 |
湖南科学出版社, |
1989年 |
第2 |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资源加工学 |
科学出版社 |
2005年 |
第3 |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22~25 |
2002年 |
第3 |
强化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5):52~55 |
2000年 |
第3 |
?
1-2-5?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
奖项等级 |
时间 |
本人排名 |
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 |
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4年 |
第1 |
《颗粒间相互作用及细粒浮选》 |
第八届中国图书奖 |
1994年 |
第2 |
《浮选溶液化学》 |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1990年 |
第2 |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01年 |
第3 |
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0年 |
第3 |
拓宽知识面,更新老专业,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
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1997年 |
第3 | ? |
1-3学术研究 |
?1-3-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
来源 |
年限 |
本??? 人
所起作用 |
铅锑锌铁复杂多金属硫化矿选冶提取新技术基础与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234010) |
2003~2006年 |
项目负责 |
高硅-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铝硅分离理论 |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64901) |
1999~2005年 |
项目负责 |
低品位铝土矿浮选分离与综合利用 |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5CB623701) |
2006~2010年 |
项目负责 |
矿物基复合导电粉末制备与表面修饰的应用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4046) |
2005~2007年 |
项目负责 |
复杂贫细矿物资源整体加工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基金项目(59925412) |
2000~2003年 |
项目负责 |
???
1-3-2?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 |
时间 |
署名次序及
收录情况 |
The anomalous behavior of kaolinite floation with dodecyl amine collector as explained from crystal strucre considerations |
Interm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Vol.76, No.3:163~172 |
2005年 |
第1
(SCI、EI收录) |
Effect of two kinds of amino-acids on bioleaching metal sulfide |
Trans.Nonferrous Met.Soc, Vol.14 No.4:794~797 |
2004年 |
第1
(SCI、EI收录) |
Role of crystal structure in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diaspore from kaolinite |
Pyrophyllite and illite, Minerals Engineering, Vol.16, Issue3:219~227 |
2003年 |
第1
(SCI、EI收录) |
Interactions of amphoteric amino phosphoric acids with calcium-containing minerals and selective flotation |
Interm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Vol.72:87~94 |
2003年 |
第1
(SCI、EI收录) |
Solution Chemistry Study of Salt-type Mineral Flotation Systems:Role of Inorganic Dispersants |
Industrial and Eng. Chem. Res., Vol.42:1641~1647 |
2003年 |
第1
(SCI、EI收录) |
???
1-3-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
奖项等级 |
授予单位 |
时间 |
本人排名 |
铜铅锌锡细粒浮选新技术-粗粒的载体、中介、助凝作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国务院 |
2004年 |
第2 |
铝土矿反浮选脱硅-拜尔法生产氧化铝新技术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2004年 |
第1 |
我国铜矿生物提取专属菌种选育及提铜产业化应用 |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
教育部 |
2003年 |
第2 |
粗粒效应载体浮选理论与实践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国家教育部 |
2002年 |
第2 |
低品位铜矿和锌矿复合催化剂及改良菌种生物浸出新技术 |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湖南省科技厅 |
2002年 |
第3 |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国务院 |
2000年 |
第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