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采矿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讲教师林在康教授介绍
1、 基本信息?

林在康教授,1945年5月生,1967年7月 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1981年12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毕业后留校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任教。
  林在康教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实验室主任、采矿软科学研究所所长、第四届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矿井数字化及信息化建设、采矿计算机应用、采矿CAD、CAI及煤矿生产技术软件包开发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出版教材及专著6部,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研究生12名。

???1991年8月至1993年3月前往加拿大Guelph大学进修。回校后任采矿系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1996年5月前往捷克共和国OSTRAVA大学进行讲学。1998年晋升教授,2002年晋升博士生导师。?
?
2、近五年的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采矿学(原煤矿开采学),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专业课, 周学时4—6,届数3,总学时45,学生人数330
2) 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6,届数5,总学时320,学生人数580
3) 计算机绘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周学时4—6,届数4,总学时128,学生人数460
实习教学
1) 毕业实习,指导次数5,届数5,总周数20,学生人数40
2) 采矿毕业设计,指导次数5,届数5,总周数70,学生人数40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煤矿开采学多媒体CAI课件开发
2) 采矿CAD教学CAI课件开发
3)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计算机绘制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 林在康,王斌等,采矿CAD开发及编程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11
2) 林在康,左秀锋等,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中国矿大出版社,2002.8
3) 林在康,杜计平等,THE COAL MINING METHOD,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6
4) 林在康,郑西贵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全套6册,2003.8
5) THE MODEL OF A FUTURE MINE, 第11届世界采矿计划与装备大会论文集, 第一作者
6) 林在康,现代教育技术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高等教育研究 2002.6, 第一作者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林在康、屠世浩等,煤矿开采学多媒体CAI课件,获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中矿大校教奖字(2002)281号,2002年9月。
2) 林在康、屠世浩等,煤矿开采学多媒体CAI课件,获2002年中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002年11月。
3) 林在康被评为2002~2003学年度校级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中矿大校教奖字(2003)343号,2003年11月。
4)林在康等“CAD在采矿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获1998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 林在康等“综采放顶煤多媒体CAI课件” 获1998年校优秀CAI课件二等奖
6) 林在康等“煤矿常用设备CAI课件” 获1998年校优秀CAI课件三等奖
7) 林在康,获2002年校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负责的教学项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采矿工程学科专业规范研究,项目负责人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采矿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
3、学术研究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平煤一矿,煤矿井巷工程动态信息数字化研究
2) 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采矿CAD系统
3) 华亭煤矿采矿CAD系统开发
4) 谢桥煤矿动态电子矿图数据库系统
5) 庞庄煤矿CAD绘图系统
6) 王庄煤矿电子矿图信息系统
7) 石凹河煤矿电子矿图系统
8) 开滦(集团)荆各庄矿业公司动态电子矿图数据库系统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部分术论文
1) 林在康等,采矿CAD软件包体系模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1)
2) 杨真,林在康等,瓦斯浓度超限动态图形显示系统的研制,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第20卷专刊.
3) 林在康,涂兴子等,用直接指标体系检验矿井采掘平衡,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第20卷专刊.
4) 林在康,涂兴子等,动态电子矿图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第20卷专刊.
5) 涂兴子、林在康等,数字煤矿的研究与探讨,中国煤炭,2004.2
6)林在康等,未来矿井模型,煤炭学报,2001.NO26
7)林在康等,多媒体课件在采矿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ON THE MINE,2002.Mine Planning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2002,kebo,Farana,Smutny and Serakos。
8) Lin Zaikang etc.,The 3-D Visual Simulator of Top Coal Caving and Its Application,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99,1999.8
90 Lin Zaikang etc.,Design Capacity of Belt and Bunkers by Computer Simulators in WJL Mine,1998.9,第13届国际采矿自动化大会论文集
10) Lin Zaikang etc.,Design Capacity of Belt and Bunkers by Computer Simulators in Barakupuria Mine of Bangladesh,第6届世界采矿计划及装备大会论文集,1997.9
11) Lin Zaikang,Introduction Coal Mining Industry in China,第6届世界采矿计划及装备大会论文集,1997.9
12) 林在康,中国煤炭工业简介(捷克文),1996年第3卷 <捷克>“煤”杂志
13)林在康、燕雪锋等,采矿CAD软件包体系模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1
14) 林在康,李兆吉、涂兴子,检验矿井采掘平衡的直接指标体系及其软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4
15) 林在康、乔国稳,东滩煤矿运输系统计算机模拟,倾斜长壁开采论文集,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2
16) 林在康、陈建余等,采矿专业毕业设计中首次采用CAD绘图的探讨与实践,煤炭高等教育,1997.12
出版教材及专著
1) 林在康,王斌等,采矿CAD开发及编程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11
2) 林在康,左秀锋等,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中国矿大出版社,2002.8
3) 张宝明,陈炎光等,中国煤矿高产高效技术(第五篇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8
4) 林在康,杜计平等,THE COAL MINING METHOD,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6
5) 郭朝勇、周克绳、林在康等,AutoCAD R14 (中文版)二次开发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
6) 唐祖章,宜茂生,林在康等,采矿系统计算机模拟,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4
7) 林在康,郑西贵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讲义),全套6册,2003.8
???? 第一分册《矿井井筒断面图册》
???? 第二分册《矿井井底车场图册》
???? 第三分册《矿井巷道断面图册》
???? 第四分册《综采支架图册》
???? 第五分册《煤矿主要扇风机性能曲线图集》
???? 第六分册《中国煤矿主要矿区图集
学术奖励
“采矿工程成套软件的研制及应用”获1998年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奖,
通信信息:
电话 : 0516-3885661(home), 13912005198?? E-mail:? cklinzk@sina.com,邮编:? 221008
《返回》
主讲教师汪理全教授介绍
1、基本信息
 
汪理全,1942年10月生,四川南部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81年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国家工学硕士学位,曾留学俄罗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采矿工程系教学主任、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994年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评为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出席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受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1名。担任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的建设工作。研究方向:采矿与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教学科研成果:“采煤课程改革与配套建设体系”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采煤学》课程建设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等。
教学特色:①创建了“采矿学”教学内容新体系——“掘、采、治”三元开采理论,把采矿科学内容的精华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②寓传授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研项目: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5项。其中,“孔庄矿上行开采的观测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为研究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以及煤矿开采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创建并完善了“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体系”,创建了矿井“掘、采、治”的开采模式,以及矸石不出井的少污染的开采技术,应用于实践,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论文: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70余篇。
教材及著作:出版的著作有《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煤海探究》、《矿业工程概论》,合著科技书《中国采煤方法图集》、《煤矿开采学》、《采矿学》等7部,其中两部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
通信信息:电话 0516-3884235,E-mail?:? cklinzk@263.net,邮编:221008
2、近五年的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采矿学(原煤矿开采学),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专业课, 周学时4—6,届数3,总学时216,学生人数330
2) 采矿概论,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6,届数5,总学时120,学生人数345
3) 采矿新技术,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5,届数5,总学时160,学生人数494
实习教学
1) 毕业实习,指导次数5,届数5,总周数20,学生人数40
2) 生产实习,指导次数5,届数5,总周数20,学生人数74
3) 采矿学实验课,指导次数5,届数5,总30学时,学生人数494
4) 采矿课程设计,指导次数5,届数5,总周数10,学生人数75
5) 采矿毕业设计,指导次数5,届数5,总周数70,学生人数40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国家教委,地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负责人
2) 教育部,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1282B05011),负责人
3) 原煤炭工业部,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负责人
4) 江苏省教委,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负责人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 汪理全等,采矿工程专业需求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核心期刊),1999.4
2) 汪理全等,关于制定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内容的改革, 煤炭高等教育,1999.4
3) 汪理全等,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报告,煤炭高等教育,1999.4
4 ) 汪理全,高等矿业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煤炭高等教育,2001.3
5)汪理全等,采矿类高等工程的改革与实践,煤炭高等教育,2002.2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采煤学》课程,1993年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建设;
2) 采煤课程改革及配套建设体系,1993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 1990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
4) 200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5) 2001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3、学术研究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1996-1999?????? 煤矿巷道卸压机理及其应用,平顶山煤业集团
2) 2002-2005? 掘采治三元开采理论的研究,兖州矿业集团
3) 1999-2001 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平顶山煤业集团,
4) 2000-2003,三维锚索与卸压技术,平顶山煤业集团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徐永圻,汪理全等,采矿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
2) 汪理全,杜计平,煤海探究,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3) 汪理全,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及应用, 煤炭学报,2001年第26卷
4) Wang Li-quan Zhang Jixiong ,TH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ASCENDING MINING IN COAL SEAMS,Mine Planning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2002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徐永圻、汪理全等,煤矿开采学,2002年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杜计平 职称:  教授
职务:  系副主任
教师介绍: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杜计平
性别
出生年月
1956.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516-3883186
学 位
博士
职 务
系副主任
传 真
0516-3885877
研究方向
采矿工程
所在院系
能源学院采矿工程系
E-mail
Djp560@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系(22100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